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知識及知識管理概念
對于項目組織來說,知識就是它所擁有的設計開發(fā)成果、各種專利、非專利技術、設計開發(fā)能力、項目成員所掌握的技能等智力資源。
1、知識應有外部化、內部化、中介化和認知化四種功能。
2、知識的分類:
(1)顯性知識:能以文字與數字表達,且以資料、科學法則、特定規(guī)格及手冊等形式展現的,可隨時在個人之間相互傳遞
(2)隱性知識:很難用公式或文字加以說明,因人而異,如個人主觀洞察力、直覺與預感等。
3、知識管理就是對有價值的信息進行管理,包括知識的識別、獲取、分解、儲存、傳遞、共享、價值評判和保護,以及知識的資本化和產品化。知識管理工作包括:
(1)自上而下地監(jiān)測、推動與知識有關的活動
(2)創(chuàng)造和維護知識基礎設施
(3)更新組織和轉化知識資產
(4)使用知識以提高其價值
4、知識管理的目標:
(1)知識發(fā)布,使組織內成員都可應用知識
(2)確保知識在需要時是可得的
(3)推進新知識的有效開發(fā)
(4)支持從外部獲取知識
(5)確保知識在組織內的擴散
(6)確保組織內的人知道知識在何處
5、組織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以保證知識管理的實施:
(1)領導重視并親自參與
(2)制定合理的知識管理發(fā)展戰(zhàn)略
(3)建議一個來自不同職能部門的人員組成的知識管理部門
(4)為知識管理的開展提供資金支持
(5)培養(yǎng)知識共享與使用的文化
知識管理是一個內涵及其豐富的管理領域,不僅管理對象多樣化,而且管理角度也是多面的。為使項目團隊的個人和組織適應現代科技日益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知識管理應起到輔助工具的作用。
知識管理-知識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知識管理就是將可得到的各種信息轉化為知識,知識管理的基本活動包括對知識的識別、獲取、開發(fā)、分解、使用和存儲。根據知識的特性,在知識管理過程中需要把握積累、共享和交流三個原則。
1、顯性知識管理是一個戰(zhàn)略過程,有五個步驟對實現顯性知識有效管理是必須的,分別是采集、過濾、組織、傳播和應用。做好知識管理,主要是要構建項目知識管理的制度平臺,項目組織在制度平臺的建設上要做到4點:
(1)創(chuàng)造更多的交流機會。如組織物理環(huán)境的改造;組織結構的扁平化;設立網絡虛擬社區(qū)。
(2)建立顯性知識索引。顯性知識的載體分為顯性知識文本、持有人、所在的過程。
(3)組織高層的參與和支持
(4)與績效評估體系的結合
2、隱性知識的分享的方法:編碼化、面對面交流、人員輪換和網絡。
3、隱性知識的共享途徑:
(1)創(chuàng)建學習型組織
(2)構建組織內部信任機制
(3)編碼化
(4)設立知識主管
(5)建立限制知識壟斷的機制
(6)利益驅動
(7)創(chuàng)建以人為本的組織文化
4、知識管理工具是實現知識的生成、編碼和轉移的技術的集合。所以,知識管理工具分為三類:
(1)知識生成工具。新的想法、新的商業(yè)模式、新的流程、與原知識的重新合成
(2)知識編碼工具。通過標準化的形式表現
(3)知識轉移工具。傳播與分享
5、組織分為兩種,一種是等級權力控制型,一種是非等級權力控制型(即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是一個能熟練地創(chuàng)造、獲取和傳遞知識的組織,同時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為,以適應新的知識和見解。
學習型組織的五要素:
(1)建立共同愿景
(2)團隊學習
(3)改變心智模式
(4)自我超越
(5)系統思考
6、學習型組織的8個特征:
(1)組織成員擁有一個共同的愿景
(2)組織由多個創(chuàng)造性個體組成
(3)關于不斷學習
(4)扁平式結構(與金字塔結構的區(qū)別)
(5)自主管理
(6)組織的邊界將被重新界定
(7)家庭與事宜的平衡
(8)領導者的新角色
7、學習型組織的4個意義:
(1)解決了傳統組織的缺陷
(2)為組織創(chuàng)新提供了一種操作性較強的技術手段
(3)解決了組織生命活力問題
(4)提升了組織的核心競爭力
學習型組織的締造不應是最終目的,重要的是通過邁向學習型組織的種種努力,引導出一種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進步的新觀念,從而拿組織日新月異,不斷創(chuàng)造未來。
知識管理-知識產權保護
