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金融支撐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力量。為總結泉州金融監管部門及金融機構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引導金融資源向鄉村振興領域高效集聚、合理流動的經驗做法,中國網海峽頻道特舉辦“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泉州方案’”主題訪談活動,以視頻 圖文訪談形式,深入挖掘一批典型案例,推介一批示范項目,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宣傳推廣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泉州成果”。
泉州山海資源豐富,具備鄉村振興的地理優勢和資源條件;泉州民營經濟發達,“晉江經驗”在這里開花結果,泉州是第三個國家級“金改”試驗區,一批經驗獲全國推廣。在泉州,積極推動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具備得天獨厚的先發優勢和政策資源。
“泉州銀保監分局在銀保監會、福建銀保監局的領導下,立足先發優勢和政策資源,疊加門類較為齊全、人才相對聚集等地方金融優勢,強化監管政策和考核引領,緊盯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領域存在的痛點和難點問題,單獨或聯合有關部門出臺二十余項政策措施,統籌銀行業保險業資源,針對“三農”多樣化金融需求,提升金融服務精準度;聚焦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不斷推動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實現廣度契合度的‘雙提升’”,中國銀保監會泉州監管分局黨委書記、局長詹啟剛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總結道。
近年來,泉州銀保監分局逐步推動建設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金融服務組織體系,目前已形成涵蓋中資銀行、外資銀行、非銀機構、專營機構等在內的8大類、51家銀行機構,地市級保險公司分支機構59家。該分局引領轄區銀行業保險業聚焦鄉村振興重點領域,有力地推動金融資源向鄉村振興領域合理流動、高效集聚,有效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質效。
靶向“三農”新需求 提高服務“精準度”
近日,安溪農商銀行與安溪縣生態環境局、安溪縣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開展結對共建,將安溪縣祥華鄉作為農業生態型鄉村振興整鎮推進培育鄉鎮,給予其10億元信貸支持,助力農業生態型“五好”鄉鎮建設。
去年以來,泉州聚焦產業發展、鄉村建設等鄉村振興重點領域,以鎮域為載體推進鄉村振興,結合各因素,將全市133個鄉鎮分為城鄉融合型、工貿帶動型、農業生態型三類。
祥華鄉的整鎮授信,便是泉州銀保監分局針對“整鎮推進鄉村振興”需求、推動金融服務全面下沉農村的成效之一。
詹啟剛表示,隨著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三農”金融需求發生了較大變化,并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推動轄區銀行保險機構提高金融供給與金融需求的適配性,對于轄區金融服務的提質增效意義重大。
為此,泉州銀保監分局多點發力,多方協作,聚合政策資源、統籌金融工具,不斷滿足“三農”金融新需求。
“發揮好政府主導作用是關鍵”,詹啟剛表示,泉州銀保監分局積極主動向政府建言獻策,泉州市政府層面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擔任組長,16個單位分管領導擔任領導小組成員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小組。在此基礎上加強政銀協同、機構協同,聯合泉州市金融監督管理局制定2022年信貸支持鄉村振興戰略指導性目標,聯合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出臺《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服務鄉村振興的工作意見》,推動不同類型銀行機構間加強合作,發揮各自網點、人員、技術等方面優勢,通過信息共享、業務分工辦理等,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政府部門、監管部門、金融機構的三方協同,共同推動形成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合力,持續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精準度”,詹啟剛指出。
在滿足農民金融需求方面,以泉州銀行為例,該行借助科技力量,通過成立移動金融工作站、上線“PAD移動金融工作站 信貸工廠服務平臺”系統等,有效打破地理、時間的限制,深入村民家里、茶園、漁排開展金融服務。
具體主體的需求方面,針對脫貧戶,建立建檔立卡脫貧戶清單,確保為有貸款意愿、具備還款能力的脫貧人口提供脫貧小額信貸資金支持;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清單,組織轄區銀行機構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建檔評級工作,研究制定差異化的授信方案。針對農業龍頭企業,建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清單,督促轄區銀行機構主動對接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農業產業鏈融資服務,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頭雁作用。
詹啟剛表示,龍頭企業具有較高品牌意識,人才、技術、裝備、管理、標準水平高,對此,泉州銀保監分局探索實施金融服務農業龍頭企業“頭雁工程”,引導金融機構主動對接服務龍頭企業。
截至9月末,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向210家農業龍頭企業發放貸款余額184億元,同比增長17.9%,有效帶動上下游產業鏈中小企業發展,生動地反映了泉州銀保監分局促進農村金融供需對接、聚力提高金融服務精準度的有效實踐。
“提升服務的精準度,在服務傳統‘三農’新需求的同時,不忘將廣義‘三農’納入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范疇”,詹啟剛表示。
新市民是廣義“三農”的群體之一,該群體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的產物,主要由進城務工人員和大中專畢業生構成。新市民進城,一方面可以為城市帶來勞動力,促進城鎮工業發展,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技術、資金等方式,反哺農村發展,有效縮小城鄉差距。
“服務好新市民,有助于將普惠金融服務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詹啟剛強調。
