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播次數最多的10部國產劇,部部經典,看完還想看(重播次數最多的十部電視劇)
有沒有發現,現在電視劇是越來越多,可是好看的片子卻越來越少。
很多人被雷劇傷害后,就會翻出以前的老片“洗眼睛”,哪怕情節已經爛熟于心,哪怕結局早已曉,依然甘之如飴。
下面就來說說重播次數最多的10部電視劇,都是難得的經典。
1、《西游記》
四大名著中,《西游記》的傳播度絕對排第一,主要是老少咸宜,幾乎沒有年齡段的限制,累計重播了近3000次,堪稱國劇之最。
其實,這部經典是被逼出來的。
1978年,日版《西游記》被引入到國內,剛播了幾集就引發了群嘲,唐僧竟然是女人扮演,還會用吻給徒弟治傷……
這種無腦魔改讓無數人憤怒不已,最終央視決定開拍國人自己的《西游記》,并把任務交給了楊潔導演。
當時,內地影視業不發達,經費又很少,想拍好這部神話劇簡直是天方夜譚,可是楊潔憋著一口氣,一定不要讓大家失望。
這部劇拍了整整6年,為什么這么慢,最大的問題就是特效。
一開始,央視重金從美國進口了一臺ADO特效機器,可以“綠幕摳圖”,然而用了才知道,人物摳出來之后,只要一旋轉就會變成紙片人,比如《三打白骨精》中幾個特效鏡頭就是紙片人。
如果要變立體,還得花5萬美金買一個軟件,效果還不十分保證,央視沒舍得,于是決定全部實景拍攝。大隊人馬奔赴各地,交通又不發達,所以進度才特別慢。
可是死功夫出細活,正是這種不將就,才讓《西游記》格外經典。
86年一開播,就創下了89.4%的收視神話,至今依然火熱。
2、《還 珠格格》
1997年,瓊瑤到北京旅游,經過“公主墳”的時候,突然被這個奇特的地名所吸引。
經人介紹才知道,傳說乾隆收過一個民間女子為干女兒,被封為格格,去世后因為不能進皇家祖墳,便葬在外面,取名為“公主墳”。
瓊瑤由此靈感爆發,很快寫出了《還 珠格格》,并決定拍成電視劇。
其實瓊瑤一開始并沒抱太大希望,因為她是以苦情戲著稱,而這部劇有不少歡樂的部分,沒想到次年一播出,就在臺灣地區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同年10月,湖南臺買過版權,瞬間在內地爆紅。
之后這部劇就成了湖南臺的鎮臺之寶,每逢寒暑假必須重播,堪稱洗腦神劇,還創造了不少表情包。
3、《新白娘子傳奇》
2004年,央視翻拍《白蛇傳》,為了給新劇造勢,特意在0點重播《新白娘子傳奇》,可即使在這個垃圾時間,它依然斬獲了當年的收視冠軍。
到了2006年,央視版《白蛇傳》上線,結果首播收視率不到1%,由此可見老版的經典。
《新白娘子傳奇》之所以能長盛不衰,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演員選得好。
趙雅芝飾演的白素貞,真可謂美得驚人,雖然當時已經38歲,可是容顏不老,渾身都是難以言喻的古典成熟美。
男一號本來預定鄭少秋,因為他和趙雅芝在《戲說乾隆》中的表現出色,堪稱熒幕最佳情侶。但因《白娘子》中親密戲比較多,趙雅芝比較保守不習慣,于是改為葉童反串。
沒想到,葉童版許仙又成了另一個經典,唯唯諾諾又固執深情。還有陳美琪的青蛇,同樣非常精彩。
第二是視聽效果好。
它融合了不少音樂歌舞和黃梅戲等元素,整體輕松唯美,視聽效果非常出色,特別是那首《千年等一回》,每次音樂響起,就知道白素貞要出場了。
此外,臺視花重金引入了美國最先進的電腦特效軟件,用來制作斗法場面,這在特效剛剛起步的內地來說,簡直驚為天人,滿足了所有想象。
既有接地氣的戲曲,又不乏高大上的特效,它滿足了各年齡段觀眾的需求,大家當然都喜聞樂見。
92年一開播,就達到了43%的收視率,之后一直經久不衰,重播了近千次。
趙雅芝也成了白素貞的代名詞,靠這個角色吃了一輩子。
4、《重案六組》
千禧年前后,內地涌現了不少刑偵劇,例如讓“梁帝”丁勇岱一戰成名的《中國刑偵一號案》,以及孫紅雷的《征服》等。
但要論重播次數最多,當屬王茜的《重案六組》。2009年跨年時重播,還拿下了上海、武漢、沈陽等5地的收視冠軍。
《重案六組》之所以看得爽,首先是節奏快,一集兩個案子雙線并行,雜而不亂,比看美劇還緊張。
其次是真實,導演徐慶東就表示,80%改編自真實案件,例如第二集的“北京石景山八女案”,8位合租女孩被隔壁鄰居殘忍殺害,這是北京市自49年來最兇殘的一個案子。
此外,演員的表現也很真實,基本上都到現場體驗過生活。
例如王茜就幾乎長年累月泡在警察局,隊長張潮最喜歡下現場,有一次因為太積極,還破壞了現場。
第二部中的孫菲菲,在監獄體驗過一段時間生活,主要負責給女犯人搜身。
還有王挺(飾演丁箭),做演員前是專業刑警……
正是這些因素,才讓《重案六組》成了刑偵劇的天花板,一直火到現在。
5、《亮劍》
這些年,內地拍了不少抗日雷劇,有人統計差不多打死了2億多個鬼子,雖然很解恨,可因為劇情太奇葩,觀賞性并不高。
不過《亮劍》卻是個特例,鬼子干掉了不少,內涵一點不差。
不同的人,總能看到不同的一面。
愛國人士看到的,是鐵血,是一往無前的亮劍精神:
網絡段子手看到的,是遍地的騷話:
腐女們看到的,是家長里短的愛情:
戲迷們看到的,是演技精湛的老戲骨:
總而言之,它是老少咸宜、男女通殺,沒有人不愛看。
6、《武林外傳》
內地不乏情景喜劇的佳作,例如早期的《我愛我家》、《東北一家人》,還有后來的《愛情公寓》等。
不過《武林外傳》卻是最奇特的一部,因為它是首部古裝情景喜劇。
2006年一開播,就拿下了4.26%的收視率,之后重播近百次,成了不折不扣的下飯劇。
除了形式新穎,還離不開臺前幕后的各位主創的努力。
編劇是骨灰級金庸迷,里面用了不少大開腦洞的段子,例如比“郭大俠”咖位更大的“郭巨俠”,讓人樂的噴飯,還有各種新奇的“排山倒海”、“葵花點穴手”等招式。
開拍前,喻恩泰聽說要演一個書生,背了整部《論語》,沒想到最后只用了一句:子曾經曰過。雖然有點無厘頭,但也說明了演員的認真和敬業。
還有沙溢和姜超,為了符合角色定位,一個拼命減肥,什么不能吃,一個拼命增肥,完全不顧形象。
有段子,有三觀,演技在線,有歡樂有淚水,誰能不愛呢?