知識產權是指公民、法人、非法人單位對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智力成果和其他科技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權。具體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商業(yè)秘密權、植物新品種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地理標志權等。
1、著作權法:1991年6月1日實施
著作權法客體:受保護的作品(職務作品歸屬單位)
著作權法主體:著作權人和受讓人
2、著作權人對作品享有5種權利:發(fā)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使用權。
3、著作權保護期限:
在上述5種權利中,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沒有任何限制,永遠受法律保護。以下保護期限是針對發(fā)表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而言。
(1)公民: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的50年(第50年12月31日),死亡后按繼承法轉移。
(2)單位:首次發(fā)表后50年(第50年12月31日),如50年未發(fā)表,不予保護。單位變更終止后由權利義務承受單位享有。
4、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2002年1月1日實施。計算機機軟件優(yōu)先使用保護條例,沒有適用條文的,依據著作權法。
5、保護條例規(guī)定,著作權人對軟件享有9項權利:發(fā)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復制權、發(fā)行權、出租權、傳播權、翻譯權、使用許可權(含獲得報酬和轉讓權)。保護期限同上。
6、復制品所有人(經著作權人許可的合法復制品)享有3項權利:安裝到設備中、制作備份(不能轉讓)、對功能性能修改(不能向第三方提供)。如果使用者只是為了學習而安裝和存儲軟件,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也不支付報酬。
7、對軟件著作權的保護只針對程序和文檔,并不包括開發(fā)軟件所用的思想、處理過程、操作方法或數學概念等。
8、確定著作權人的特別規(guī)定:對于由兩個或兩個以上開發(fā)者或組織合作開發(fā)的軟件,著作權的歸屬根據合同約定確定。若無合同,則共享著作權。若合作開發(fā)軟件可以分割使用,則開發(fā)者對自己開發(fā)的部分單獨享有著作權,可以在不破壞整體著作權的基礎上行使。
9、職務類軟件(開發(fā)者在單位或組織任職期間開發(fā))的著作權人確定:
(1)針對本職工作中明確規(guī)定的開發(fā)目標所開發(fā)的軟件
(2)開發(fā)出的軟件屬于從事本職工作活動的結果
(3)使用了單位或組織的資金、設備、技術條件等
(4)委托開發(fā)沒有合同規(guī)定的,歸受托人(即乙方),國家機關下達且沒有合同規(guī)定的,歸接受方。有合同的從其約定。
10、商標應滿足三個條件:
(1)與商品或服務不能分離
(2)顯著區(qū)別于他人商品或服務的標志
(3)由各類要素構成的可視性標志
11、商標應具備顯著性、獨占性、價值、競爭性四個特征。注冊商標有效期為10年,有效期滿前6個月內申請續(xù)展,每次續(xù)展有效期為10年。如果6個月內沒有續(xù)展,再給予6個月的寬展期。期間仍未續(xù)展的,自動注銷。
12、一般來說,一份專利申請文件只能就一項發(fā)明創(chuàng)造提出專利申請,一項發(fā)明只授予一項專利。同樣的發(fā)明申請專利,則按照申請時間的先后決定授予給誰。有兩個或以上申請人在同一日分別就同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申請專利的,應當在收到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的通知后自行協商確定申請人。
13、發(fā)明專利保期為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權期限為10年。從申請日開始計算。專利權歸屬與著作權一致。
對企業(yè)來說,形成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自主知識產權,提高企業(yè)的競爭力,并通過有效的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提升創(chuàng)新在科技、經濟競爭中的實際效益,對企業(yè)來說十分重要。(文章來源:藍博軟件 作者:lenbor)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