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柏雨杉
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城鄉社區是社會發展的細胞,社區治理水平與居民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也直接影響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把社會治理的重心落到城鄉社區,就要堅持黨建引領,讓“小社區”發揮“大作用”。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要建強基層黨組織。加強社區治理工作,堅持黨建引領是關鍵。通過黨建引領,可以夯實基層社區的治理基礎。要不斷建強社區黨組織,加強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強化思想教育,發揮好黨組織領導班子的“領頭雁”作用和黨組織對社區黨員的教育、管理、監督作用。另一方面,要完善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推行大黨(工)委,通過黨建聯席會議,用政治理論聯學、優勢資源聯享、社會治理聯動、服務活動聯辦的方式串聯起“黨建高地”,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的“黨建聯盟”新模式,夯實社區治理基礎。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要引導居民共參與。居民是社區的主人,社區治理不能光靠政府,還要融入居民參與,發揮社會力量的協同作用。要讓居民認識到社區利益和自身利益息息相關,主動關心社區事宜,為社區建設出謀劃策,監督社區治理工作,以主人翁的態度參與到社區治理過程中,達到共建共治共享的效果。要重視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按照專業化、規范化的建設要求,通過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管理、培訓等措施,提升社區工作者服務居民群眾的能力,使社區黨員和有專業技能的群眾聯合起來,形成一支政治覺悟高、專業素質強的社區服務隊伍。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要提高信息化水平。借助科技之智,可以打通社區屏障。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居民的生活水平日漸提升,僅靠傳統的管理手段已無法滿足日益多樣的群眾訴求。因此,我們要向科技借智慧,創新治理方式,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如開通微信、QQ、釘釘群等網絡平臺,組建黨建網格,把網格群有序、有效的納入統一管理。社區活動不再依靠上門通知,動動手指就可以看到;暢通居民發言渠道,實現居民咨詢快速答疑、問題和矛盾第一時間顯現處理,使社區治理更智能、更高效。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堅持黨建引領,建強基層黨組織、推動居民參與、提升信息化治理水平,才能完善社區治理模式,激發服務潛能,讓“小社區”迸發“大力量”,進而實現發展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遠大目標。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