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依托區域化黨建平臺,運用“互聯網 ”思維,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構建了線上線下互聯互通、各類組織融合發展、黨員群眾互動參與的開放式黨建工作體系,讓基層黨建煥發出更多生機和活力,讓城市黨建更有溫度和色彩。
構建開放融合的組織架構
張家港市借鑒互聯網領域“模塊化”思維,按照“單位相鄰、行業相近”原則,在全市劃分112個黨建區域、1577個基礎網格,其中城區以街道辦事處為核心,劃分9大黨建區域,各區域以所轄村(社區)數量為依據,劃分29個共建小組,把市級機關、城區單位、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等力量全部嵌入區域,推動全區域統籌、各領域融合,共同開展社區服務。
在工業集中區、產業園區、綜合商圈等“兩新”組織重點集聚區,張家港市布點建立41家實體型區域黨建工作站,“量身定制”41名專職黨務工作者,借鑒互聯網“互動營銷”理念,推行區域黨建工作站“線上經營 門店體驗”模式,重點加強區域黨組織覆蓋、黨員教育管理、黨群活動開展等。
張家港市推動實施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紅堡”工程,打造了民生茶館。
張家港市推動實施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紅堡”工程,編織網格化工作體系,開發“紅堡”品牌視覺識別系統,高標準建設市、鎮、區域、村(社區)、基礎網格五級陣地群,打造了黨員睦鄰坊、民生茶館、埭上老家等特色鮮明的網格先鋒驛站,實現黨建對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引領,不斷提升黨員群眾對黨建工作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搭建集成高效的智慧平臺
張家港市創新開發“智慧黨建信息平臺”,推廣應用黨員發展流程管理、黨員積分管理、黨組織動態考核管理、黨代表網上工作、黨費收繳管理等八大工作系統,無縫對接全國、全省、蘇州黨建信息平臺和網格化黨建平臺,實現了對黨員管理的自主化、動態化、智能化、綜合化。
依托“張家港先鋒”微信公眾平臺,張家港市建立了黨建微信矩陣,通過微信平臺二次拓展開發,建立線上服務超市,策劃開展“網上新三會一課”,提供組織活動創意、志愿服務、公益慈善等多種組織生活開展途徑,通過“線上點單、線下服務”的方式,以新穎活潑的形式,將過去以行政手段難以觸及的年輕“兩新”黨員吸收到組織中來。
智慧黨建大數據中心顯示區域活力指數。
依托黨建“大數據庫”,張家港市在各大信息平臺實時按需抓取“區域活力指數”“黨組織活躍度”“黨員積分”“網絡點擊量”“互動關注度”等集成數據,定期編制黨建大數據報告、“數”說基層黨建專題片,讓大數據對基層黨建作出更加翔實、可靠、直觀的解釋,為黨組織及時調整工作方向、關注重點問題提供全方位數據支撐,有效釋放“大數據運用”模式的“紅利”。
創新適銷對路的黨建服務
張家港市以各級基層黨組織為實施主體,每年從市級、各黨工委和基層黨組織三個層面,將服務項目分為A、B、C三類,通過上級黨委點題,基層申報,形成4900多個項目庫,實行年初網絡公示承諾、年中過程跟蹤管理、年底綜合績效評估,推動項目落實落地,涌現了“港城車大夫”“虹筑之家”“少兒驛站”等一大批基層認同、上級認可的黨建項目品牌。
張家港“沿江黨建帶”組織黨員志愿者到重點工程建設工地進行慰問服務。
市委組織部會同民政局設立社區發展基金會,按每個社區每年20萬元的標準,將社區黨組織為民服務專項經費納入基金會統籌運作;采取項目微創投方式,針對黨員群眾訴求或焦點問題,面向基層投放黨群服務項目;依托“友愛港城”網絡平臺、“兩新”黨建“先鋒超市”等載體,統一發布項目需求,并采取定向招募、自主報名相結合的方式,擴大黨員參與度,催生了紅色檔案、黨員魅力秀、“不曾遺忘的聲音”老兵關懷等一大批黨群服務項目品牌;借助“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以“黨員干部為骨干、吸收專業技術人才共同參與”為原則,不斷強化基層黨群力量社會服務的專業素養。在全國首創“兩新”黨建合伙人制度,發揮網紅書記和能人黨員的聚合示范效應,打造了“陳尚龍書記工作室”“先鋒益友能量站”“紅領開講了”等一批最草根、最有生命力的黨建項目,滿足了基層組織和黨員群眾的多元化需求。
提升實時交互的黨建觸感
張家港市發揮“微文化”的感召力,編制線上線下“紅堡地圖”,開發線上場館預約點贊功能,推動萬名黨員走進“紅堡”基地。
張家港市經濟開發區泗港辦事處舉行紀念建黨97周年“旗幟與先鋒”主題黨日活動。
