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沈劍烽 瞿心昱 蘇開顏 吳婉欣 周亦穎 徐子晗 記者 王湛
浙江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創新活力之城杭州。
浙江大學的前身求是書院創立于1897年,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在127年的辦學歷程中,浙江大學始終秉承以“求是創新”為校訓的優良傳統,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努力在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中“走在前列”,培養出了大批著名科學家、文化大師和行業翹楚,包括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4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位“八一勛章”獲得者、1位全軍掛像英模、5位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6位“最美奮斗者”和230余位兩院院士等。
一圖速覽2024年招生亮點
詳情介紹
浙江大學努力滿足人民享有更多優質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2024年本科招生規模總體擴大,各省份招生計劃均有增加。 同時,聚焦自主培養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在打造圖靈班、機器人工程、數字法治卓越班、智能財務班、數字金融、商務大數據分析以及竺可楨學院基礎拔尖班、混合拔尖班等特色班級基礎上,新增了系列交叉復合招生專業。
人工智能榮譽項目班
新設人工智能榮譽項目班,浙江大學設有全國高校首個人工智能交叉學科,建立腦機智能、區塊鏈與數據安全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系統三個全國重點實驗室、人工智能產教融合創新平臺以及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該項目圍繞人工智能核心、計算智能、智能系統三大課程群,著力提升學生的人工智能軟硬件技術鏈開發能力、工程計算思維能力和實踐系統搭建能力,培養立志探索人工智能研究前沿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未來有望成為兼具時代敏感性與前瞻性、富有社會責任感與倫理道德意識的人工智能領域引領者和戰略科學家。
數字公共治理榮譽項目班
新設數字公共治理榮譽項目班,由原竺可楨學院公共管理英才班優化升級而成,依托公共管理學院雄厚的學科實力和一流的師資隊伍,建設數字時代公共治理與公共政策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技術 數據 管理”的復合型治理人才,培養兼具數字思維與數字技能的現代國家治理者、引領數字變革與智能化發展潮流的未來領導者。
新農科實驗班
新設新農科實驗班,由原竺可楨學院神農班優化升級而成,依托竺可楨學院面向全校新生組織選拔,實施本博長周期培養,開展探究式小班化教學、全程高水平科研訓練、深度海外研習,聚焦農業大數據、生物育種、農業生物安全、動植物綠色高效生產、生態文明等關鍵領域,培養致力于引領全球農業發展的科技領軍人才和頂尖科學家。
生物育種科學專業
新設生物育種科學專業,納入強基計劃招生,設置植物育種、動物育種方向,依托竺可楨學院實施特別培養,實施“3 1 X”學制模式,開展全周期評價、多元出口的本博銜接培養,由院士等名師大家領銜制定培養方案,采取小班化、一對一導師制,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國際交流或聯合培養的機會,致力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生物育種拔尖創新人才和領導者。
工科試驗班
(智慧城市與建筑工程)
迭代升級工科試驗班(智慧城市與建筑工程),依托建筑工程學院多學科優勢,聚焦智慧城市、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促進學科專業的智能化轉型,通過“寬口徑、厚基礎”“土水交”融通培養、建筑學“全面養成”培養,踐行工程基礎與信息、智能科學知識的融合強化,探索實施全員深度國際化,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工科試驗班
(海洋,含智慧海洋卓越班)
迭代升級工科試驗班(海洋,含智慧海洋卓越班),以海洋科學為引領、海洋精準感知為重點,首創海洋工程與技術專業和智慧海洋本博長周期培養項目,強化海洋-信息-智能交叉培養,致力于培養心懷“國之大者”、具有國際視野和全球勝任力的海洋領域卓越創新人才和未來領導者。
涉外法治(英語-法學)
雙學士學位項目
新設涉外法治(英語-法學)雙學士學位項目,通過英語與法學兩個專業的交叉融合,積極探索實踐多方向、跨專業、寬口徑專業發展路徑,培養英語專業基礎過硬,掌握法學的理論知識和實務技能,能夠勝任涉外法治領域及政府部門、國際組織工作,具有跨文化溝通能力、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和全球競爭力,德法兼修、具有寬厚根基、寬闊視野、寬博技藝、寬廣胸懷的復合型、研究型、創新型人才。
德語-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雙學士學位項目
