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出現強勁回升走勢,尤其是上證指數更是節節走高,再創兩年來新高。隨著賺錢效應的擴散,會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涌入A股,從而驅動滬深兩市進一步走高。因此,擺在當前市場參與者面前的功課,并不是判斷指數的高點在哪兒,而是判斷接下來的倉位配置方向。隨著年報披露大幕拉開,研發投入占比(科研投入/主營業務收入)高的個股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成長股的角度。
科研可以提升企業長跑體能
對于尋找成長股的市場參與者來說,一般均認可“股票投資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跑道”。其中,“很濕的雪”是指行業容量足夠大,企業成長不會很快遇到產業天花板。而“很長的跑道”是指企業成長周期越長越好,可以長期持股,享有企業高成長所帶來的高回報。這就意味著企業要持續高成長,才能夠擁有足夠長的跑道。
企業的持續高成長所要求的要素有很多,其中,科研投入是一個很重要的因子。因為科研投入越多,可以賦予企業不斷創新的機能,從而帶來新的產品、拓展新的市場空間,不斷打開企業成長的天花板。比如在醫藥行業,恒瑞醫藥一直是A股醫藥板塊中科研投入最高的上市公司。其中,2016年,恒瑞累計投入研發資金11.8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達到10.68%,高于同行業平均研發投入營收占比。2016年,公司取得創新藥臨床批件7個、仿制藥臨床批件36個、仿制藥制劑生產批件2個,已遞交9項產品參比試劑備案材料,完成4個產品的生物等效性試驗工作,期間提交國內新專利申請116件,提交國際PCT新申請31件。
如此就賦予恒瑞醫藥持續的成長動能,市值成長速度也漸趨加速。從2000年上市時的40億元市值,到2006年市值首次突破100億元,到2010年市值突破400億元,隨后到2015年市值突破1000億元,再到2017年市值邁過2000億元大關。這充分說明科研投入加大對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市值的巨大驅動力。
跟蹤科研投入占比數據
與此同時,大量的科研投入,還會帶來人才的聚集,有利于企業培養管理層梯隊,從而賦予企業持續高成長的能量。比如科倫藥業上市以后就提出三發戰略,加大在大輸液、抗生素、新藥研發方面的科研投入。經過多年發展,聚集了大量的優秀醫藥人才。其中,科倫藥業的研究院在2012年底為120人,2017年則達到1340人。這必然會給公司帶來持續不斷的新產品,驅動公司業務快速發展。
當然,值得指出的是,科研投入也存在一定的短線風險。一是科研投入過多,對當年會計年度會產生較大的經營費用,降低當年會計年度的凈利潤。比如陽谷華泰為了環保措施,在2017年三季度加大科研投入,使得公司當季凈利潤低于預期,股價隨之急挫。二是科研投入的研究方向也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單品類上市公司,比如當年的重慶啤酒投巨資研發疫苗,最終疫苗失敗,引發股價跳水。
這就意味著對于科研投入多或者占比高的上市公司,也需要關注兩個因素:一是關注公司的科研投入方向是集群式產品,還是單一產品。二是關注長效機制,不能因為短線科研投入提升導致業績滑坡喪失對公司未來成長的信心。
綜上所述,隨著行情向縱深發展,目前市場參與者可以積極尋找那些多年來一直堅持大力度科研投入的公司,尤其是科研投入占比超過8%以上的公司。因為如此高比例的投入,不僅僅可以減少單品研發的風險,還可以形成創新產品梯隊,驅動公司業績持續高成長。
隨著2017年年報陸續披露,這就為市場參與者尋找科研投入占比高的上市公司提供了更為準確的方向。目前來看,醫藥行業中的恒瑞醫藥、海正藥業、華海藥業、科倫藥業,農業中的大北農、溫氏集團、海大集團,先進制造業領域的匯川技術、華天科技、長電科技、大族激光、濰柴動力等上市公司,仍有望保持多年來科研投入占比高的趨勢。投資者可以根據陸續公布的2017年年報數據,選出心儀的股票。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