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10月1日訊(記者 敖瑾)獨角獸天域半導體早前開啟IPO闖關的舉動,引發了外界對東莞松山湖的再度關注。
天域半導體主營業務為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外延片的研發和銷售,而其所在的東莞松山湖,事實上還有著不少專注于碳化硅領域的項目,且都在資本市場上獲得關注。
這其中,SiC外延材料研發商中科匯珠于去年末宣布完成1.5億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國投創合、力合資本、深創投以及中信建投等多個知名機構;第三代半導體SiC功率器件研發商清芯半導體,也在去年完成了3000萬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清大創投、鶴灣投資等。
上述兩個項目均為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孵化的科研成果轉化項目。
據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產業委員會秘書長付瑩對《科創板日報》記者介紹,實驗室的研究材料基本囊括了十大材料領域,包括金屬材料、陶瓷材料以及半導體材料等。“目前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在全國范圍內一共吸引了25個團隊的進駐,直接孵化42家產業化公司,截至今年8月,已經有17個團隊在資本市場完成融資,總融資規模約7.5億元,整體項目估值超40億元。”
付瑩進一步表示,由于實驗室聚焦材料領域,因此對新材料有所布局的投資機構都會前來搜尋項目。“包括中科創星、中關村前沿基金以及深創投等,都會跟我們接觸,其中,中科創星投得最多,截至目前投了實驗室孵化的6個項目。”
一期項目初步走向市場
多個孵化項目陸續在一級市場完成大額融資,無疑讓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走到了臺前,受到了外界更多的關注。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成立于2018年,是廣東省首批啟動建設的四家省級實驗室之一,總經費預算超過100億元。付瑩介紹,松山湖實驗室每年遴選約10個項目,孵化以每五年為期,到今年第一批入駐的項目正好完成了第一個周期。
中科匯珠正是第一批入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項目之一,也是實驗室內目前在資本市場實現融資金額規模最大的項目。
付瑩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實驗室最早給了中科匯珠約5000萬元的經費支持,這也是大多數項目早期階段獲得的來自實驗室的經費支持數額,“這筆經費可以用來組建團隊、租賃場地、購買設備、進行中試,包括產品的開發和測試,以及客戶驗證。”
除直接的經費支持,付瑩表示,在項目發展過程中,還會給予項目資源支持。“孵化過程中,有專門的項目經理給項目提供服務,項目如果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問題,它們可以反饋給實驗室,然后我們來幫忙對接資源。”
中科匯珠本輪的融資參與方,還包括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和國投集團合作發起的基金:創合松山湖(東莞)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天眼查信息顯示,這只基金成立時間為2021年12月,注冊資本達到5.55億元,LP包括東莞松山湖科學城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國投高新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軍民融合發展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以及松山湖(東莞)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其中前二者為最大LP,出資比例均為27.03%。
該基金對外投資項目還包括三維數字化技術服務商惟景三維,以及光電儀器制造商中科原子。
除該只基金外,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還和粵科母基金合作成立了廣東粵科新材料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公司)。
天眼查顯示,該基金成立于2020年末,出資額3億元,LP包括廣東省粵科松山湖創新創業母基金有限公司、廣東粵科粵莞科技創新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廣東省廣新創新研究院、東莞市倍增計劃產業并購母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松山湖(東莞)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及東莞信托有限公司。
目前,該基金被投項目還包括陶瓷電容器研發商微容電子,以及電子零配件制造商華睿智連。
截至2023年8月,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創新樣板工廠已引進25個團隊,直接孵化42家產業化公司,其中17個項目融資超7.5億元、市場估值超40億元,包括透明陶瓷材料項目中科皓燁、骨水泥材料團隊中科硅骨、鋅基電池團隊大鋅能源等。
提高科研成果轉化成功率
據付瑩介紹,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對項目有完整的評估鏈條,包括引進答辯、孵化以及最后的考核結題;實驗室還要求,項目團隊必須有核心成員,且需要在實驗室全職工作。
這或許跟東莞此前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的經驗有關。
付瑩表示,一開始東莞的科研成果轉化主要依托建立大學科技園進行。“原來東莞最早是建了很多大學科技園,引進了包括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通常的做法是這些院校會在科技園平臺孵化項目,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項目引進。但實際上后來發現,很多園區實際上都空著,高校團隊全職來到這些園區進行研發以及產業化推進的其實很少。”
在經過不成功的探索后,東莞方面才最終采取了以市場為導向的方式。“后來又建了一批能夠自行造血、招人的產業研究院,但一段時間后又會發現這些研究院的投入比較少,對項目的支持力度不夠,政府一旦取消對這些研究院的輸血,很大一部分研究院就很難再維持下去。”
因此到設立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時,各方根據以往的經驗,做出了全新的探索。
“當時想的是要建城市新型研發機構,也就是省級實驗室定下來的模式。這種模式下,一般是給到項目一筆項目經費,項目負責人花掉經費的過程中形成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想要發揮作用就必須進行產業轉化,而轉化又有很多種方式,包括自行孵化企業進行轉化,也可以以知識產權作價入股或者授權轉讓。無論是哪種方式,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概念驗證到走向產品的階段,很多項目往往無法穿越死亡谷,而這里面又可能是中小型企業不愿意或者沒有能力投入的,這時地方性財政就應該發揮作用。”付瑩表示。
目前,松山湖實驗室主要布局有四大核心板塊,包括前沿科學研究、公共技術平臺和大科學裝置、創新樣板工廠以及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其創新模式可以概括為:從前沿基礎研究,到應用基礎研究,再到產業技術研究,最后才是產業轉化。實驗室目前共匯聚7位兩院院士、33名海外高層次人才,50多個創新團隊,總人數超千人。
付瑩表示,在協助項目對接機構資源的過程中,其注意到,當前更受資本市場關注的材料領域包括新能源材料、半導體材料以及節能環保材料。“中科匯珠在資本市場實現大額融資,除了項目本身科研做得不錯以外,第三代半導體處在風口期也是其受到資本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進一步表示,目前,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在碳化硅領域還有一條6英寸的中試線以及封裝器件技術項目。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