職場上的晉升,一般有兩種路徑:一是從一般管理崗晉升為中層管理崗;二是從基層技術崗晉升為中層管理崗。
從一般管理崗晉升為中層管理崗,跨度相對較小,過渡期往往也不需要太長。因為常年從事行政職能類工作,對業務相對比較熟悉,晉升為管理者后,能夠很快適應角色,并上手新的工作。
但從基層技術崗晉升為管理崗,很多人很難適應,也很難將管理工作做好,最主要的問題有以下三個:
1、管理角色認知不清,仍一心撲在技術上
很多從基層技術崗提拔上來的管理者認為,自己得到晉升是因為專業技術突出,所以即便成了管理者,也要繼續鉆研技術,不能被下屬超越,這樣才會有威懾力。
這種“做什么都要比手下強”的思維是非常錯誤的,因為從事基層技術崗位重在執行,而管理者則重在管理。這就好比是開船,在基層技術崗工作相當于水手,主要任務是聽從船長指揮,好好開船,但晉升為管理者后,即當了船長,主要任務就不再是駕駛,而是把握大船的方向、速度和安全。
一般來講,管理者在團隊中有三種角色定位:下層執行,中層管理,上層領導。所處階段不同,這三種角色的分配不同:初級管理者的核心任務是完成任務,取得信任,更偏向于執行;中級管理者在組織中往往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需要既能解決問題,又能營造氛圍;高級管理者則要多營造氛圍,借助其他人來達成目標。
從“技術崗”轉“管理崗”之后,應該將工作的重心從過去的鉆研技術轉為綜合管理,不要害怕因為做了管理工作,導致專業技術水平下降,管理者的角色是統籌、協調和組織,而并非從事具體事務。
所以,技術崗出身的中層管理者一定要認清自己的角色,不要將所有精力都花費在技術上,相反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在管理知識的學習和運用上,這樣才能實現快速的角色轉換與適應。
2、貪戀權力、地位、權威,丟了核心技術
從“技術崗”轉“管理崗”,除了要注意不能過于專注技術外,還要避免丟了核心技術。
有些人被提拔為中層管理者后,就利用自己的職權“胡作非為”,比如搞幫派、搞站隊,利用職務之便謀私利,給親信的下屬員工額外的好處等等,每天腦子里想的都是怎么搞辦公室政治,而不是怎么帶領下屬突出重圍、創造業績。
這些因為貪戀權力、地位、權威的中層管理者,在工作一段時間后,原本的專業技術能力就會降低,最終影響到整個管理工作。
作為管理者,雖然不需要凡事親力親為,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專業技術上,但自身必須要懂技術,不能當“門外漢”。如果缺乏對前沿技術的關注、對當前技術工作的思考,那么在做決策時,就有可能出現偏差,這將影響到整個部門或團隊的發展。
所以,從“技術崗”轉“管理崗”后,在認清管理角色的同時,更要找準自己的定位,不要因為自己當了領導,就高高在上、濫用職權、不務正業,而要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時,繼續加強對技術或業務的深入學習,這樣才能帶領好團隊、管理好部門。
3、被動管理,把自己當“救火隊員”
管理是通過別人完成任務。一個人只要符合“完成任務”和“通過別人”這兩點,他的角色就是管理者。
很多從“技術崗”轉“管理崗”的人之所以覺得工作開展地困難,正是因為只做到了“完成任務”,沒有做到“通過他人”,這種管理就是被動管理,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充當下屬的“救火隊員”。
下屬一旦出現問題,或者發現下屬的工作存在問題,就第一時間沖上去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就會讓下屬養成了“有事就求助”的不良習慣,最終管理者會發現,自己每天的工作幾乎都是在處理下屬棘手的問題,完全被下屬所捆綁。
造成這種現象的最根本原因,并不是下屬問題太多,而是管理者本身沒能調整好自身的工作節奏和方式,尤其是從技術崗走出來的人,因為自身懂技術,所以一看到下屬出現問題,就會本能式的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其解決問題。
所以,從“技術崗”轉“管理崗”后,一定要杜絕這種“樂于助人”的習慣,盡量不當“救護隊員”,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來做好統籌協調的工作,將解決問題的空間和時間留給下屬員工,這樣既能做好管理工作,又能培養下屬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結
成為管理者是很多人的職場目標,但當好一個管理者并不容易,尤其是從“技術崗”轉“管理崗”,會面對很多問題。其中,最典型的問題就是管理角色認知不清,要么鉆研技術、忽略管理,要么官僚氣附身、丟了技術,還有就是總是充當“救火隊員”,讓自己陷入被動管理。
這些問題都會對日常的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影響,而一個管理者如果不能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職責,那么部門或團隊的就很難出業績。所以,在被提拔為管理者后,要能迅速進行角色轉化,并且避開上述可能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成為出色的管理者,才能帶出出色的團隊。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