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22日訊(通訊員 羅先忠)近年來,零陵區針對城鄉基層黨建條塊配合不深、資源整合不足、整體效應不強等問題,采取“突出基層黨建‘頑疾’,改變組織活動‘零散’,打破行業黨建 ‘單打’”三項舉措,聚焦政治統領、組織統聯、陣地統建、隊伍統管、資源統用、活動統抓六個方面,做實區、鄉鎮街道、村(社區)支部責任聯動,條塊橫向聯手,示范區聯建,組織活動配合等互聯互動工作,全面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存在感和凝聚力,黨員的歸屬感和向心力,群眾的認同感和支持力,取得實際效果。
突出基層黨建“頑疾” 實現整體推進建強。全域黨建首要任務是著力突破就基層抓基層,靠基層抓基層的“頑疾”,強化區委牽頭,組織、農業農村、人社、住建、民政、網信等部門一起抓,鄉鎮街道、村(社區)、“兩新”組織各領域一起動,隊伍、活動、制度、保障等各要素一起用,最終實現城鄉整體推進、整體建強。
為增強基層組織統聯力度,區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全域黨建指導委員會,負責具體抓實抓細全域黨建工作,縱向與鄉鎮街道“大(黨)工委”和村、社區組織三級聯動抓責任落實,橫向與網信、民政、住建、“兩新”等行業主管部門條塊聯手抓黨建,推動全區16個鄉鎮街道,299個村35個社區與110家駐區或省市區單位、企業、結成“黨建聯盟”,簽訂雙向服務清單650多次,開展共聯活動1800余次。在城區打造“1 22”組團式服務解民憂平臺,將城區17個社區劃分204個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805個,將22個職能部門359名工作人員責任到社區、到網格,制作4000多塊“1 X”組團服務公示牌,將網格內工作人員照片、聯系電話公示,方便群眾反映問題,接受社會監督。同時,組織機關“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385名開展住宅小區“共駐共建”組團式服務活動,解決市民水不通、氣不暢、燈不亮等民生問題71200多件,實現了半小時工作圈和服務零距離。在農村推行村級黨務、財務“陽光”行動,實行“黨務、村務監督月例會”制度,邀請黨員代表、村民代表每月對村級財務進行一次評議,有效預防村官“微腐敗”的問題,334個村(社區)實現“村務監督月例會”全覆蓋,其做法收集到中國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獻出版社《反腐敗藍皮書》之中。
改變組織活動“零散” 實現黨建高度融合。零陵區圍繞“城鄉推進,整體提升”的目標,以契合城鄉加速融合、兩新組織活躍、特色產業聚集等為抓手,改變過去組織零散、活動內容單一、活動效果不佳局面,堅持黨建活動問題導向,重視群眾關切,將區域內的問題集中起來,推行了“群眾點單、組織下單、黨員接單”的服務新局面。
根據城鄉黨建組織活動實際,不斷豐富組織活動內容,積極探索機關黨建活動、職能部門活動、兩新組織活動、居民需求高度融合在一起機制,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實行多聯互通,開放共享,構成人民群眾“服務群”:一是實行區域條塊互動。以區域性黨群服務中心為核心輻射其他組織,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實行資源共享、服務共享。零陵工業園2000平方米黨群服務中心吸納規模企業,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農村318個綜合服務平臺推進部門與屬地條塊配合,將黨務與工商、稅務、金融、居民需求等服務配合體。二是落實“微實事”互融機制。深化黨群服務內容,形成“1 N”組團式服務,大力開展“黨員授牌亮身份”、“我是黨員我帶頭”、“黨員認領微崗位”等活動,黨員“亮身份、樹形象、做表率”成為一道風景線。三是深化服務平臺方式互助。依托城市黨群服務中心,農村黨支部綜合服務平臺,設立黨員示范崗、先鋒行動,輻射至黨建公園、黨建長廊、紅色星期六、“紅色校院”、“紅色農家院”,開展一周一活動、半月一議事、一季微黨課活動,吸引2萬多人次黨員參加,1.2萬名黨員主動認領服務崗位,開展志愿服務,爭做“兩學一做”模范標兵。
打破行業黨建“單打” 實現資源共享共用。零陵區全面打破體制、行業、區域限制,積極探索全域黨建資源清單,建立“黨建 N”機制,達到“1 1>2”的功效,實現黨建工作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的目標,形成全域黨建的“零陵模式”。
在街道、社區黨建建立聯席會制度,將轄區內各類黨組織有機聯合起來,打破以往“各自為政”的 壁壘,初步實現了資源配置優化,組織功能提升的目標。將宣傳、教育、文化、黨史等部門職能融合在一起,開展“黨的知識進校園”活動,編輯《童心向黨》《少年心向黨》教育讀本,“紅色文化進校園”在人民日報推介,全國各地求書者絡繹不絕。2018年,該區的志愿者聯合黨支部聚集社會各界人士,發揮支部及黨員作用,廣泛聯系有志之士,對城區57名孤寡老人摸底造冊,專人負責,一周一聯系、一月一走訪,有困必幫、有病必治,送去節日慰問和急需物資57680元;對農村貧困學生131人進行建檔造冊,籌集愛心人士、愛心企業資金171.9萬元,全部資助貧困學生上學深造。
在農村打造黨建特色環,以“支部 合作社 黨員中心戶”“黨群服務中心 電商”“黨建 能人”為契機,優化組織設置,延伸服務觸角,通過支部帶領、黨員帶動、能人帶頭的“三帶”行動,推行農村黨員ABCDE分類積分管理,打通服務農民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零陵區電子商務聯合黨支部,架起農產品 電商的橋梁,采取“支部 電商 鄉村旅游 扶貧”的發展模式,助推精準扶貧,農民增產增收。在偏遠的大慶坪鄉省級貧困村芬香村開發500畝糖橙基地,注冊了“芬香”商標,將芬香村土豬、牛肉、土蜂蜜、傳統工藝烘烤的臘肉遠銷市省外,為農產品打通了銷路,并在芬香村舉辦2018年零陵區首屆鄉村音樂節活動,吸引省市外數百名自駕游客參加,助推鄉村旅游業發展,被省市媒體推介報道。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