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些問題:
- 下定決心制定了各種計劃,卻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干擾而無法達成?
- 同樣的時間,同樣的環境,別人的工作效率卻是你的好幾倍?
- 自己很忙,別人也很忙,為什么別人就能夠騰出時間用來學習,提升自己?
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但一段時間之后,回顧自己之前的日子,才發現自己想做的事情,似乎沒能夠做到幾件。
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就是個人時間管理的技巧和工作效率的把握。一個不懂得管理時間和利用時間的人,是很難做出成績,達致目標的。
那么,如何做好時間管理,怎樣成為一個高效率的人呢?
以下九個非常實用而又簡單的技巧,隨便一個,都能夠幫助你提升管理時間的效率,只要你堅持從生活中去實踐。
希望對你有用。
對時間安排要有清楚的意識
做好時間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弄清楚自己時間到底用在哪里,明白自己使用時間的習慣,才能做好反思和制定改進的計劃。
坐下來,思考一下你每天花去的時間,通常都是如何安排的?這樣可以讓自己對時間的使用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記住一個要點:我們的習慣,是導致時間被用在不同地方的重要因素。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時間會被我們花費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上,而重要的事情上卻并沒有花很多時間。而這些,都是由于我們長期建立的習慣行為模式。
所以,想要最大效能利用好自己的時間,我們就需要改變自己平常的習慣,找到那些浪費你大量時間的點,然后盡量減少這些任務,或者不做。比如,長時間地看電視,刷微信,跟別人聊八卦等等?;蛞驗樾那椴缓?,而影響到自己的工作效率,導致時間被浪費等。
當然,對于喜歡的事情,不用太壓抑自己,可以每天做一下,但是必須控制好時間,例如玩游戲,只規定每天玩一個小時。
以目標為導向,制定行動計劃
當你清楚意識到自己的“時間習慣”之后,接下來,想要用好時間,我們就必須為自己的時間做出適當的安排。
而以結果為導向,就能夠讓我們針對性的用好時間。
好比我們要規劃好需要執行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甚至把年度目標分解到每個月,做好每天的行動計劃清單,這樣我們才能夠利用好每天的時間,為目標進發。
以一個星期為一個大的目標單元是比較合適的,因為我們平時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意外,某些時候我們確實可以無法執行目標,所以制定計劃時可以有些靈活的空間。
至于如何制定目標,就要符合SMart原則:
1,目標必須明確而清晰;
2,目標必須可以衡量;
3,目標必須契合實際,可以達成;
4,目標要有確定的時間限制;
好比你想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這個目標就比較籠統,無法細化到每天的執行步驟上。
所以,我們就要繼續細化這個目標,讓其可以衡量,而且能夠讓自己達成。我們可以指定每天的“執行目標”,就是“每天掌握一個語法知識點”,“或者背誦十個單詞”,或者“掌握十個句型”等。
按照這個方法,就能夠制定每天的計劃和行程,做好每天的行動清單。
對任務的重要程度進行劃分
我們每天要做的事情可能不止一件,有些事情必須要盡快完成,而有些事情則是自己給自己的任務,要安排特定的時間完成。
為了不讓每件事情、每個目標之間產生沖突,我們就需要合理安排好不同目標的執行次序,而這就需要對任務的重要程度進行劃分。
根據事情的重要性和緊急性,我們可以把事件分為四種狀態:
(1)重要緊急;
(2)重要不緊急;
(3)緊急不重要;
(4)不緊急也不重要;
這是時間管理的四個象限。不同象限的事情區別對待。當有了這個意識之后,就要對要做的事情,進行以下的審視:
1,目標是否明確;
這個目標是否有時間限制?其重要和緊急程度是怎樣?
2,如何制定計劃;
用什么方式完成這個任務?在家解決,還是需要出外處理?可以交給他人嗎?
