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在派發宣傳單張。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六祖鎮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格局,通過制度化、信息化、網格化管理模式,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機制全面完善,群眾自治充滿活力,公共服務精準高效,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迭代升級。
●馮凱思 張嘉慧
強化黨建引領
建強戰斗堡壘
自2010年以來,六祖鎮龍山塘村以“五共五治”為抓手在建設美麗鄉村、帶領群眾奔康致富和提升基層治理效能上已取得了階段性的顯著成效,被確定為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連片推進村,相關經驗做法在全鎮得到大力推廣。
近年來,六祖鎮持續鞏固深化“五共五治”基層治理模式,始終堅持以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著力做好“黨建 ”文章,牢牢掌握基層治理的主動權。一是實施“黨建 隊伍”,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通過建強“領頭雁”隊伍,該鎮對村干部、黨員干部、后備干部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實現學歷能力雙提升,為鄉村振興配備大批“生力軍”,打造“本領過硬”基層隊伍;同時,依托鎮黨校和兩個村(社區)分教點,圍繞公共服務、文明創建、法律援助、應急救災等主題,對網格員、志愿者開展20多次分層分級分類業務培訓,提升志愿服務專業化水平。二是實施“黨建 機制”,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力。通過健全村民議事機制,該鎮大力推行“四議兩公開”、村級小微權力清單、積分制、“網格化 清單式”等支部管理模式,織密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其中,塔腳村和龍山塘村成功試行積分制,舊郎村黨支部“一星四化”管理模式得到廣泛推廣。同時,該鎮還出臺村民小組“三資”管理辦法,推動黨的工作覆蓋和組織覆蓋向村(居)小組延伸,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領導基層治理的堅強戰斗堡壘。此外,針對基層服務問題清單逐項整改、逐一銷號,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應,打造“一網五單”全鏈條工作機制,以“群眾點單、網格接單、村(社區)派單、部門辦單、群眾評單”的模式充分發動黨員群眾參與基層治理,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2022年以來,全鎮干部在駐點聯系工作中接待群眾1520人次,走訪群眾6515戶,收集群眾訴求500余件,解決群眾訴求600余件,著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
創新智慧平臺
賦能基層治理
“河水水位越來越高了,河上道路積水嚴重。”今年第3號臺風“暹芭”來臨時,六祖鎮龍慶村網格員黎建雄在巡查河流時發現異常,迅速將情況上報至村級“多網合一”系統。村黨總支部通過系統接收到網格員排查上報事件后,黨總支部書記、網格長潘文豪立即帶領鎮、村干部趕到現場,沿路排查、評估水位、及時清淤、疏通河道,并通過微信群向各村小組群眾發出預警。這是六祖鎮黨建引領“多網合一”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米”的鮮活案例,以“小網格”撬動大治理,運用智慧網格平臺守護“最大平安”,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據悉,2022年以來,六祖鎮著力打造黨建引領“多網合一”社會治理中樞,建立健全高效智能、便捷明了的基層服務管理平臺,以網格化和信息化為抓手,通過網格管理員深入排查上報和職能部門的精準執法處置,把問題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從源頭上降低基層社會治理風險。目前,全鎮共劃分大網格1個、中網格31個、小網格299個、微網格4個,組建115人的智網系統隊伍,配齊配強“十個一”力量,搭建鎮、村、組三級實體化運作平臺,全面鋪開使用全市統一的作業信息系統,推動數據歸集和指揮調度高效有序。
數據顯示,截至10月,該鎮黨建引領“多網合一”系統累計發現上報各類問題隱患880宗,推動有效處置880宗,處置率為100%;累計開展各類服務超過789次,直接涉及的群眾超過1萬人;舉辦宣傳活動3331次。“多網合一”平臺作為六祖鎮社會治理核心工程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有效體現。
探索多元共建
確保高效運轉
“有網格員、志愿者和社工的守護,我們覺得安全感滿滿。”雅岡社區陳阿姨笑著說。
黨建引領是做活基層治理的根本路徑,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根本保證。六祖鎮積極讓黨建力量“沉下去”,讓基層治理“強起來”。以“三聯系”“雙報到”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30多名在職黨員常態化參與社會治理,組建32支黨員先鋒隊、黨員突擊隊下沉一線有效解決基層面臨大戰大考力量不足問題。此外,該鎮還按照資源配置集約化的原則,從村民群眾需求出發,統籌整合轄區內學校、醫院、企業、公安、文體中心等單位的人力資源、配套設施、組織資源、服務資源,精準“外送”多元訴求服務,推動各類事件處置、風險應對更主動、更及時、更高效。全鎮31個村(社區)積極撬動圩鎮單位和企業資源,打造了20多個資源共享項目。值得一提的是,雅岡社區和西睦社區聯合派出所、交警、市監、衛生院和企業等強大外援力量,建立社區“大黨委”,快速有效解決一批圩鎮治理的“老大難”問題。2022年以來,對集成、船崗圩鎮環境整治開展30多次文明執法聯合行動,鎮域經營環境持續向好,得到居民群眾充分肯定。同時,各村(社區)服務領域引入社會組織力量,全鎮配備25名社會工作者,承接公共服務超17項,為村民群眾提供專業化、精細化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