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生存模式下,一切將被重新定義。不僅是商業的重構、業態的重構、產品的重構、組織的重構,管理也將重構。在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不斷增多的今天,企業的管理效率來自哪里?著名企業文化與戰略專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管理學教授陳春花給出的答案是:在管理中最大的改變是,協同取代分工成為效率來源。“協同管理”將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經營者的必然選擇。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家廠商,便是開創“協同管理”、15年專注“協同管理”,并12年蟬聯中國“協同管理”市場占有率第一的致遠互聯。
經過10余年的發展,“協同管理”從時下炙手可熱的“企業級服務市場”中脫穎而出,并被賦予越來越多新的內涵,為不同類型組織提供“信息門戶、企業運營平臺、業務定制平臺”等多維度價值,傳統的“OA系統”、風頭正勁的“移動辦公”也相應成為“協同管理”的子集。既然說到“企業級服務”,首要目標便是為企業用戶提供服務價值,那么廠商服務不同類型組織的家數便成為評判其在行業內地位的核心標準。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致遠互聯為什么能12年蟬聯協同管理市場第一?這離不開致遠互聯15年扎根協同管理領域的執著與堅守,也離不開致遠互聯用智慧打造產品、用心耕耘市場、用情經營企業、用愛哺育團隊的企業精神。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傾情演奏“產品”“用戶”“渠道”協同三部曲。
基于協同,走產品化道路
如果說創新是企業的生命,那么產品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互聯網時代,盡管各種營銷模式、商業模式創新一時搶占了風頭,深受資本青睞,但是回歸商業本質,產品創新仍是全球優秀企業成功的不二法術。打造占領用戶心智的產品,是企業邁向成功的集體選擇。
在協同管理軟件市場,致遠互聯就是癡情產品創新的典范。作為中國協同管理的開創者,致遠互聯的發展史可以說就是一部協同的發展史。2002年,致遠互聯正式成立。彼時,辦公自動化風頭正勁,同行廠商都樂此不疲,唯有致遠互聯率先提出“協同”理念和構想。在此后的每一年,致遠互聯圍繞“協同”開足馬力,在產品研發方面不斷推陳出新,深受廣大用戶青睞。2003年,致遠互聯研發出了A6協同管理軟件,這款產品在業界開創了“標準化產品”的先河,一經推出就在市場掀起一波高潮,國藥集團、中國海外集團、北汽集團、重慶力帆集團、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等數百家企業都成為這款產品的用戶,并一直隨著產品的迭代升級使用至今。2007年,致遠互聯又發布了A8協同管理軟件,在業界首創“集團化應用”模式,為多組織、大并發、復雜應用用戶提供了解決方案。
憑借其國內協同管理軟件領域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研發團隊,一路走來,致遠互聯始終站在風口,把握互聯時代脈搏,產品亦與時俱進:2011年,致遠互聯率先推出了“移動協同M系列”產品(包括A6-m、A8-m及移動協同套件M1),在協同市場掀起了\”智慧移動\”協同的高潮。2012年,致遠互聯發布了業務生成器,開啟業務隨需定制新時代。同一年,致遠互聯推出了基于組織級應用的“第四代移動辦公解決方案”,有效地結合了互聯網、移動智能終端、企業管理的發展與變化,讓用戶“更加智慧與靈動”。2013年,致遠互聯推出劃時代的V5協同管理平臺系列產品,V5協同管理平臺融合了大量客戶實踐、應用需求和前沿技術,引領中國協同軟件產品及應用發展趨勢,成為企業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利器。2014年,致遠互聯發布G6政務協同管理軟件,全面支撐政務市場應用。致遠鄉鎮通、協同云、政務云等一系列基于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的新型協同產品與解決方案也陸續走向市場。2015年,致遠互聯年全面上線“云應用商城”,開啟協同管理公有云時代。2016年,致遠互聯發布formtalk云服務平臺,開啟云應用定制開發的無代碼時代。2017年,致遠互聯發布CAP /M ,開啟“標準產品 定制應用 定制共享”的商業模式。
在協同管理發展的不同時期,致遠互聯協同管理軟件憑借其極為突出的實用性、易用性、集成性、高性價比以及實施簡便、使用靈便、定制快捷,幫助中國企業提升組織協同管理的運營績效,推動組織變革與轉型升級,成功為用戶打造了高效協同的平臺。
深耕協同,優質用戶紛至沓來
致遠互聯始終堅持對協同管理理論的研究,通過對企業組織行為績效指數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了以人為中心的組織協同工作管理“九宮格”框架,讓協同管理軟件有了鮮活的思想和靈魂。憑借15年堅實的企業經營,迄今,致遠互聯匯聚了近5萬家企業及政府用戶和超過500萬個終端用戶,致遠“協粉”群越來越壯大。
在2017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上,“500強”企業成績背后的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依然成為業界探討的焦點。有專家指出,世界上有許多一流企業之所以獨步全球,憑借的正是世界一流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不過近年來,中國大企業的管理水平逐漸從粗放向協同升級,與國際先進企業的差距越來越小。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的中國企業500強乃至世界500強中,有百余家企業選擇致遠協同來支撐管理創新,諸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國藥控股、悅達集團、百聯集團、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
致遠互聯究竟如何聚焦中國500強企業的企業信息化管理訴求?
