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23日,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主辦,河北醫學倫理學會、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承辦的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第二十二屆學術年會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召開。本次年會的主題是“科技倫理治理:醫學倫理的使命與行動”,邀請了國內外醫學倫理學專家學者就相關主題作專題報告,分享國際國內醫學倫理學最新研究進展和前沿動態。
大會開幕式現場
主旨報告:科技倫理治理
河北醫科大學叢斌院士以“醫學倫理護航健康中國”為題,從健康中國視域下推動科學技術創新、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科技進步的根本目的和科技創新倫理先行三個角度對此問題進行闡釋。在提到人工智能技術時,叢院士旗幟鮮明地反對硅基生命,呼吁人工智能技術的治理要完全符合人類的利益;同時,叢院士清醒地看到醫療領域是需要積累資本,但他指出,資本只能作為工具使用,資本要為人類健康所用。
首都醫科大學李義庭教授以“《涉及人的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解讀”為題,介紹了該文件頒布的背景、主要的考量以及其中重要條目的具體含義、適用的情形,特別是對于存在一定爭議的“免倫理審查”部分進行了更為詳細的說明來消除大家的誤解。
紐約大學Matthew Liao教授則以“AI與醫療保健倫理:向實質性人權框架的發展”為題,介紹了AI在醫療保健環境中使用,指出在醫療環境中使用AI之前,需要確保Al的研究者和組織在開發這些技術時遵循適當的倫理框架和指南。廖教授從人權的理論和視角,提出了一個基于實質性人權理論的AI倫理框架,認為該框架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目前醫療環境中AI使用所帶來的一些倫理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劉永謀教授以“疫情應對與數字治理的倫理反思”為題,主要從科技哲學的擔憂、提升質量效率、約束計算理性、實現治理平衡、立足有限技治五個向度分析和討論現代科技治理問題的現狀、目的、局限性和方向等問題。
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醫學部叢亞麗教授則以“赫爾辛基宣言修訂進展報告”為題,細致梳理了宣言從1964年到2013年不同的版本在框架結構和內容方面的變化,分析了“與臨床相結合的研究”和“非治療性臨床研究”的區分逐漸模糊的趨勢,并從世界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修訂參與者的角度,報告了該文獻最新修訂的情況。
主旨報告:醫學倫理學教育
美國上州醫科大學生物倫理學和人文中心James Dwyer教授以“生命倫理學教育教學”為題,解釋了生命倫理學的范圍,并以環境和氣候變化為例說明生命倫理學教育的維度,分析了生命倫理學教學中所涉及的主題和安排的順序:從醫患關系到生死問題,醫療保健系統和健康問題的社會因素,最后是環境生命倫理學。他還介紹了案例教學的重要性并分享了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學習評估的問題。
廣州醫科大學劉俊榮教授演講的題目是“基于案例教學法的醫學人文融合教育之路徑”。他在報告中提到,醫學人文融合需要從醫學科研、醫學教育、技術創新、臨床服務、政策制定等方面全方位推進。案例教學法作為醫學教育的一種重要方法,可以結合臨床診療活動中的具體事例,將醫學知識與人文知識有機的融為一體,實現醫學人文融合。
主旨報告:醫學倫理學未來展望
北京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王昱洲演講的題目是“基因編輯技術在疾病預防中的倫理問題探究”。他從疾病預防的角度,通過基因編輯與疫苗接種的對比,通過回應不同學者對二者的差異的觀點,歸納出這些差異要么不成立,要么雖然成立也不會對倫理判斷產生顯著影響,繼而推出作為基本預防的基因編輯在倫理學上也是可以被允許的。
香港城市大學范瑞平教授以“超越原則主義生命倫理學”為題,首先說明超越的意思并不是要否定生命倫理學四原則,而是看到四原則清單的文化負荷性、四原則解說的實踐膚淺性和四原則應用的缺乏建設性三大問題。關于如何超越他也提出了三個可能的思考方向。
北京大學醫學部張大慶教授的演講題目是“醫學人文學科建設的前景與挑戰”,他從歷史的視角提出借教育部把醫學人文列入急需發展清單目錄的契機,促進學科評估專家庫的建設,并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挑戰如人文學科與醫學專業學科之間、醫學人文與其他人文學科之間等在醫學教育中存在的競爭性。
結語
本次大會注冊人數超340人,共收到投稿學術論文200余篇,共有來自全國醫院、高校、研究機構的400多位代表參會。除了主旨報告外,本次學術年會還設有六個分論壇,分別是醫學倫理教育與醫學倫理學理論研究分論壇,面向高質量發展的臨床與管理倫理分論壇,醫學科技創新倫理治理能力提升分論壇,護理倫理分論壇,公共衛生倫理、醫療人工智能倫理、生殖倫理分論壇,研究生分論壇等,邀請了41位與會代表和13名研究生分別就各自所聚焦的議題進行了精彩匯報和熱烈的討論。
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將始終關注學科領域新理論、新技術的發展,持續推進我國醫學倫理學教育、參與科技倫理治理,為賦能醫學倫理高質量發展、為國家醫學科技倫理治理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供稿: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秘書處)
編輯 | 左舒穎
責任編輯 | 鄭夢瑩
審核 | 韓靜
主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中華醫學會
編輯:中華醫學信息導報編輯委員會
地址:100052,北京市西城區東河沿街69號
總編輯:饒克勤
編輯部主任:韓靜
本刊微信:cmaxxdb
投稿郵箱:daobao@cmaph.org
官方網站:http://zhyxxxdb.yiigle.com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