新設德語-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雙學士學位項目,納入外語類保送生招生,通過德語和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兩個專業的交叉融合,積極探索實踐多領域、跨專業、寬口徑發展路徑,培養具有扎實的德語基本功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精通德語國家文化、掌握光電科學與技術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兼具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能夠勝任全球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等領域科技創新、合作及治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國際化德語科技人才。
法語-電子科學與技術
雙學士學位項目
新設法語-電子科學與技術雙學士學位項目,納入外語類保送生招生,通過法語、電子科學與技術兩個專業的交叉融合,積極探索實踐多方向、跨專業、寬口徑專業發展路徑,培養具有扎實的法語基本功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精通法語國家文化、掌握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兼具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能夠勝任全球電子科學與工程領域科技創新、合作及治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國際化法語科技人才。
1978年,浙江大學開始招收第一批人工智能碩士研究生。2019年成為首批開設“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的高校之一,并設立全國首個人工智能一級交叉學科,構建了從本科生到研究生的“人工智能”及“智能 ”人才培養完整體系,走在全國高校前列。 建成系列人工智能類課程、教材體系,由浙江大學牽頭,建設教育部戰略性新興領域“十四五”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教材體系、教育部計算機領域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工作計劃(“101計劃”)核心課程《人工智能引論》;面向所有學生開設了人工智能通識必修課程群,面向各學科專業開設了分層次的AI X學科交叉課程群,已建成超過100門AI X課程,打造了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工智能高水平教材。 構建了大批人工智能實踐支撐平臺,打造國家人工智能產教融合創新平臺、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等,研制“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平臺,升級迭代“學在浙大”“教在浙大”“智云課堂”等智慧教學平臺等,支撐全過程、全覆蓋、全場景人工智能教育教學。
打造人工智能賦能的全新教育生態,成立人工智能教育教學研究中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從“了解人工智能”“使用人工智能”“使用人工智能進行創新”三個層次系統推進人工智能教育教學相關工作,推進建設智能教師、智能學伴等新型教育裝備應用,幫助學生構建適應未來發展的人工智能素養。
1984年,浙江大學在全國率先創辦了以培養工科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的混合班。2000年成立竺可楨學院,成為對優秀本科生實施“特別培養”的榮譽學院,也是學校拔尖人才自主培養的重要基地和教育教學改革的試驗田,享有最優的培養路徑,可選擇最適合的專業、加入最頂尖的教授團隊、接受最具挑戰的科研訓練……
聚焦基礎拔尖和大類混合培養,目前主修平臺共有7類班級,各類班級培養學生專業基本涵蓋7個學部、12個學科門類。通過“寬口徑、厚基礎”的通識教育、高質量的榮譽課程體系、全方位的國際化培養、全覆蓋的專業導師制等舉措實施拔尖創新人才的個性化培養。實現國際化交流率100%,實施100%導師制,2023屆學生深造率近90%。
注:具體參照學校有關政策執行。
浙江大學構建了“榮譽學院” “榮譽項目”的本科生榮譽教育體系。榮譽項目也是浙江大學榮譽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設置有機器人工程班、智能財務班、數字公共治理班、智慧能源班、人工智能班等五個班級,由各專業院系負責培養,充分發揮院系的專業特色及功能,旨在培養各領域的創新領軍人才。
浙江大學學科涵蓋13個門類,是全國學科門類最齊全的高校之一。2022年,浙江大學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21個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學校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取得可喜進步。
學校強化學科專業一體化發展,共有91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居全國高校前列,充分體現了學校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成效。
成立浙江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和浙江大學基礎交叉研究院(籌),通過有組織交叉研究,匯聚大學科、大合作、大平臺、大交叉,加快構建更加卓越的創新生態系統和人才培養體系。
實施面向2030的學科會聚研究計劃,前瞻布局11個會聚型學科領域,建設多學科交叉人才培養卓越中心,在腦科學、腦機智能、新物質創制、精準醫學、交叉力學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了系列重大原創成果。
