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呈貢信息產業園區云上小鎮。供圖
昆明信息港訊10月19日至25日,2021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舉行。一周時間里,政策解讀、企業交流、專題論壇等各類活動在全市展開,再次掀起一股創業創新的浪潮。
創業創新是推動大中小微企業共同發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產業迸發動力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昆明市出臺政策、完善體系,促進資金、人才、技術、平臺等各類要素集聚,構建起創業創新服務生態圈。
優化雙創主體扶持方式
畢業4年多,如今熊雙貴和同學合伙創建的云南易用軟件開發有限公司逐漸走上了正軌。在昆明呈貢信息產業園區云上小鎮,像他們一樣的“90”后創業者還有很多,除了有敢拼敢闖的勇氣,他們的成功還得益于各項優惠措施的扶持。
近年來,昆明陸續出臺打造雙創升級版、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加快建設區域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等一系列政策,優化雙創主體扶持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新模式、新機制。目前,昆明市共有國家級、省級創新團隊258個。值得一提的是,“春城大學生創業行動”項目實施9期以來,累計資助創業項目1069個,帶動就業1.7萬人,率先在全國省會城市探索建立了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共同推進大學生創業創新工作的新模式。
主管部門發力,高校也紛紛行動。云南大學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具有特色及層次的課程體系。同時,構建創業文化與眾創空間生態系統,培育、孵化重點項目,雙創工作成效顯著。目前,該校共建立校外實踐基地393家、國內外聯合培養大學10余所、就業創業合作單位100余家。2017年以來,學校科研創新創業訓練項目2000余項,參與學生超過9000人。
昆明理工大學則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入手,依托科技、人才資源和優勢,建立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支持學生創業實踐。2009年成立國家大學科技園以來,先后被認定為國家級眾創空間、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首批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等。目前,有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孵化平臺29個,技術轉移規模占全省70多所高等學校的2/3以上。累計孵化培育“新三板”掛牌企業4家、高新技術企業2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6家,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50余個。園區企業參與重大技術轉移項目30余項,技術轉移項目金額達到40億元,累計創造社會經濟效益超過1000億元。
全市在孵企業3218家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隨著全社會創業創新氛圍日益濃厚,科技創新企業數量也越來越多。目前,全市累計擁有各類科技機構1782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7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孵化面積達135.71萬平方米,在孵企業數量3218家,在孵高新技術企業數量260家,累計畢業企業1411家,這些企業也成為推動各個產業發展的主導力量。
云南云創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圍繞數字化,該公司搭建了服務于農村智慧管理、生產生活的云平臺,解決長期困擾農業生產的問題。該平臺覆蓋種植業、養殖業、大數據服務,貫穿生產、流通和銷售等環節,具備智能感知、自動控制、智慧管理等功能,以及精確性、高效性、可追溯性,未來有望重構上下游供應鏈的數字化流程。
云南北方奧雷德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更能詮釋創新如何給企業帶來競爭力。經過多年建設和技術攻關,該公司先后攻克“器件整體結構設計”“高精度對位”等關鍵技術,具有完整的從器件設計到器件制備、模組技術開發到產品應用能力,自主研發的0.38英寸、0.41英寸等多規格型號高性能OLED微型顯示器產品,為軍民品裝備提供了核心器件支持。目前,該公司已建成年產能30萬片的高性能OLED微型顯示器生產線,近5年營業收入共計6.61億元。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云南鑫耀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解決光電半導體材料“卡脖子”問題;貴研鉑業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理工恒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入選工信部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自主研發的科維福TM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正式上市,國產新冠滅活疫苗擴增產能。
目前,昆明市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16件,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科技服務業營業總收入突破500億元,先后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基地示范城市、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全市將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五鏈融合,構建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昆明特色科技創新體系。在雙創效應不斷加碼的作用下,產業經濟將涌出新的澎湃動力。(昆明日報 記者張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