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李文姬 實習生 丁佳怡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對個人養老金參加流程、資金賬戶管理、機構與產品管理、信息披露、監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
同時,財政部、稅務總局也發布《關于個人養老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明確對個人養老金實施遞延納稅優惠政策。
個人養老金又被稱為養老第三支柱,與基本養老保險(第一支柱)、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第二支柱)共同組成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的“三大支柱”。
早在1991年,國家便提出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即國家、企業、個人三方共同負擔養老。“三支柱”養老金制度的構想由此而來。
然而30年過去,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始終未能真正建立起來。
在此過程中,我國也曾就“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進行過探索。2018年,個人養老金制度曾以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的形式開展過試點,但由于稅優政策力度小、稅優操作繁瑣,試點遇冷。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就業方式多樣化加快發展,各方密集釋放出信號:補齊第三支柱短板迫在眉睫。
2022年11月4日,等待三十余載,個人養老金制度終于落地。
迫在眉睫
1991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提出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推行國家、企業、個人三方共同負擔。
但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養老保險三支柱發展很不均衡。業內人士如此形容:“第一支柱‘一枝獨大’、第二支柱‘一塊短板’、第三支柱‘一顆幼苗’?!?/p>
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一支獨大”的第一支柱也越發“獨木難支”。因此,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增加對第二支柱的投入。
2004年,《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出臺,支持相關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同時,針對社會上普遍反映的“企業年金需要稅收政策支持”的訴求,中央財政先后出臺政策,企業繳納部分在一定比例內免征企業所得稅,個人繳納部分在一定比例內實行遞延納稅。
盡管如此,第二支柱的發展仍面臨一系列問題,集中表現為覆蓋面窄、企業經濟負擔壓力較大、缺乏持續加入的能力和意愿等。
至于第三支柱,一直以來在整個養老保險體系中都是個短板。
事實上,在此次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前,我國也對此進行過探索和嘗試。
2018年,財政部聯合多部門印發了《關于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要求從當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通過稅收優惠,鼓勵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
此后,中國銀保監會出臺了一系列針對個人稅延商業養老保險的配套政策,包括:《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開發指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等。這些措施充分借鑒了國內外的經驗,針對養老金的風險收益特征,發揮了銀行、保險、保險資管、證券及基金等機構各自優勢,為構建第三層次個人供款的私人養老金的統一監管體系提供了重要依據。
然而,總體來講試點效果并不理想。公開報道顯示,截至2021年10月底,投保人數僅5萬,保費收入約6億元,與預期的千億保費相去甚遠。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唐玨表示,稅收優惠幅度有限、手續較為繁雜提高了參保成本等,被認為是影響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秘書長房連泉近日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也提到稅優問題。他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推行后,一方面要加強制度的宣傳普及,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強試點的力度,在更多地方推開,并且將來在稅收上給予更大的力度支持。
釋放信號
最近三年,官方密集釋放信號,讓公眾感覺到個人養老金制度“真的要來了”。
2020年1月13日,時任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強調,要加快第三支柱改革的頂層設計,下一步將把第三支柱的改革納入國家重大改革內容,并把第三支柱的發展作為國家重點戰略納入到“十四五”規劃之中。
次日,人社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也提到要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推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發展。
2021年2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就業和社會保障情況新聞發布會。時任人社部副部長游鈞表示,經過充分的研究論證,借鑒國際上的經驗,總結國內一些試點經驗,目前已經形成了初步思路??偟目紤]是,建立以賬戶制為基礎、個人自愿參加、國家財政從稅收上給予支持,資金形成市場化投資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在緊鑼密鼓地推出。
游鈞表示,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國際經驗也表明,多層次的養老金體系更具風險可控和可持續性。
今年4月21日,“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有了重大進展。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個人養老金的參加范圍、制度模式、繳費水平、投資和領取等相關事項。
為何要開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官方給出的答案是: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養老保險需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基礎上再增加一份積累,退休后能夠再多一份收入,進一步提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讓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質量。
《意見》印發后,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謝勇才曾向澎湃新聞表示,由于長期以來婦女總和生育率不斷走低、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跑步前進、人口即將步入負增長,國民的養老保障需求日益增長且多樣化、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壓力持續加大,個人養老金制度便應運而生。
今年9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發展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有利于更好滿足群眾需求、提升保障水平。會議決定,對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所得稅優惠:對繳費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征稅,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7.5%降為3%。
利好信號釋放后,銀保監會迅速做出反應,向各地銀保監局及保險公司下發《關于促進保險公司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鼓勵保險公司積極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
應運而生
11月4日,個人養老金制度千呼萬喚始出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對個人養老金參加流程、資金賬戶管理、機構與產品管理、信息披露、監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
據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賈江介紹,個人養老金是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都可以參加。
《辦法》提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相關部門做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與個人養老金的銜接。
個人養老金制度選擇在部分城市先試行再逐步推開。其中,西寧市擬作為青海省個人養老金試點城市,日前已上報人社部。西寧市人社局表示,試行涉及部門多,信息系統較為復雜,檢驗操作流程原則上各省份一個先行城市,先行階段覆蓋在先行城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納稅地不在先行城市的特殊處理。下一步,西寧人社部門將全力做好個人養老金試點各項準備工作,為全省乃至全國推廣個人養老金試點經驗下好先手棋、打好有備戰。
此外,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后,如何激發參與積極性,并讓老百姓真真正正得實惠,是后續關注的焦點。
《辦法》指出,參加人自主決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計劃,包括個人養老金產品的投資品種、投資金額等。個人養老金產品應當具備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等基本特征。
業內人士認為,個人養老金制度將對金融業態產生深遠影響。養老目標基金的存續時間長,繳費穩定持續,資金具有長期投資的屬性,是資產管理行業非常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
對于下一步個人養老金的推動普及問題,房連泉則認為,現在養老金融產品的概念越來越普及,大家在人口老齡化的形勢下逐漸認識到要積累養老金、將養老金投入金融產品,但是對個人養老金的認識尚且不足,科普力度還不夠。
“個人養老金制度是今年剛正式出臺的一個制度,大部分人還不知道它是怎么回事。要調動個人參加的積極性就要加強養老金融、個人養老金的科普宣傳。個人也要學習,了解它具體是什么,適合不適合自己,可以去做選擇,需要綜合發力。”房連泉表示,“金融機構也要做好準備,不斷豐富適合個人養老金投資的產品。它是一個長期投資,讓個人投資者能夠得到實惠,長期的回報率更高一些,這個制度才能更好地發展??偠灾?,它既需要制度上的便利,又需要政府的支持,還要靠市場去推動?!?/p>
本期高級編輯 周玉華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