浙江大學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系統布局多元特色人才培養項目,全面提高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強化“通專跨”融合培養,培養學生多學科、跨專業交叉的知識和能力。 強化個性化培養,針對部分有創新思想和明確學術志趣,且常規培養方案無法滿足其發展目標的優秀學生,在名師和學院(系)指導下,可突破傳統培養路徑設計“一生一案”。 強化多元出口培養,按學生未來發展方向設置本專業進階、跨專業學習、學生自主修讀等3個模塊,積極開設輔修學位、輔修專業(項目)、微輔修,籌建特色(微)輔修項目,開設工程教育高級班、公共管理強化班、國際組織精英人才培養班等特色輔修班,成建制建設“商務大數據分析”“數字金融”等雙學士學位項目,提高學生應對大科學、大工程、大人文等情境的綜合能力。 強化本研銜接貫通培養,除了強基計劃外,持續建設智慧海洋班、新農科實驗班、巴德年班、臨床醫學(5 3)、數字法治卓越班等項目,充分滿足學生多樣化成長路徑。
創設浙江大學學生獨有的專業節、學生節、生涯規劃節等節日,幫助學生增強專業認知,明晰發展方向,零距離深入了解學科、專業,學生在充分認識發展志趣的基礎上,按照學校主修專業確認的相關規定,自主申請確認適合自己修讀的專業。 除少量特殊類型招生項目外,每位大類招生的學生均有多次申請轉專業機會,學校在資源許可的情況下,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專業選擇需求,專業擴容率、轉專業成功率位列全國同類高校前列。
浙江大學利用高水平研究支撐高水平教學,實現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的高度互動耦合。 構建“國家-省-校-院”四級科研訓練體系,實施啟真問學、青青計劃、未來學術新星項目、全國重點實驗室領航人才培養計劃等專項,鼓勵學生早進實驗室、早融入科研團隊,15個本科生項目入圍首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學者項目資助名單,數量位列全國高校前列。 打造“浙大學子一站式科研導航平臺”,為本科生構建了多通道的科研訓練平臺和賦能型、引領型的科研支持系統。目前,平臺匯聚了1800余位可指導本科生科研的導師,包括12位院士和文科資深教授,集合了120余個實驗室(含全部17個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學科競賽項目等。 實施基于創新的創業教育,建立“課程-競賽-實訓-孵化-實踐”全鏈條工作機制,提高學生實踐創新和解決問題能力,學生在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互聯網 ”等國際國內各大賽事中屢次問鼎,先后2次獲全國“互聯網 ”大賽總冠軍,金獎總數居全國高校第一。
“大不自多,海納江河”,浙江大學一直以包容開放的姿態鏈接世界。 持續推進全球開放發展戰略,制定《全球開放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實施世界頂尖大學學科合作計劃等國際合作專項,已與六大洲,40余個國家和地區20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 在浙大,世界“觸手可及”,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同學們足不出戶也能融入世界的懷抱,可以在“云端”聽國際名校專家的課程,也可以近距離與國際學校互動。2022年起,浙江大學舉辦全球暑期學校,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400多所高校的學生共上一門課。2024年6月,浙江大學等舉辦首屆國際名校生態賽舟會,來自海內外的25所世界知名高校學霸以水為橋,以賽會友。 全面構建“浙江大學本科生全球學習體系”,院系全覆蓋建成“聯合培養”“長周期科研實踐”“長周期課程”“假期學術交流”“研學項目”“線上交流”等項目,為每一位本科生提供至少一次國際化學習交流的機會,高品質鍛造學生全球素養和競爭力。
浙江大學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推進高質量出口導向的就業育人體系建設,積極向國防科技領域、國企央企、國家級科研院所、國家公共服務部門、國際組織、國家戰略區域等重點板塊持續輸送優秀畢業生,促進畢業生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2022QS全球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排名全球第35位。
為科學研究選育拔尖創新人才,年均約4000名本科畢業生選擇赴海內外頂尖高校高質量深造,其中,境內升學赴雙一流A類高校的人數占比近96%,境外深造赴世界排名前50位高校的人數占比近70%。浙大畢業生以扎實的專業知識、創新的思維能力和卓越的領導才能,逐步成長為各重要領域的佼佼者。
“如果世界上有天堂,那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在浙大,有堪稱“顏值天花板”“最聰明的圖書館”的浙大主圖書館,多元空間配以齊全設施,優雅環境配以豐富資源,智慧賦能伴你上下求索。
“學生文化長廊”中,健身房、咖啡吧、文創小鋪……已成為浙大師生喜愛的校園打卡點。浙江大學現有學生社團200余家,包括了廣受學生喜愛的機器人協會、模擬聯合國協會、黑白劇社、靈韻音樂劇社等。年終歲末的浙江大學學生節,包含新年狂歡夜、歡樂大巡游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是同學們非常期待的節日盛典。
浙江大學的校園日常生活便捷智能、氛圍溫馨。全校擁有20余個風格多樣的食堂與餐廳,可充分滿足世界各地不同口味學生的飲食需要。食堂環境優美,設施先進,在這里可以體驗刷臉吃飯、智能結算、自動計算卡路里等系列科技應用。
學生公寓配有完備的日常生活設施,最有特色的是多功能自助服務體驗室和全國首創的廚藝分享吧——畢至居。學校寢室文化活動多姿多彩,每年都有寢室吉尼斯、跳蚤市場、寢室驛站等活動,讓你的大學生活更加有趣、有品、有料。
“轉載請注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