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報融媒體9月26日訊記者從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委組織部獲悉,今年以來,大通縣堅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打造“新政務 心服務”黨建品牌,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民化。
運用好“放管服”改革成果,整合各縣直屬部門的143項政務服務事項進駐縣市民中心便民服務窗口,全縣20個鄉鎮、289個行政村和22個社區建立便民服務點。對涉及居民養老保險、醫保受理登記、繳費(新生兒)、社會保障卡申領等10項政務事項,實現了政務服務體系縣、鄉全覆蓋。截至目前,共辦理事項149100項,解決老年人辦事等堵點難點問題1288項,梳理錄入政務服務事項2476項,網辦率達94%。疫情期間,以“停工不停業,服務不打烊”為服務理念,通過網上辦、掌上辦、電話辦等“零接觸”方式辦理政務服務事項340余件,為企業和群眾提供高效優質服務。
開展“有困難找黨員”“我的崗位我負責”等主題活動,“黨員先鋒崗”“紅旗窗口”和“服務明星”每月評比活動,有效提升工作人員工作熱情、優化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確保服務“零差錯”。設置通辦窗口、主題窗口、專業窗口,建立“前臺統一收件、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統一出件”的服務運行機制,實現服務事項“零積壓”。充分利用鄉鎮(社區)銀行服務網點等就近資源組建網格政務服務“驛站”8個,為企業、群眾提供全方位、無盲區全程咨詢、幫辦等服務,全面助力鄉村振興。通過“青松辦”手機APP、自助服務終端等服務模式,推動養老、社保等22項重點領域的高頻熱點事項“網上辦”“就近可辦”,由“辦事難”變成“就近辦、自助辦、無時限”,暢通服務企業、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利用“好差評”評價系統、“西寧評議”二維碼,建立以評價、反饋、改進、監督、考核為內容的工作制度,用評價倒逼服務質量提升,推進政務服務績效由企業和群眾來評判。截至目前,開展“好差評”評價26000余條,好評率100%,實現 “零投訴”。
記者 王煜鵬 通訊員 大通組 稿件來源:青海觀察客戶端 聲明:以上內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臺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