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庭周報】
為深入開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廣西全州縣紹水鎮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運用績效管理工作方法,實施“法治體檢”“四色課堂”“紅色引擎”三大行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凝聚強大組織力量。
“法治體檢”行動賦能鄉村振興。今年以來,該鎮全面開展村(社區)黨組織和“兩委”“法治體檢”行動,進一步健全鄉村治理突出問題源頭預防和治理長效機制,賦能鄉村振興。按照“應檢盡檢”原則,聚焦組織建設法治化、黨員隊伍法治化、辦事決策法治化、基層治理法治化“四化”目標,防止“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明確細化4個方面17項體檢內容,成立組工干部、司法人員、法律援助者等29人組成的“體檢隊”,利用8月一個月時間,對19個村(社區)進行“全面體檢”。在自查自檢的基礎上,與農業農村、環保、政法等13個部門信息交互,找問題根源、明痛點堵點、定解決方案,發現問題分級分類定向反饋處理,先后提出法律意見建議3條,形成7項重點領域的依法治理方案。將“法治體檢”融入“你說我辦”、包村幫扶、鞏固精準扶貧成果等,圍繞體檢收集到的群眾法治需求,集中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法治問題。目前,已走訪村民1千余戶,審核村規民約、村級經濟合同等文件26份,開展法治講座5場,化解苗頭性問題13件,處理矛盾糾紛32起,解決歷史遺留問題2件,探索出了一條“以共建促黨建、以黨建促法治、以法治促發展”的鄉村治理新路徑。
“四色課堂”行動賦能鄉村振興。該鎮牢固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抓住干部隊伍建設這個關鍵,精心打造農村干部“紅色、綠色、金色、橙色”四色課堂,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保證。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實施“鑄魂強魄”工程,打造“紅色”鑄魂課。挖掘“家門口”紅色資源,打造水頭村紅一軍團戰時指揮部紅培基地。為直接將優質黨課送到農村院落、田間一線,成立4個行動小分隊,實施“星火計劃”送黨史、黨課下鄉活動,依托農村“大喇叭”工程,分時段播報黨史故事,讓基層黨員干部隨時隨地接受教育。打造“綠色”發展課,讓農村干部在鄉村振興中挑大梁、打頭陣。開展農村干部“一人學一技”工程,從農業辦公室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專家服務隊,對柑橘、水稻種植等進行現場指導。高質量推進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制定村民“財富提升計劃”,提高農村干部致富帶富能力。開展“你說我辦”等活動,打造“金色”服務課。通過設置“黨員服務管家”等舉措,有效延伸基層治理觸角。打造“橙色”警示課,細化村干部小微權力清單,劃定村干部職責范圍和權力邊界,織緊織密干部權力“監督網”。在農村干部教育培訓中,每期均設置黨風廉政課程,用身邊案例“以案說法”等形式加強村干部警示教育。
“紅色引擎”賦能鄉村振興。該鎮通過建好支部、選好班子、配強力量,集聚人才、培樹典型、做強產業,著力打造“紅色引擎”,大力推動各類要素資源向鄉村流動,繪就一幅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緊扣“五基三化”攻堅年要求,大力開展陣地亮牌、支部亮諾、黨員亮分、服務亮效“四亮行動”,打造自治區五星級黨組織2個,四星級1個,三星級5個。按照“聯村共建、聯產發展”的理念,將全鎮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工作統一規劃、統一布局、統一推進,構建起“大黨建、大幫扶、大發展”的新格局。在村(社區)“兩委”后備干部選拔中,制定出臺“一攬子”政策,從政治上激勵、精神上鼓勵、物質上獎勵、組織上保障等方面,積極吸引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返鄉競選村干部,在致富能手、退役軍人、待業大學生等“八類人員”中擇優推選后備干部21人。將招才引智和培育本土人才有機結合,培養職業農民40人、農業科技示范戶8戶、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7人、農村電子商務人才5名、龍頭企業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才3名。依托茶、菌、果等特色產業,大力推行村村聯建、村企聯營、村社聯促、村戶聯動、店戶聯結“五聯模式”,選聘5名企業家到村擔任村集體經濟“顧問”,引進龍頭企業2個,培育新型經營主體13個,新增優質茶園800畝、中藥材600畝、獼猴桃600畝,實現了產業規模持續擴張、集體經濟穩步增長、脫貧群眾持續增收。(伍志鵬)
本文來自【家庭周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