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編龍
張延 封面新聞記者 王祥龍
手拿數根棕櫚樹葉,手指上下翻飛,不多時,一條栩栩如生的草色“神龍”在黃強手中逐漸成型。近日,因為羌族草編龍的熱賣,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草編(羌族草編)傳承人的黃強,也迅速出圈,被人們熟知。
大家不知道的是,黃強還有一個身份,便是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石椅村的“文藝新村民”。去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視頻連線連線石椅村的鄉親們,稱贊當地有一個“很好的樣子”,而從“很好的樣子”邁向“更好的樣子”,也少不了“新村民”的努力。2月4日,新春前夕,封面新聞記者走近黃強,聽聽“新村民”的故事。
航拍石椅村
從院所到深山
科研人員變身非遺傳承人
2月4日,立春。石椅村內,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準備迎接新年。距離“石椅羌寨”不足百米的“石椅片區殘疾人雙創基地”,也在為游客的到來做最后的工作。
“石椅片區殘疾人雙創基地”的負責人名叫黃強,四川綿陽江油人,今年50歲。記者見到黃強時,他正在北川新縣城的基地內,迎接過來考察學習的大學生。將羌族傳統草編藝術與現代理念結合,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創新嘗試。
黃強和他的徒弟
黃強告訴記者,他從事草編已經有10余年。大學畢業后,專攻化工方面的他,進入到綿陽一家實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從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秸稈發酵方面的專業技術。
2004年,從農村考出來、獲得穩定工作的黃強,卻選擇了辭職。隨后,他跑到北川山林里,跟著羌族老人學習傳統草編技藝。巨大的反差讓許多人難以接受,可黃強卻說,他覺得草編具有很廣闊的市場前景,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可以幫助村民們致富。
創業艱難百戰多,苦學苦干三年,瀕臨山窮水盡的黃強,拿著自己改良的幾雙“現代草鞋”來到了西博會現場,不僅銷售一空,還接到了后續訂單。從此,他的草編生涯就這樣開花結果,他也在北川多地建立了工作基地,從事草編、羌族文創等產品的設計、制作、銷售。
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中,黃強還針對編織手法也進行改進,總結出一套屬于羌族草編的編織技法:“套圈打結法”“挑壓法”“斜折法”及接葉技術,使編織的物品更加精致。他還編寫出版了《羌族草編》一書,填補了羌族草編無正規出版物的空白。
黃強的新村民證書
幫扶殘疾群眾
他成了石椅村“文藝新村民”
采訪中,黃強拿出了一張“榮譽證書”。這張蓋著北川羌族自治縣文聯和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石椅村村民委員會鮮章的證書上寫著“綿陽市文聯民間藝術家協會黃強同志,茲授予您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石椅村‘文藝新村民’榮譽稱號。”
其實,早在2011年,黃強已經與石椅村結緣。彼時,獲得了大量出口訂單的草編產品,就在石椅村所在的山腳下生產。可一場泥石流突如其來,他的11臺電腦以及大量羌繡鞋墊產品被沖毀,損失慘重的他不得已把基地搬到了北川新縣城。
石椅片區殘疾人雙創基地的展銷區(竹編)
去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視頻連線石椅村后的一個月,黃強就在距離石椅羌寨不足百米的農家租了房,一個新的基地“萌芽”。去年3月,黃強正式成為石椅村的“文藝新村民”。
石椅片區殘疾人雙創基地的展銷區(草編)
2023年5月1日,在北川縣各級部門的幫助下,掛牌“石椅片區殘疾人雙創基地”的工坊正式啟用,來自大石椅片區的殘疾群眾,也逐步成為了其中一員。
“在北川,家家戶戶的中老年人,都會一些簡單的編織技術。來到基地,上手也特別快,不管是聾啞人,還是單臂的群眾,都可以把產品很好地做出來。”黃強介紹。
據悉,“石椅片區殘疾人雙創基地”建立以來帶動了8位殘疾人就業,人均增收1.5萬元,春節前夕制作近1850件作品,已賣出400余件,特別是草編龍,深受群眾喜愛。
工人在基地內
目前,黃強正在研究一款與熊貓形象有關的電動玩具。未來,他打算把生產線放在石椅村的基地內。由于生產出的產品,只需要簡單的拼接就可以直接銷售,無論會不會草編,都可以上手工作,也能增加務工殘疾群眾的收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