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雙一流”(117)
12月28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公布202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本年度批準立項333項,共計144家責任單位獲批。
我校本次獲批3項
具體立項名單如下
項目名稱 | 首席專家 | 所在學院 |
中國金融安全統計監測、預警與對策研究 | 張虎 | 統計與數學學院 |
支持全面創新的知識產權制度體系構建研究 | 胡開忠 | 知識產權學院 |
中國保險思想通史資料整理與研究 | 朱華雄 | 經濟學院 |
重大項目:中國金融安全統計監測、預警與對策研究
首席專家簡介
首席專家 張虎教授
張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全國應用統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現場統計學會經濟與金融統計分會常務理事長,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統計學會副會長。在《中國科學》《統計研究》《數理統計與管理》《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余篇,出版《中國服務業發展指數理論、方法與應用研究》《中國制造業與服務業協調發展的統計測度研究》等學術著作,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部級項目多項,決策咨詢成果受到相關部門肯定。主要從事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綜合評價及指數應用、大數據預測方法研究。
重大項目概況
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呼嘯而至,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攪動全球政經博弈,保護主義、霸權主義抬頭,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升高,國際競爭格局正在重塑,不確定因素隨之增加,中國國家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艱巨。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不可或缺,促使金融安全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金融安全,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
本課題致力于解決在維護金融安全,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過程中的理論問題、現實問題與實踐問題。首先,搭建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綱領的中國特色金融安全理論體系和金融安全監測預警方法體系;其次,分別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視角出發,將數據融合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應用于金融市場安全、地方金融安全、金融機構安全的監測與預警研究;最后,通過界定不同領域金融安全的具體類型并設計差異化政策體系,提供金融監管和金融風險防范的中國案例。
重大項目:支持全面創新的知識產權制度體系構建研究
首席專家簡介
首席專家 胡開忠教授
胡開忠,博士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教授、博導,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德國馬普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兼任國家版權局國際版權研究基地副主任、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知識產權和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和民間文藝政府間特設專家組專家,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知識產權專家庫專家,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咨詢專家,商務部“企業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援助中心專家庫”專家,湖北省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法學會競爭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獲評“全國知識產權領軍人才”和湖北省“優秀中青年法學家”。在《法學研究》、《歐洲知識產權評論》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 80 余篇,著有《權利質權制度研究》、《知識產權法比較研究》等十多部著作,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等刊物轉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及中宣部、國家版權局、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委的科研項目20余項。研究成果曾獲得司法部法學教材和法學科研優秀成果獎一等獎、文化部市場司全國音像市場保護征文比賽一等獎、第六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等多項獎勵,多次受到中宣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門的表彰。
重大項目概況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科技、文化和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創新理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經營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離不開知識產權制度的保駕護航。為此,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
本課題擬以支持全面創新為目標,堅持新發展理念,提出構建知識產權制度體系的方案。課題首先對全面創新的概念和內容、知識產權制度體系的構成、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并提出知識產權制度體系在構建時應遵循的理論。其次,課題擬對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產權制度的關系、科技成果產權制度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的實踐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構建支持科技創新的科技成果產權制度體系的具體方案。隨后,課題就支持文化創新的文學產權制度體系和支持經營創新的工商業產權制度體系的構建進行研究。最后,課題擬對制度創新與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的關系、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在支持制度創新方面的實踐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構建支持制度創新的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的具體方案。
重大項目:中國保險思想通史資料整理與研究
首席專家簡介
首席專家 朱華雄教授
朱華雄,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常務理事、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保險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保險思想通史資料整理與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近代中國保險思想史料的整理與研究(1840-1949)”“中國共產黨早期的社會保障實踐與思想研究(1921-1949)”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民國時期(1912-1949)保險思想研究”等課題。著有《民國時期保險思想研究》《民國時期社會保險思想研究》《近代中國保險思想研究》《中國共產黨早期的社會保障實踐與思想研究》(待出版)等專著。參與撰寫《百年中國金融思想學說史》《中國近代保險史》《中國共產黨經濟思想史1921-2021》等著作,其中《百年中國金融思想學說史》獲得2016年度孫冶方金融創新獎。在《保險研究》《經濟學動態》《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社會保障研究》等刊物發表保險思想相關論文20余篇。
重大項目概況
中國的保險實踐與思想具有從“農耕文明”到“工商業文明”的獨特發展路徑,經歷了“內生”“東漸”及“中國化”幾個階段,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部分。農耕文明下的中國古代,防災主要采取社會救濟、互助合作的形式,相應地,中國保險思想體現為大同思想、養老尊老思想、社會互助思想、賑災救濟思想、倉儲后備思想。近代中國,海洋文明下的西方保險思想和制度“東漸”,改變了中國傳統的防災模式和風險分散思想,西方保險理論逐步融入中國防災救濟思想體系,并取代了傳統的原生保險思想。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將中國傳統的民本理念與現代商業保險思想相結合,以保障民生、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為目標,逐步實現保險業對外開放、市場競爭、由小到大再到強的思想發展。因此,對通史性保險思想進行系統的資料整理和學理考察,清晰的勾勒出中國保險思想的發展脈絡,構建中國自主的保險知識體系,十分必要。本課題在廣泛搜集中國古代、近代以及現代保險思想史料的基礎上,對所涉及的中國保險思想的相關史料進行整理和研究,對歷史上中國保險實踐與思想協同變遷的軌跡進行客觀的梳理和評價。
本年度我校在國家社科基金領域立項情況捷報頻傳,先后獲批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5項、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和青年項目共獲批42項,其中重點項目4項,一般項目28項,青年項目10項,立項數并列全國第十二,全國財經類、政法類高校第一,湖北省第二!立項數再次攀登我校歷史高峰!
截至目前,學校在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專項共計28項,學校將牢牢把握服務“雙一流”建設中心任務,明確“重大科研項目持續發力”工作重心,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不斷深挖有組織科研的創新實踐路徑,突出“大專家、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示范引領作用,持續開展好有組織科研系列活動,切實推動學??蒲袆撔聦崿F建制化、成體系服務國家和區域戰略需求。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來源:科學研究部、社會科學研究院
文字:王勝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