7、《家有兒女》
情景喜劇中除了《武林外傳》,《家有兒女》也非常特殊,因為它瞄準了兒童群體,主要以家庭教育為主題。
成長中不乏煩惱,卻也充滿了笑料。
《家有兒女》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故意設包袱、抖機靈,而是“自然的搞怪”,把孩子最真實的一面呈現出來。
例如第一季的《借鞋風波》中,劉梅教訓劉星“還沒還把小雪摔著,這要是摔了”,劉星馬上接話“那我姐姐不就成瘸子了”。
到這已經很搞笑了,沒想到劉星又接了句“那有啥,現在多少殘疾人上大學了呢。”
簡直是神轉折,把一個小孩不想上學的心理刻畫的入木三分,童言無忌,啼笑皆非。
除了搞笑,《家有兒女》中的教育場景也很多,不過并沒有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輕松詼諧的段子達到教育的目的。
這種合家歡式的喜劇,當然讓人愛不釋手,每逢寒暑假,都是必播的經典。
8、《士兵突擊》
“不拋棄、不放棄”,因為《士兵突擊》,這句話成了無數人的座右銘。
不過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士兵突擊》最初根本賣不出去,制片人張謙找遍各大衛視,沒有一家愿意接受。
因為它一沒美女,二沒愛情橋段,更沒有流量明星,是典型的三無產品。
后來求爺爺告奶奶,才終于在陜西臺二套播出,沒想到短短幾集就徹底火了。
07年元旦之后,廣東臺迅速跟進,之后其他衛視紛紛上線,甚至連央視都坐不住了,《士兵突擊》由此開啟制霸之路,成了不斷重播的神劇。
有人說,這是一幫傻子打敗了99%的國產劇。
沒錯,許三多確實傻,所以才能靠修路傻進鋼七連,之后又傻進特種部隊。
班長史進也傻,所以才沒有放棄許三多,讓他成了兵王。
可是正是這種傻勁,才是我們最欠缺的品質,才能讓自詡精明的我們如癡如醉。
9、《潛伏》
《潛伏》是國產諜戰片的天花板,豆瓣評分9.4,至今無人能及。
能獲得這么高的評價,因為它沒把觀眾當傻子。
全員智商在線,大家斗智斗勇,看得驚心動魄,主角沒有金手指,反派也沒想象中不堪。
更難得的是演員選得好,演技都非常深刻。
其實男女主角最初預定辛柏青和朱媛媛夫妻,但因為朱媛媛意外懷孕,遺憾錯過。
之后又找了李光潔,但是沒談攏,最終才確定孫紅雷。據說當時導演有點遲疑,孫紅雷靠著一瓶五糧液才拿下這個角色。
女一號之所以找姚晨,因為導演看《武林外傳》,覺得她特別“虎”,無知無畏,很符合角色。
吳剛是孫紅雷介紹的,最初一門心思演“李涯”,可導演認為祖峰更合適,就把他換成了“陸橋山”,果然成了劇中的大亮點之一。
其實,《潛伏》的劇情很緊張,非常燒腦幾乎沒尿點,似乎一分鐘都不能錯過,很難想象它會一直重播。
不過好東西總有人欣賞,正因為質量好,每一段都能細細品味,基本看到就挪不開眼睛,所以成了一再重播的神劇。
10、《少年包青天》
對于不少90后來說,《少包》絕對是又怕又愛的存在。
可是,越怕也想看,越看越喜歡。
雖然他的破案過程并不嚴謹,手法也不失特別高超,經常有各種明顯的提示,可是只要聽到那句“真相只有一個”,還是會覺得特別激動。
雖然他的人物并不多,可是只要看到5人組上線,總忍不住跟隨腳步。
呆萌又睿智的包黑炭,英俊又博學的公孫策,武功高強的小展昭,深情又沉穩的凌楚楚,還有潑辣又善良的龐飛燕。
幾乎滿足了大家對古裝探案的所有想象,刺激中帶著歡樂,嚴肅中有透著溫情,沒到劇荒無聊之時,就喜歡回味一遍。
以上就是10部重播最多的國產劇,你最喜歡哪部,還有哪些劇讓你念念不忘呢?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