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我校獲批4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年度立項數量創歷史新高!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一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重點專項評審立項結果。本年度我校獲批4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年度立項數量創歷史新高。其中重點專項項目1項,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項目1項,青年科學家項目2項,這也是我校首次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由原來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產業技術研究與開發基金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整合而成,是針對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聚焦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產品,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提供持續性地支撐和引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是國家推進“十四五”科技管理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鼓勵青年科學家大膽探索更具創新性和顛覆性的新方法、新路徑,為青年科研人才創造更多機會組織國家目標導向的重大科研任務,加快培養一批未來的領軍科學家。
我校本次獲批的4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簡介:
重點專項項目
動物醫學院張龍現教授主持的“動物疫病綜合防控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重點專項項目“畜禽寄生蟲病防控技術研發與應用”,資助金額2000萬元。項目聯合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東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新疆畜牧科學院獸醫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農華威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威遠藥業有限公司等10家畜禽重要寄生蟲病研究與藥物研發和生產的優勢單位,開展包蟲等5類寄生蟲感染新型診斷標識挖掘及其應用、新型藥靶鑒定、快速檢測與診斷技術研發,創制具有高效、安全和自主知識產權寄生蟲病新型防控藥物,創新適用于規模化養殖與露天放牧情景下的綜合防控模式,為我國畜禽重要寄生蟲病的綜合防控及其凈化提供科技支撐。
機電工程學院焦有宙教授主持的“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項目“生物質氫烷綠色制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資助金額300萬元。項目聯合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大氣污染研究所、東北農業大學、黃河科技學院、河南省圖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參與,采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方式,結合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探索生物質氫烷的綠色制備技術,并進行應用示范。同時,以項目為載體推動中意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聯合實驗室建設,通過探索聯合實驗室建設新形態、新方式和新機制,為中意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提供新范式。項目的實施將為中意兩國秸稈類生物質的高效資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項目研究成果將為兩國“雙碳”目標實現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推動中意雙方科技合作再上新臺階。
重點專項青年科學家項目
農學院彭廷教授主持的“主要作物豐產增效科技創新工程”重點專項青年科學家項目“糧飼型再生稻綠色高效種植制度創建與評價”,資助金額200萬元。項目聯合南京農業大學、貴州大學,針對再生稻次適宜區種植傳統再生稻存在的頭季和再生季溫光資源配置不合理,以及南方稻區草食性動物飼草供給不足等問題,旨在以創新的糧飼型再生稻種植模式為切入點,構建以“周年溫光資源優化配置”和“農機農藝融合”為核心的糧飼型再生稻綠色高效種植技術明確糧飼型再生稻適宜種植區域及其生態和經濟效益,集成糧飼型再生稻綠色高效種植模式并在適宜種植區域示范應用,為糧飼型再生稻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動物醫學院褚貝貝教授主持的“動物疫病綜合防控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重點專項青年科學家項目“重要動物病毒重編程宿主代謝途徑及其調控免疫應答的分子機制”,資助金額200萬元。項目圍繞動物疫病防控的國家重大需求,針對原始創新獸藥缺乏等問題,以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和具有潛在人獸共患風險的豬偽狂犬病毒為研究對象,從病毒和宿主角度探究病毒重構細胞代謝的規律,發掘參與病毒增殖的關鍵宿主代謝因子,闡明病毒感染后重要代謝物對免疫應答的調節作用,旨在揭示代謝與免疫的調控關系,并基于代謝免疫角度對動物疫病防控提供新思路。
本期編輯:周林燦
責任編輯:李甜甜
圖文來源:河南農業大學官方微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