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萊西市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關鍵、政府治理為主導、居民需求為導向、改革創新為動力,持續推進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信息化支撐,健全體系、完善機制、夯實基礎、提升水平,形成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和自治、德治、法治相統一的治理新格局,提升城鄉社會治理水平。
萊西市院上鎮便民服務中心全面推進人社服務事項下沉,在全市網格化立體服務網絡的基本形成的大環境下,結合鎮實際情況和本域優勢資源,創新服務理念,開創性地開展工作,從村級干部和基層群眾中招賢納士,完善第三級(新村級)服務網絡,充分利用社會組織和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將“幫辦”“代辦”等服務送到群眾“炕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圖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上門服務分散特困老人)
“護理人員按時按點來打掃衛生、照顧我,住院也有人細心陪護照料,現在真是比以前好多了,太幸福了……感謝政府的好政策?!痹荷湘倷杓視匀淮宕迕襁t中德今年已是72歲高齡,一輩子無兒無女,屬分散特困供養人員。前段時間因自己不小心摔倒,導致骨折住院治療。院上鎮政府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溝通協調市立醫院打通綠色通道為其安排入院治療,同時組織麗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安排專業護工對其進行護理。在護工細心照料下,老人身體也得到及時康復。出院后,院上鎮政府民政辦工作人員主動上門服務、噓寒問暖,讓老人很是感動。
院上鎮在充分利用市級網格管理和網絡化服務的基礎上,還開拓性地利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和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人員,靈活創新服務模式,充分利用居家社區養老建立起來的服務網絡融入為民服務內容,為基層老年人群眾提供優質的便民服務事項。在新村黨群服務中心設立“幫辦、代辦”志愿服務隊,通過組織志愿者和麗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進村入戶服務,上門實行“幫辦、代辦”,變“群眾跑腿”為“主動服務”。
前段時間,萊西市突發雷電天氣,引起院上鎮張家屯自然村村民張志慶家中發生火災,家庭財物損失嚴重。再加上張志慶和其父親身體都患有殘疾,母親癱瘓在床,兒子在大學就讀,家庭情況極其困難。新村黨群服務中心組織、發動社會力量對其進行臨時救助,同時積極協調中國人民財險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萊西支公司為其理賠了64800元,全力幫助其渡過難關。
(圖注:院上鎮政府工作人員看望慰問失火家庭)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及社會管理體制創新,新村服務管理的方式也在發展著變化。院上鎮一改以往農村社區運行模式,將新村兩委職能從新村黨群服務中心剝離,新村兩委主要負責新村自治等工作,新村黨群服務重點強化“小政府”服務功能,將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向為群眾提供專業化、精細化服務上過渡,擴大服務范圍和服務精準度,持續推進人社服務事項的下沉,完善最基層服務網絡,提高服務群眾能力,積極打造民生服務工作品牌和亮點,全面推進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圖注:新村黨群服務中心推進人社服務事項下沉)
據悉,今年以來,萊西市建立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村民自治組織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其他經濟社會組織為補充的村級組織體系。統籌考慮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因素,整合優化黨組織設置,構建“鎮黨委—新村黨組織—網格黨組織—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體系,以黨建統領區域內產業融合、治理融合、服務融合。
與此同時,萊西市建強村級黨群服務中心,配套基層黨建工作站,推動鎮級公共服務下放,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做到政務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實現“一窗通辦”,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建設社區服務“一線主陣地”。實施“互聯網 社區”行動計劃,探索網絡化、智能化社區治理和服務新模式,凝心聚力提升社會治理服務水平。
(程強 李學)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