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下午,潮州市委組織部召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專家座談會,潮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蔣達勇主持會議并講話。會議邀請了武漢大學、南開大學、中南大學、南昌大學和廣州大學等高校學者及其調研團隊,對如何開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進行了深入探討。
蔣達勇歡迎專家學者的到來,隨后就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政策背景細致介紹潮州市鎮(街)書記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排頭兵”比學活動在制度設計、對象選擇和內容形式等方面的特點。
與會專家結合近期調研情況,對潮州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做法予以積極肯定。中南大學田孟指出,在當前基層多中心任務格局的背景下,關鍵就是要通過抓黨建把黨員組織起來,把群眾動員起來,才能真正做到抓落實。專家們普遍認為,從調研樣本來看,潮州村級治理突出黨建引領,工作機制貼合基層實際,呈現出簡約有效的整體特點。
“鄉村振興的目的不是打造千篇一律的鄉村,而是要保持鄉村的原有色彩,激活鄉村主體性,潮州開展差異化比學活動的定位找得非常準確。”雷望紅等多名學者對潮州立足“一軸兩帶”區域發展格局,區分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發展階段探索鄉村振興差異化發展路徑的做法表示贊同。
談及首場比學活動的組織振興主題,與會專家們對村級黨組織建設特別是“頭雁”的選擇和培育表示高度關切。南開大學李永萍等專家認為,好的村黨組織書記要具備權威性、公正性、基礎性等多元條件,把自身發展與村集體發展高度統一起來,進而實現資金、人才、土地、勞動力等各類生產要素的穩定有效集聚,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會上,潮州市委組織部工作人員在學術研討的氛圍中觀照現實工作,碰撞出不少新思路。“鄉村規劃落地難問題的根源是什么”“如何發揮駐村選調生作用”“如何增強鄉村振興造血功能”……大家接連拋出工作中的思考和困惑與專家共同探討。
最后,蔣達勇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感謝,并指出了會議的三個收獲。一是學習了方法。要掌握調查研究的方法,提升調查研究的能力,找準鄉村振興工作的癥結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政策、推進工作,推動鄉村振興取得實效。二是開闊了思路。要勇于打破傳統思維定式,跳出行政工作的思路框架審視本職工作,加強與各領域各層級干部以及學者的交流溝通,促進思維碰撞,拓寬工作視野。三是貢獻了智慧。要在平時工作中多向學者學、向書本學,廣泛吸取各方優秀經驗做法,豐富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工作內涵,探索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潮州模式。
據悉,潮州市在近期推行的鎮(街)書記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排頭兵”比學工作中,十分重視吸收不同層級領域群體的意見建議,召開專家座談會,加強學術溝通交流,正是比學工作機制的其中一環。會上觀看了潮州市組織振興專題片。
【學者觀點】
中南大學社會學系田孟:
要注重培養鄉鎮基層干部的綜合能力,探索建立健全“傳幫帶”工作機制,以老帶新,提升政策解讀能力、群眾工作能力和現代辦公能力。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李永萍:
要側重從自身經濟能力較好、威望較高的群體中培養村干部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關注村干部職業化的傾向,在保留工作彈性的同時,讓他們騰出手來發展村莊。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雷望紅:
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應注重差異性,激活村莊主體性和多元性,保留鄉村獨有色彩;注重引領性,充分發揮頭雁的引領作用;注重群眾性,做好群眾基礎性工作;注重切實性,回應真問題,不做虛假事。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冷波:
當前,部分地區農村治理制度過密化問題值得重視,要充分考慮治理能力和資源實際,優化資源配置流程,使資源項目的效益最大化。
南昌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鄧泉洋:
可考慮以小、散產業為載體,吸引外出青年返鄉發展,將在村人員組織起來,充分照顧留守老人、婦女和兒童等群體,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
廣州大學邱麗:
鄉村振興的良性模式應該具備較低成本、可持續發展、可推廣復制等幾方面要求,要注重激發農民主體的主動性,尊重基層首創,探索契合本地實際的發展方向。
【全媒體記者】葉彤
【通訊員】潮組宣
【作者】 葉彤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