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5周年。為了讓廣大產業工人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此項改革的背景和重大意義,特別是了解《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中提出的主要舉措以及改革與產業工人勞動經濟權益、職業發展等的密切關系,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協調小組辦公室編寫了《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職工知識50問》一書。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職工知識50問》
第六期來啦!
市總工會開設宣傳專欄
帶領職工朋友一同學習這本書!
通過普及知識,讓廣大產業工人進一步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推進改革,實現體面勞動、舒心工作、全面發展的目標,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
問:國家將如何組織開展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培訓?
答:《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要求:改革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市場化、社會化、多元化改革,強化和落實企業培養產業工人的主體責任等。
改革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是構建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的關鍵環節。5年來,財政部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指導各地從失業保險基金中提取資金1139億元統籌用于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開展補貼性培訓8300多萬人次。全國總工會制定《關于充分發揮工會在建設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技術工人隊伍中作用的意見》;會同教育部開展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培訓各類農民工600萬人次;建設“技能強國—全國產業工人學習社區”,培訓職工1.86億人次;加強新時代工匠學院建設,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境外培訓計劃。
下一步,國家將從加強職業教育、加大財政投入、支持企業加強職工教育培訓、提供社會培訓資源等方面入手,認真落實《“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和《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實施方案》,大力開展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指導企業建設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著力提升產業工人的數字素養與技能,每年舉辦一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等,為產業工人隊伍技術技能提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保障。
問:如何確保職工教育經費落到實處?
答:《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要求: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完善經費投入與監督制度,允許企業培訓費用列入成本并按規定在稅前扣除。
加強職工教育經費的管理和使用是發揮企業培訓產業工人主體作用、提升產業工人技術技能水平、保障產業工人合法權益的重要舉措。職工教育經費是指企業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職工教育事業的一項費用,是企業為職工學習先進技術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費用。國務院2014年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企業要依法履行職工教育培訓和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的責任,其中用于一線職工教育培訓的比例不低于60%。2018年,國家將一般企業的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比例與高新技術企業的限額比例統一,從2.5%提高至8%,使得職工教育經費更加充裕。
根據財政部、全國總工會等部委《關于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提取與使用管理的意見》規定,擔負監督企業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職責的有企業工會、職工代表大會、企業審計,各級勞動保障、審計部門等。企業應將職工教育經費的提取與使用情況列為廠務公開的內容,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公開,向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報告,接受職工代表的質詢和全體職工的監督。
問:國家在技能評價方式上會做哪些改進?
答:《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要求:改進產業工人技能評價方式。
技能評價方式和資格認證制度是技能形成體系的核心,包括職業技能等級設置、評價方式、資格認證、薪酬體系和集體協商等方面。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快推進重點領域人才評價改革,創新技術技能人才評價制度。目前,國家制定、修訂并頒布了228個國家職業標準,并支持各級各類企業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3800余家企業、近900家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完成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評價機構備案,125萬人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今后,國家還將繼續推動評價方式更加科學化,打破學歷、年齡等條件限制,加大對創新能力、現場解決問題能力和業績貢獻的評價比重;深化企業人事管理和工人勞動管理相區分的雙軌管理體制改革,推動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促進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結果與培養使用、待遇提升掛鉤,通過在工資結構中設置體現技術技能價值的工資單元或根據職業技能等級設置單獨的技能津貼等方式,合理確定技能人才的工資水平,以實現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問:國家對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有哪些安排?
答:《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要求:打造更多高技能人才,并從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搭建高技能人才交流平臺,叫響做實“大國工匠”品牌等方面提出了許多重要舉措。
高技能人才也被稱為優秀技術工人,是指熟練掌握專門知識和技術,具備精湛的操作技能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在一線崗位實踐中能夠解決關鍵技術和工藝的操作性難題的技術工人,主要包括取得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職業資格及相應技能水平以上的技術工人。高技能人才是技術技能的重要傳承者、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者、制造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實踐者,是產業工人的優秀代表。
國以才立、業以才興。今后,國家將加大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廣大產業工人的職業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繼續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和高技能領軍人才境外培訓計劃,建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推行高技能人才年薪制,加大推薦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力度,切實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各項待遇。
問:產業工人能走出國門開展學習和技能交流嗎?
答:《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要求:組織產業工人積極參與實施“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各國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各國產業工人的技能交流與合作也朝著國際化方向發展。可以說,實施“走出去”戰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世界形勢深刻變化,在全球化深入發展、全球產業鏈深度調整的背景下,為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出的重大戰略構想,也為產業工人提升素質、發展職業技能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走出去”戰略、“一帶一路”建設既是產品、產能、資本的輸出,更是產業工人技術、技能的輸出;既有高層領導互動,也有基層產業工人交流。近年來,全國總工會與科技部合作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境外培訓計劃,目前已組織兩批高技能領軍人才赴德國參加“高端制造”培訓交流、一批高技能領軍人才赴日本參加“精益制造”培訓交流。
今后,國家將繼續組織產業工人走出國門,讓產業工人加強與其他國家優秀產業工人的技術交流,積極參加世界技能大賽,進一步幫助產業工人了解世界前沿技術動態,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增長新本領,走好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問:為什么說農民工是產業工人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
答:《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要求:充分調動一線工人、制造業工人、農民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并專門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權益維護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
農民工是指戶籍仍在農村,進入城市務工和在當地或異地從事非農產業勞動6個月及以上的勞動者,也被稱為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農民工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涌現的一支新型勞動者大軍,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主要來源,是產業工人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農民工已達2.93億人,比上年增長2.4%,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已占農民工總量的一半以上。
多年的實踐證明,農民工進城務工、經商、就業是他們逐步融人城市的立足之本,而農民工是穩定產業工人隊伍的重要力量。深入實施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幫助農民工增加受教育培訓機會,提高專業技術技能水平和勝任崗位能力,促進農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把農民工培養成為穩定就業的產業工人是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應有之義和重要內容。
來源:中國工人出版社、福州市總工會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