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報(林睿薔 本報記者 高雨霏)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民政局牢記“民政為民 民政愛民”的工作宗旨,以黨建為抓手,牽好“牛鼻子”,筑牢“橋頭堡”,深化“五抓五做”,聚焦“大學習、講政治、守紀律、負責任、有效率、強基礎”實踐要求,以黨建工作引領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做到黨建和業務兩手抓、兩促進,走出一條具有民生特色的模范機關創建之路。
突出政治建設 強化政治“領導力”
堅持把黨的建設擺在首位,強化政治機關意識教育,堅持“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成為黨員干部鮮明政治品格和機關政治生態底色。及時研究制定理論學習中心組年度學習計劃,精心安排17個學習專題,采取“黨組中心組引領學,支部集中學,個人自學”模式,做到常學常新。
開展“七一”系列主題活動,組織全體黨員到中共沙縣區特別支部舊址夏茂文昌宮,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并重溫入黨誓詞,進一步堅定信念、砥礪品格,以更加飽滿的熱情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聚焦作風建設 優化干事“執行力”
沙縣區專題研究2022年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緊盯元旦、春節、清明等重要節點,召開集體廉政談話會議,加強廉政提醒,緊盯“四風”的新形式、新動向。
組織專題學習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經常性開展警示教育,學習省、市、區紀委監委有關違法違紀警示教育案例通報,加大對違紀違法案例的通報警示力度,做到以案為鑒常態化。讓黨員干部把守紀律講規矩作為行為準則,時刻繃緊紀律規矩這根弦,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突出組織建設 提升組織“凝聚力”
大力傳承“四下基層”“四個萬家”等優良作風,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組織黨員、青年志愿者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清潔家園、“心系銀齡 學雷鋒”“岸綠景美”等志愿服務活動,入戶宣傳疫情防控,清潔社區,關心關愛孤寡老人,清理河岸淤泥。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讓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
落實機關黨員“雙報到”工作機制,分掛17個社區,第一時間解答、協調處置與解決市民提出的民政業務需求。
突出隊伍建設 增強隊伍“戰斗力”
聚焦重要任務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重時效、看成效、求長效,發揚“沖沖沖”的工作作風。堅持早部署、早行動、早落實、早見效,對任務完成情況實行“三天一反饋,七天一匯報,一月一報告,一季一分析,半年一小結,全年一總結”,推動業務快速辦理、快速反饋。將工作狀態、出勤、請銷假等情況與績效考核方案結合在一起,嚴格落實獎懲和評優評先制度,激發干部職工干事創業激情。
突出民生建設 加強群眾“向心力”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積極構建“黨建 ”工作體系,把黨建和業務工作融合在一起,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在融合發展中相互促進。
黨建 社會救助。健全低保制度體系,優化審核審批程序,常態化開展困難群眾漏保、漏救“點題整治”工作。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落實困難群眾救助問題,加大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力度。
黨建 養老服務。打造養老試點小鎮,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推廣“農村幸福院 鄉村樂齡學堂”養老服務模式,建設慈善長者食堂,在農村居家養老服務方面不斷總結提煉經驗,力爭在全市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村養老示范作用。
黨建 兒童福利。建設未成年人保護教育基地,持續開展“福蕾行動計劃”,加大政府購買力度,引進社會專業力量,為農村留守(困境)兒童開展精準關愛服務。夏茂鎮洋元村七色花兒童成長學校結合樂齡學堂開展“老少同樂”活動得到民政部、省廳、市局領導的好評。開展“合力守護·關愛成長”“大愛三明——政企聯手 關心關愛留守(困境)兒童”未成年人保護宣傳等活動,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未成人的濃厚氣氛。
黨建 社會治理。推動社區優化整合,提升社區治理能力。新增六個社區機構,加強隊伍建設,新增社區工作人員編制74個,核定社區工作人員編制168個。建立“三崗十八級”社區工作者報酬待遇動態增長和定期調整機制,建立12個鄉(鎮、街道)社工站和1個社工總站,為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黨建 老區工作。認真落實革命“五老”政策,持續開展陽光“1 1”社會組織 老區村牽手行動,已有32個社會組織和35個老區村結對并簽訂了牽手行動協議書。持續抓好老區扶建和革命遺址修復,助力老區鄉村振興。
黨建 社會事務。做好區劃地名工作,組織召開城市道路地名征集專家評審會,推進沙縣區地名工作。推進婚俗改革,發放《婚事新辦簡辦倡議書》。落實惠民殯葬政策,完成了沙縣金蓮花城市公益性公墓(一期)工程建設,建成高、中、低檔墓穴2266個,于2021年12月全面開售,并安葬烈士7名。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