3,確立要事第一;
把重要緊急的那件事先做,再去做一些對自己重要的事情。
好比在休天,不用上班,那么吃完飯后,先去洗碗就是比較重要而緊急的事情,至于認真學習英文,就是比較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了。
有了這個意識,行動起來就會更有條理了。
執行任務的時間都可以量化
所謂“量化時間”,就是讓時間有一個清晰的計算單位。如果在你執行任務之前,對時間沒有一個量化的考慮,那么可能一個下午就用在這個任務上了。
而有了量化時間,那么當你執行一個任務時,就可以提前設想好,在幾點鐘之前或者哪個時間段,可以特意留給某個目標。
例如我晚上十點過后,凌晨一點之前的時間,就是專門留給寫作的。所以在這段時間內,我可以專心致志去寫作。到了時間,我就去睡覺。
所以,給自己每個任務適當的時間期限,這個時間是逼自己避免做事拖拉,提高效率,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
這個時間要靈活,不能說很短,完全完不成,需要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來,也不能說很長,這樣會讓自己產生惰性,拖拉心理。
分析哪些因素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容忍意外的發生,對于不可控的事件留有一定的浮動時間。
預計需要花費的時間,并在實際的工作當中,不斷檢查計劃是否切合實際,方便后面作出調整。
每天寫下要完成的三件事
制定計劃之后,你已經有了一個清晰的計劃。
然后列出清單,通過四象限劃分輕、重、緩、急,排好優先順序,先做最重要的,然后依次做完一件再做下一件。
但不管你如何安排時間,也不管哪些事情比較重要,我們一定花時間想清楚,今天要做的事情有哪些? 緊急的事情可能有哪些?可以延后的工作有哪些?
在這個基礎上,每天列出需要完成的三件重要事情,做好這三件事情,再去考慮其他的事情。哪怕其他的任務沒有完成也不要緊,因為你已經把最重要的事情完成了。
記住,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就是按照“二八法則”分配時間,
把80%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
鎖定目標,專注執行
有了計劃和執行步驟后,接下來的事情,當然就是專注目標,認真行動了。
當我們開始工作時,為了避免拖延,我們就會排除各種干擾源。把手機放在一個遠一點的地方,盡量不要被雜音影響到自己等。
這樣可以讓自己更好地把注意力投放在手頭上的任務當中。
而在一件事情沒有做完之間前,或者沒有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前,千萬不要去想別的事情。一次性把一件事情做完,不然到時候又要重新開始,花費很多的時間在轉換不同的事情上面。
記住,做完一件事情再做另外一件事情。即便是想拿起手機看一下朋友圈,也要盡量避免。
想要做到這點,每次行動,可以運用番茄工作法集中精力25分鐘,不要讓自己受到干擾,每25分鐘,休息5分鐘,這25分鐘就專注做一件事情,
其他的事情什么都不要去想,也盡量不要讓外部的環境來打斷你。集中注意力,把手頭上這件事做完再算。
當你養成這個習慣,你做事的效率才會得到大大的提升。
構建可持續行動方案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一些意外的因素,某一天確實完成不了既定的目標。沒關系,我們要懂得正確去調整。
一個防止目標被中斷的方法是:
前一天沒完成的任務減半處理,分別放到第二天和第三天,這樣也不至于第二天一下子任量過大而完不成,或者索性產生放棄的心理。
完成目標的核心,不在于你突然激情爆發連續好幾天做很多事情,而在于持久穩定地做好每天的事務,哪怕你每一天做的事情都很微小,但等你過完一個月以后,回過頭就會發現,你積累下來其實是做了很多事情了。
不管是學習的上面,生活的上面,工作的上面,看著這個月完成的這么多事情,你也會感覺自己的幸福感得到了提高,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對結果進行反饋,調整計劃,改善不足
不管我們制定的行動計劃多么完美,或者我們如何要求自己按照計劃去行動,我們總會有做得不到位,或者做到還不夠好的地方。
所以,當你堅持一段時間之后,如果你意識到有這些問題的出現,最后就是去檢驗行動的結果,以及期間出現的各種問題。
建議每周都要留給自己反思和總結的時間,查找不足,改善問問,然后完善整個時間管理計劃。
每天晚上也要反思當天的工作,如:
- 當天的目標完成了多少?
- 跟原來的計劃相比相差多少?
- 是什么原因導致沒有完成?
- 如何防止問題和進行改進?
對于經常操作的任務做好流程化處理,整理成行動清單,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這樣就不用每次工作都調用大腦思考,減輕負擔,每次只要根據核對經驗積累的行動清單來快速執行。
當形成固定的行為模式之后,我們做起來就會容易很多了,畢竟我們應該不會對自己每天刷牙、洗澡這些行為,覺得是一種苦差吧?
制定獎勵,正向反饋機制,培養成就感
千萬不要忽略對自己的獎勵。
這是讓大腦產生多巴胺,讓我們更容易和愿意堅持投入工作的重要反饋機制。
比如每天完成任務后,讓自己有一個完成的“儀式感”,無論是在計劃表上打勾勾,還是進行簽到打卡的方式,甚至是給自己貼上一個"mission complete”的印章,都沒問題。
這些儀式感可以不斷培養我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我們需要讓自己身體,和心理上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從而持續而高效地去做一件事情。
有了一個正向循環,這樣我們對于時間的運用,就會更加科學和合理了。
最終,我們的工作效率和個人能力,也會得到最大化提升。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