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王東嶺 記者陳寶云)塔吊林立的工地、機器轟鳴的車間、日新月異的工業園區……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正成為推動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強大引擎。
今年,圍場按照省、市“雙創雙服”活動和市“重點項目提升年”總體要求,緊緊圍繞全縣生態文化旅游、食品醫藥、能源環保三大主導產業,重點實施“1122”工程,即儲備庫項目達到1000個以上,實施投資千萬元以上縣級重點項目100個以上,爭列省重點項目2個以上,市重點項目20個以上,在全縣形成寬領域、大投資、高水平、后勁足的項目建設格局。
筑巢引鳳,做大做強特色項目。該縣堅持將工業園區規劃與城鎮規劃、交通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相結合,在工業園區原有基礎上進行合理調整,使其品位更高、功能更全、后發效應更長、發展空間更大,推動工業園區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堅持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引領,放眼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城市和產業,依托優良的生態環境、優質的農業資源、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底蘊深厚的文化資源,以加快推進產城融合、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主線,聚焦“農業 ”“旅游 ”“生態 ”,大力發展食品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文化旅游康養等特色優勢產業,重點推進電子科技產業孵化園、高新技術產業、委托招商平臺等項目。
現場辦公,大力推動重點項目建設。該縣實行重大項目縣級領導包保責任制和重點項目“六個一”推進機制,暢通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在項目建設中,該縣各包保領導堅持一線辦公、一線調度,工作在一線推進,問題在一線解決,經常深入建設現場,召集相關單位和部門負責人現場辦公,定任務、定時限、定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確保任務落實到位,問題得到解決。
高效服務,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為使項目資金盡快落地,該縣指派專人組建項目攻堅團隊,協調解決項目立項環評、征地拆遷、土地出讓、招投標等節點難點,促使項目推進規范化、常態化、系統化,為項目建設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推進項目建設動工早、速度快。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