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廣州市文德路小學學生講解員黃鈺凌生動講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本報記者 單藝偉 攝
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舉辦《黨的女兒》中國民族歌劇講演音樂會,用歌劇形式演繹黨史故事。學校供圖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神州行
“現在白云區需要我們,作為醫學研究生隊伍里的黨員,我必須得上?!痹谥г畯V州市白云區全員核酸檢測工作中,南方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碩士生黃利強連續工作5個小時,完成了約500人次的核酸采樣工作。
前段時間,廣東發生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就是命令,南方醫科大學黨委迅速部署,連夜組建了一支學生抗疫服務隊。學生黨員奮勇爭先,積極報名,近1500名學生志愿者和45名輔導員開赴疫情防控一線。2020年,廣東教育系統2萬余名師生黨員亮身份、沖在前,積極參與屬地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11所高校近2000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等地,在疫情防控一線發展黨員386名。
近年來,廣東教育系統堅持把黨建融入辦學治校全過程,構建職責清晰、規范有序、運行高效的黨建工作機制,使黨的全面領導成為引領和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保證,確保教育領域始終成為黨領導的政治高地。廣東聚力系統謀劃、培樹品牌,抓好路徑設計、示范引領,將組織優勢轉化為育人育才的綜合效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以系統思維加強高校黨建頂層設計
今年5月,廣州城市理工學院舉行黨政管理崗處級干部競聘考核報告會。學校黨委書記杜小明在會上強調,學校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把信仰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忠誠擔當、清正廉潔的干部選拔到管理崗位上。
目前,廣東已實現對54所民辦高校黨委書記或副書記選派工作全覆蓋,他們作為督導專員,擔負好“督”和“導”的職責。近年來,廣東嚴格落實“雙向進入、交叉任職”要求,省內民辦高校絕大部分黨委書記、副書記,按法定程序進入學校董事會,保證黨委在學校重大事項決策、監督、執行等環節發揮重要作用。
“我省有54所民辦、中外合作辦學院校。近年來,我省以問題、目標為導向,精準施策,通過從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與從下而上的基層創新的良性互動,強化黨對省內七類高校的全面領導?!睆V東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景李虎介紹,廣東出臺專門文件,明確七類高校黨建的主體責任、主管部門責任和屬地管理責任。其中,廣東在設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時,堅持黨的建設同步謀劃、黨的組織同步設置、黨的工作同步開展。
廣東從上到下都高度重視教育系統黨的領導體系建設,省內所有地市、縣區黨委全部成立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廣東推動153所高校健全完善黨委常務委員會、高校院(系)黨委會、黨政聯席會等議事規則,全面提升各級黨組織在重大決策、創新發展中的領航作用。
華南師范大學環境學院黨委努力當好創新發展“火車頭”,帶動全院師生根據學校的目標績效體系,以評促建,奮勇爭先。該院才成立兩年,就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好成績,培養出青年長江學者等人才。
“我校在全省高校率先建立‘黨建白皮書’工作機制,構建了‘有職責、有考核、有獎懲’的責任考核體系,全覆蓋地開展黨支部書記述職評議考核?!比A南師大黨委書記朱孔軍介紹,學校定期匯總各二級黨組織“規范化、創新性、影響力”三大板塊數據,精準設置基層黨建工作量化考評指標,推動黨建工作可量化。
書記帶頭抓黨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廣東不但每年開展全省高校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工作,還要求各高校組織院系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推動高校各級黨組織書記向上級黨組織述職全覆蓋。學校黨委領導現場點評,強化院系黨組織書記履行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同時把抓基層黨建工作情況作為評先評優、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評議考核,督促整改,有效激勵了教育系統各級干部擔當作為。
“我們既發揮評議考核、督促整改的指揮棒作用,又發揮示范引領的帶頭作用,聚力培樹品牌?!睆V東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教育廳黨組副書記李大勝表示,廣東組織全省高校黨建“對標爭先”計劃,培育三批共471個黨建示范校、樣板支部、標桿院系。廣東還每年開展基層黨建組織生活創新案例評選,25個高校案例獲評“廣東省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在基礎教育領域,廣東啟動了全省基礎教育黨建工作示范校建設,第一批97所學校入選。
筑牢筑實教育系統黨的基層組織根基
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學生李紅(化名)因學業成績不理想,未能及時轉為預備黨員。舍友、獸醫學院本科生第二黨支部副書記吳文孜通過分享學習方法等,幫李紅提升學業成績,還帶她一起上學習強國學習黨的理論政策。一年后,李紅順利轉為預備黨員。
“我們在學生公寓打造‘一園四平臺多站點’思政社區,集黨建思政、創新創業、管理服務于一體,讓黨員師生在社區管理服務中發揮好先鋒模范作用。”華南農大黨委書記王斌偉介紹,該校在學生宿舍成立了50個社區黨建工作站、346個樓棟黨小組,推動黨建思政與學生學習生活充分融合。3200多間黨員宿舍全部實現亮黨員宿舍牌、亮黨員身份和服務承諾。目前,學校超60%的學生申請入黨。
“加強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要抓到末端、落到實處。我省多措并舉,著力構建黨的領導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的工作格局?!本袄罨⒈硎?,近年來,廣東深入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為基層組織建設標準量體裁衣,制定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每年圍繞規范化建設、組織力提升等主題,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建設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