中國企業尤其是一些集團企業和中大型企業往往已歷經了ERP普及階段,擁有很多核心的業務系統,但ERP以物料、信息或資金為中心,以計劃為軸線對企業進行管控,不能承載很好的管理訴求,剛性的弊端也逐漸凸顯,致使中國企業走到組織管理的瓶頸期。如何以“柔”克“剛”?致遠協同是這樣做到的:以人為中心,以協同行為信息為軸線對企業進行管理,基于互聯網的架構,將此前在ERP等核心業務系統當中的剛性流程,演化成為打破組織邊界的扁平化和高效的管理模式,承擔起企業的柔性管理的責任。
同時,致遠協同管理平臺在解決大型組織多層級組織架構建模、不同類型集團權限管理、復雜信息整合及呈現、異構系統集成、集團多級信息門戶建設方面,擁有業界獨一無二的優勢。致遠協同經過大量擁有先進管理思想及信息化應用經驗用戶的檢驗后,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智慧協同,生態渠道遍布全國
早在2004年,致遠互聯第一屆渠道伙伴大會召開,正式啟動渠道“春耕計劃”。15年來,致遠互聯秉持開放共贏的理念與真誠務實的態度,贏得了遍布全國超過1600家渠道伙伴及近百家“協同 ”生態戰略合作伙伴的信賴,初步建立起了大協同聯盟生態圈。同時,致遠互聯與Oracle、SAP、IBM、Microsoft、用友、華為、阿里釘釘、騰訊微信企業號、攜程商旅、滴滴出行、金山軟件、隨銳科技等國內外知名ICT企業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共同打造中國最大、最完善的協同軟件產業鏈生態體系。通過與伙伴的高度協同,將服務、產品整合化,共同為用戶提供更多更適用的增值服務、更完整的協同管理解決方案、個性化定制及整合應用。并與客戶及合作伙伴一同構建更靈活、更敏銳、更高效的商業模式,讓合作伙伴與客戶在協同生態中共創、共贏。十多年來,致遠互聯的伙伴體系已從當年的成長期進入到成熟期,覆蓋產業鏈上下游及跨界領域,“協同 伙伴”的生態化構建已然在to B市場一騎絕塵。
四川鳳凰世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汪開華談到:“與致遠互聯并肩走過的十年,是我們重塑自我,打碎天花板的十年。致遠互聯開創了四川鳳凰新的業務局面,幫助我們找到并形成了新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廣州朗恒信息技術科技有限公司協同業務負責人姚佳德則表示:“致遠協同連接了包括生產、財務、銷售、行政、業務等多個職能部門,極大填補了ERP和傳統OA都無法觸及的‘中間地帶’。”
上海泊冉軟件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遠朝也談及:“多年以來,致遠互聯給伙伴帶來的價值彰顯頗為突出。集中體現在,其一,量體裁衣,給予企業用戶當下最好的體驗;其二,快速部署與響應變化,高度符合轉型期企業的試錯心態;其三,業務數據與事務數據的整合,讓我們為企業提供更為全面的大數據分析成為了可能。”
盤錦惠友軟件有限公司協同事業部總經理姜海波說到:“致遠互聯幫助我們組建專業的協同業務團隊,并配以高密度多頻次的專家培訓,為我們打造出一個貫穿售前售中售后的專業化協同業務服務團隊。在致遠互聯的全程扶持下,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盤錦惠友也隨即迎來公司的高速發展。”
今年,恰逢致遠互聯15周年,與會的眾多渠道伙伴均表示:“并肩15年,對于協同事業而言,致遠互聯早已將其注入了企業的責任與使命之中。15載風雨兼程,to B 產業見證了多少巨頭的落寞和新貴的崛起,但始終不變的是致遠互聯在協同管理軟件市場的領導力與創造力,以及與伙伴贏在一起的擔當和作為。”
回首來時路,致遠互聯董事長兼總裁徐石在致遠互聯15周年內部公開信中曾感言:致遠互聯既不是那個“高富帥”,也不是那只會飛的“豬”,只是一群扎根在協同管理這片沃土上的“農夫”。她經歷和跨越了各種大大小小的坎坷,抵御了無數的誘惑,始終專心如一,從未動搖!面對企業互聯網的新商業文明,面對協同 伙伴生態的大格局,堅守成就匠心,共贏方達使命。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