該市創新推出黨建動漫形象代言人“沙沙”“洲洲”,開發周邊文創產品及微信表情包,推動黨建元素、黨建符號、黨建語言融入黨員群眾日常生活;推行“入黨儀式”“政治生日”“榮耀時刻”等系列儀式教育,頒發黨齡紀念章,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開展微心愿認領等活動,喚醒黨員意識和黨員情懷;注重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黨員學習碎片化的特點,打造短平快的微視頻、微動漫、微電影等“微系列”黨建作品,累計在智慧黨建平臺“在線學習中心”上傳400余個精品課件;創新打造《先鋒擂臺》直播活動,邀請相同領域、相近行業的基層黨組織書記現場PK,在“騰訊直播”APP上同步播出,讓廣大黨員群眾現場“點贊拍磚”,有效傳遞了黨建正能量,擴大了黨組織的影響力。
張家港市借力“社群經濟”模式,深入挖掘和培養分散在各個社群中的“網絡達人”“自組織領袖”,通過“紅字號”微信公眾號、論壇、QQ工作群等,組建各類“社群”,形成一種“天天有話題,周周有交互,無事噓寒問暖、遇事一呼百應”的情感紐帶,引導弘揚主流價值觀,實現了黨員教育陣地由物理空間向虛擬空間的延伸。目前,全市已成立“和合金塘”“外企黨建服務中心”“梧桐樹下”等120多個黨建“微社群”。
專家點評
運用“互聯網 ”思維
提升基層黨建智慧
■王世誼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提升組織力能使力量倍增?;鶎邮菄抑卫砘蛏鐣卫淼幕A和重心,也是黨的領導相對薄弱的地區。如何提升基層黨建質量?江蘇省張家港市以互聯網思維引領城市基層黨建高質量發展,開辟了一條質量黨建興黨強黨、讓城市黨建更有溫度和色彩、高質量基層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基層黨建煥發出更多生機和活力,為加快推進張家港市全面振興發展凝聚起磅礴力量。
張家港市依托區域化黨建平臺,運用“互聯網 ”思維,積極抓住網絡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新機遇;依托“小區域、大黨建”平臺,牢固樹立政治導向、問題導向和精準導向;緊緊圍繞健全完善黨的組織體系,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構建了線上線下互聯互通、黨員群眾互動參與的開放式黨建工作體系,實現黨建對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引領,增強了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和政治功能。在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比如“新城市人”群體中黨員管理、非公企業領域黨建有效覆蓋等,傳統方式往往難以有效解決?!包h建+互聯網”模式的扁平化特性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為解決城市基層黨建中的問題提供了更多可能,成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的重要抓手。質量變力量,這是基層黨建需要掌握的辯證法,也能讓黨員群眾實時感觸黨建脈搏、感知黨建溫度、感受黨建力量。
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社會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強基層黨的領導,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張家港市受互聯網“模塊化”理念的啟發,運用“模塊化”思維,構建開放融合的組織架構;打破黨組織層級管理、條塊設置的傳統模式,構建區域統籌、站點支撐、網格輻射的模塊化組織覆蓋新格局。在基層社會,把黨的領導落實到社會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主要表現為基層黨組織對社會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的組織、領導與協調。通過全面分析基層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治理資源、治理規則、治理方式、治理內容、治理目標等內容,全面呈現黨的領導在基層社會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中的基本形態。
張家港市創造的“黨建 互聯網”工作新模式,以黨的建設與基層社會治理高度融合為切入,打破了傳統黨建在時間、空間上的界限,改變了黨組織活動方式單一、內容單調、封閉運行的格局,激發了廣大黨員的“紅色動能”,全面體現了新時代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有效推動了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作者系中共江蘇省委黨校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稿件素材由張家港市委組織部提供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