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廣東努力推進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引導高校把黨支部建在重大項目組、學科組、課題組、實驗室、創新平臺、新興學科交叉組織中,建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社會實踐基地上,實現黨建工作與教學科研雙促進雙提高。
“一旦地震發生,安裝了隔震支座的房屋就像‘不倒翁’一樣,成為地震中的‘安全島’。”這些年來,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教授周福霖作為黨員,帶隊研發出能有效隔離地震的高性能橡膠隔震支座。團隊完成了世界最長隔震跨海橋港珠澳大橋的隔震設計,為我國減震控制領域作出了12項奠基性開拓性貢獻。
“兩院院士、國家杰青等高層次人才主動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以黨性引領科研初心,促進黨建、科研、教學融合發展?!睆V州大學黨委書記屈哨兵介紹說,學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已經實現全覆蓋,通過打造交互式支部,教學、科研團隊共同成長,形成了“組織覆蓋有實效、基層組織有力量、支部書記有作為、黨員隊伍有質量”的良好局面。
如何更好地以“頭雁效應”激發“雁群活力”?廣東省委教育工委組織處處長廖榮輝表示,一是抓好黨員引領示范作用。加大教師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力度,注重從優秀青年學生中發展黨員,著重吸收高學歷高職稱青年教師、留學歸國人員、教學科研骨干人員等高知識群體入黨,近3年來,省委教育工委發展高知識群體黨員1702名,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發展黨員386名。二是抓好教師黨支部“雙帶頭人”隊伍建設。健全黨員和骨干教師“雙培養”機制,先后培育兩批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工作室。通過“百千萬”基層黨組織書記能力提升工程、全省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素質能力大賽等方式,提升基層黨組織書記管黨治黨能力,把更多基層黨組織打造成戰斗堡壘。
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培育時代新人
2020年六一兒童節,廣州市東風東路小學學生許張澤琳前往華南理工大學,參觀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院士王迎軍工作室,聽院士講述人生經歷、分享科學知識等。她說:“我要以院士爺爺奶奶為榜樣,長大也要為國家發展獻力量?!?/span>
2017年至今,東風東路小學每年都邀請院士與孩子們共度六一兒童節。學校還開展了“我牽院士手,立下報國志”系列活動,請院士進校園開展思政大講堂活動,并組織優秀學生前往院士工作站開展實踐活動。該校校長彭婭發現,科學家、院士成為很多孩子的偶像,“很多孩子心中埋下了‘讀書報國’的種子,立志做肩負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廣東以黨建為引領,構建扎根大地的大中小學一體化思政教育模式,努力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本袄罨⒔榻B說,廣東根據大中小學生成長特點和教育發展規律,常態化舉辦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展示活動、大中小學主題教育系列活動,推動成立大中小學實踐育人共同體。廣東還組織大中小學開展“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建設試點,以點帶面,加快構建高質量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五邑大學作為廣東省高校思政課區域協同創新中心、江門市思政教育聯盟理事長掛靠單位,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科、人才優勢,輻射帶動區域內大中小學校共畫“育人同心圓”。學校以珠中江地區唯一的學科教學(思政)碩士點為依托,以梯次推進、大中小學一體化為著力點,構建區域思政教育體系,并努力打造珠中江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協同創新聯盟。
為把思政教育成效轉為工作實效,廣東引導廣大黨員教師身先示范,帶動更多教師為學生當好引路人,用才智為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作貢獻。近年來,廣東引領高校科研人員等主動對接廣東、國家發展重大需求,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積極服務廣東“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
2017年元旦期間,華南農大獸醫學院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團隊在南方某活禽市場,發現一個“陌生的殺手”,它可以殺死家禽,但又不是常見的H5亞型禽流感病毒。黨支部書記賈偉新帶隊經過基因測序和動物試驗,迅速鎖定H7N9變異株這一元兇,并馬上向有關部門通報信息。團隊更夜以繼日地開展科研攻關,研制出特異性的診斷試劑盒,助力疾控部門快速篩查、防控H7N9流感。
“我們組建78個以黨員為主的全產業鏈專家團隊,服務全省93個現代農業產業園。”華南農大黨委組織部部長丁紅星介紹說,學校推進“黨建 脫貧攻堅”機制和“黨支部 扶貧戶”模式,以黨建引領黨員教師勇當科研攻關先鋒,用實干擔當服務疾病防控、鄉村振興等。
廣東還引導大中小學校構建以德為先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設立社會實踐學分,讓學生在專業教育、勞動教育中全面發展,用專業知識貢獻青春力量。廣東還堅持開展“立志、修身、博學、報國”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學生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主題,踐行責任擔當。
(廣東報道組成員 本報記者 呂同舟 王友文 楊三喜 劉盾 單藝偉 張湘怡 統稿:本報記者 楊三喜 劉盾)
責任編輯:曹金玥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