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財政撥款清華大學減少8.12億元,北京大學減少10.69億元。其他高校也陸續減少約有120億元,當然也有增加財政拔款的高校。是什么原因呢?
估計看到這份名單出來之后,就會想難道是因為對北大清華有意見了嗎?很容易產生各種奇奇怪怪的想法,甚至有人說這是因為北大清華的學子出國留學后大部分不會了,現在這是在懲罰他們等等。這里我們要清楚的是教育經費撥款是怎么一回事?
它是需要憑據的,不是說張口要錢就給錢。有這么好的事,那天天在那喊要錢就行了。一般撥款下來支出的地方主要是這三個方向:
教育事業費
基建經費
教育費附加
通俗的講就是工資支出,學校建設支出,還有就是科研經費支出。在撥款之前是有一個大致的預算,比如今年就發出了經費的預算。
我們可以看到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2020年度的預算相對于2019年共多了14.52億。是不是預算這么多就一定要撥款這么多呢?肯定不是。
它會有一個結算統計的,該支出多少就多少。就像社會上的工程建設一樣,可能之前預算要那么多錢,結果沒有花那么多錢。總不能沒花那么多錢也撥款過去。這就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今天在教育部官網找了很久一份項目結算相關的文件沒找到。之前在網站上看到過這樣一份文件。里面例舉了一些學校科研項目的完成情況。每一個科研項目是可以申請到一筆款項的。這個一般是占大頭。而年終下來,有的學校撥款多了,那就是超出預算了。撥款少了那當然是沒有超出預算。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