銀保監會、福建銀保監局高度重視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泉州銀保監分局認真落實上級監管部門部署,引導金融資源向新市民領域聚集,推動金融機構開發“新市民貸”等產品,為新市民提供“量體裁衣”式金融服務,幫助他們盡快融入城市生活,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聚焦“五大振興” 提高創新“適配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關于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日常監管工作中去,詹啟剛深有感觸:“金融要在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中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就必須以聚焦‘五大振興’為抓手,引領銀行保險機構多維度、全方位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泉州縣域經濟發達,“一縣一品”特色明顯,多年來,培育出茶葉、蔬菜、水果、畜禽、水產、林竹、花卉苗木等7個優勢特色產業,形成了安溪鐵觀音茶、南安龍眼、永春蘆柑、德化油茶等7個省級以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為賦能鄉村引擎,精準地服務當地特色產業,泉州銀保監分局出臺《關于做好泉州轄區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特色機構網點創建工作的通知》,傾斜信貸資源為農業產業和農產品發展提供差異化、貼身金融服務,相繼涌現出了南安農商銀行針對水頭石材產業而開發的“小微專項貸-石材產業貸”、晉江農商銀行針對磁灶陶瓷產業而推出的“能源貸”、玉斗信用社針對佛手茶產業而研發的“佛手種植貸”等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為支持人才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泉州銀保監分局通過金融力量助推科技特派員制度、推進“銀校合作”、強化“銀團合作”等舉措,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持。引導興業銀行泉州分行針對由科技特派員掛鉤服務對象創新“科特貸”產品,指導建設銀行泉州分行與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共建推進鄉村振興專業化人才培養,聯合泉州團市委從全市金融系統選派能力較強的優秀青年金融干部到市、縣級團委掛職工作,都是推動銀行保險機構以金融力量支持鄉村人才隊伍的現實寫照。
鄉村振興要塑形,更要鑄魂。鄉村文化是鄉村振興的精神源泉,泉州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2021年,泉州以“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成為全國第56項世界遺產。為推動文旅融合,泉州銀保監分局引導金融機構在文化保護、挖掘文化遺產上加強金融支持,助力打造世界遺產IP。如農業銀行泉州分行大力推廣縣域旅游景區收益權質押貸款業務,加強對旅游景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新建、改擴建旅游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人保財險晉江市分公司落地省內首個世界遺產保護協議,為晉江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窯址(金交椅山窯址)、安平橋(晉江段)等提供風險保障1815萬元。
在生態振興方面,泉州銀保監分局引領涉農機構創新服務模式,推進環境治理,助力打造綠盈鄉村,為鄉村生態振興提供金融支持,助力將“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如推動石獅農商銀行推出污水排放量質押貸款,以印染企業自有、可轉讓的污水排放量為質押,助力企業經營流動資金周轉、環保治理工程等技術改造和研發活動。如推動農業銀行泉州分行與泉州市生態環境局簽訂《金融支持綠盈鄉村建設合作協議》,通過修葺古厝、修復岸溪、拆除禽舍等,幫助洛江虹山鄉蘇山村等5個鄉村打造“綠盈鄉村”信用村。
在組織振興方面,泉州銀保監分局積極探索基層黨建與金融服務的結合點,堅持以“黨建 金融”為抓手,探索“政銀村”聯動,打通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最后一公里”。如引導涉農機構實施“黨建 金融助理”駐村行動,向鄉鎮和村居派駐金融助理,普及金融知識,宣傳金融政策,提供“零距離”金融服務。截至9月末,累計派駐金融助理1296人,實現駐村服務全覆蓋。
成效:金融服務廣度契合度“雙提升”
先看一組綜合數據:截至9月末,泉州轄區縣域網點數1033個、縣域小額便民點數1172個、普惠金融服務站465個,實現鄉鎮物理網點、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兩個全覆蓋”。
再看幾個行業現象:聚焦泉州海洋資源優勢,農信系統設立了海洋特色支行,推廣涉海信貸產品,目前,已建立5家藍色專營網點和海洋金融服務中心,研發10余款涉海涉漁產品,為海洋金融服務構建高標準服務體系。泉州銀行與泉州市林業局簽訂戰略框架協議,在安溪、永春、德化等地設立4家林業特色支行,組建林業金融專業服務團隊,提供相關金融服務,推進轄區林業經濟的發展。
綜合數據與行業現象疊加的背后,就是泉州銀保監分局貫通拓展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渠道、集聚轄區銀行保險機構的“金融活水”暢流“山海鄉村”的成效:不斷實現金融服務廣度和契合度的“雙提升”。
提升金融服務廣度方面,推動金融機構不斷下沉服務重心,推動縣域金融服務增量、擴面、提質。在實現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綜合金融服務不出鎮的基礎上,推進信用評級工作、脫貧人口對接等工作,銀行機構扎實做好過渡期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精準摸排包干鄉鎮內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戶信貸需求,落實應貸盡貸。截至9月末,全市已完成電子化建檔農戶數165.98萬戶,比年初增加2.90萬戶,共為轄區1052戶脫貧人口提供小額信貸2359.83萬元。
另外,加大涉農貸款投放力度,推動銀行機構加大對縣域金融支持力度,涉農貸款投放力度顯著提升。截至9月末,轄區涉農貸款余額4779.85億元,余額比年初增加331.82億元,增長7.46%。
提升金融服務契合度方面,推動轄區金融機構堅守自身定位,找準服務鄉村振興著力點,通過創新保險產品、組織政銀企對接、設立專營機構等方式,提高金融供給與客戶需求的契合度。如人保財險泉州市分公司依托“政府部門 保險公司 期貨公司 生豬養殖場”聯動模式,全省首創政策性“保險 期貨”生豬期貨保險,幫助養殖農戶應對生豬價格下行風險。
詹啟剛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對鄉村振興作了專門的闡述,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泉州銀保監分局將引領轄區銀行保險機構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堅持黨建引領,將黨建作為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質效的“紅色引擎”;堅持產業帶動,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支持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堅持落實“四個不摘”,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繼續完善建檔立卡脫貧戶清單,為有貸款意愿、具備還款能力的脫貧人口提供脫貧小額信貸資金支持;推進全方位鄉村振興,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大力推廣農業保險,為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保駕護航,為農民、農業、農村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積極促進共同富裕。(林錦旺 許澤龍 陳佳瀅)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