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化、智能化程度高,直觀性、互動性強的南沙龍穴黨建基地。受訪者供圖
番禺區番奧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五級基層組織架構“黨建墻”。受訪者供圖
黃埔區蘿崗街道羅蘭社區居住地黨員工作站。受訪者供圖
治國安邦,重在基礎;管黨治黨,重在基層。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政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
去年,新一輪《廣州市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印發實施,確定今年以“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為主題,努力把基層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推動基層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一年來,廣州持之以恒抓基層、打基礎,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為關鍵,建立健全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引領基層各類組織自覺貫徹黨的主張,激勵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推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讓黨旗始終在城市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從政治建設到組織體系,再到運行機制,廣州瞄準超大城市發展規律和基層治理需要,以做實網格黨建為重點,織密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組織體系,打通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基層黨建工作邁向高質量,涌現新氣象,用強大的組織網絡推動政令一貫到底、強大的組織資源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強大的組織優勢保障城市高質量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 周甫琦
強化理論武裝政治建設
“沒想到,通過AR高科技,黨史學習可以這么鮮活生動、震撼人心。”在南沙龍穴黨建基地“四史”學習教育互動墻前,黨員林志偉興奮地說,他戴著VR眼鏡,通過虛擬體驗式互動場景,身臨其境地“重走”長征路,真切感受不懼艱險不畏犧牲的長征精神。
廣州港南沙糧食通用碼頭分公司黨務工作者王東強則對互動投影地圖贊嘆不已,立體地形地貌直觀展現了轄區內所有黨組織分布,而通過點擊每個黨組織的黨旗,他能快速了解黨組織和黨建工作情況。
去年11月,南沙龍穴黨建基地正式揭牌亮相。基地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主要分為展示服務區、互動體驗區、學習強國融合學習空間、多功能活動區和黨群服務區等五個功能區塊。“科技化、智能化程度高,直觀性、互動性強,是該基地的一大特色。”南沙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黨員干部和居民群眾通過隔空手勢操作,區域發展態勢、轄區企業信息、黨建工作成果等內容一目了然;通過投影VR技術,可以進行多元化互動式學習,還能與國內外知名學者和專家開展線上互動課程。這里不但承擔黨群服務的任務,同時具備黨史、黨性教育的功能,還將成為政企聯動的有效平臺。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廣州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全面提升基層黨員干部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健全市級示范培訓、區級重點輪訓、基層黨委普遍培訓機制,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在基層不斷走深走實。
今年,廣州將組織市管干部專題研討班,分級分類開展集中輪訓,通過市級重點培訓、區級普遍培訓、鎮(街)兜底培訓、部門抓系統行業培訓,推動全市黨員、干部開展專題研討和專項調研,確保實現全覆蓋。同時,發揮區、鎮(街)黨校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用好“羊城紅講臺”“黨課開講啦”“網絡大學堂”“慕課堂”等學習平臺,定期開展黨員干部“讀懂廣州、熱愛廣州、奉獻廣州”專題培訓,幫助黨員、干部全面系統領悟精神實質,把握實踐要求。
廣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將突出強化理論武裝,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深化運用“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方法,健全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機制。突出加強政治建設,嚴格執行市委堅決落實“兩個維護”十二項制度機制,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全面有效覆蓋,堅定不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
織密五級基層組織架構
社區黨委、8個網格黨支部、36個網格黨小組、600多個黨員責任區……在番禺區番奧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黨建墻”上,畫著一棵“枝叉”茂密的黨組織架構樹。“‘五級聯系制’網格化管理機制,是我們社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的‘法寶’。”番奧社區中心黨委書記褚寶燕說。
社區是黨委、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社區治理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去年8月,廣州在組織各單位黨組織向屬地鎮(街)報到、在職黨員回社區報到并開展服務的基礎上,推動全市76萬名黨員全部下沉到居住地并編入所在的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把黨組織全覆蓋建在全市20849個綜合網格上,形成“街(鎮)黨(工)委—社區(村)黨組織—綜合網格黨支部—樓棟(單元)黨小組—黨員責任區”五級基層組織架構,將黨的組織根系牢牢扎在群眾家門口。
黨員下沉讓社區服務更加精細化、精準化。垃圾分類、疫苗接種、入戶走訪……社區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有了“主心骨”,在基層黨組織帶動下,黨員群眾發揮各自所長,共同為居民提供“貼身”的專業化服務。“黨員認領‘責任田’,居民有了服務員,大家心齊了,社區的事就好辦了。”褚寶燕說。
目前,廣州實現了20849個綜合網格建立黨組織全覆蓋,建立了3.96萬個樓棟黨小組,劃分了50.98萬個黨員責任區,成立了1.97萬支黨群服務隊。他們平時主動聯系服務群眾,積極協助社區黨組織把矛盾化解在小區、糾紛調處在樓棟;戰時迅速組織黨員成立先鋒隊、突擊隊、應急隊,全面構筑起基層應急處突“一線堡壘”。
在疫情防控“大考”中,五級基層組織架構迅速運轉起來,不斷得到檢驗和優化,居住地黨員就地轉化、沖在一線,成為基層疫情防控的尖兵和標兵。4月8日,廣州突發疫情,各區綜合網格黨組織、樓棟黨小組,逐級將“紅色指令”傳遞到每一名黨員。3天時間市、區兩級共有15.5萬名黨員干部職工下沉到社區支援疫情防控,全力協助做好全員核酸檢測、重點人員排查、困難群體幫扶等工作。
與此同時,全市76萬黨員迅速響應、就地轉換,主動利用周末和晚上休息時間參與社區疫情防控,成為組織動員群眾、卡口值守執勤、配送生活物資、宣傳防疫政策的骨干力量,特別是為全員核酸檢測有序開展、“掃樓”排查不漏一戶不落一人提供了充足的人員保障,“黨旗紅”成為戰疫一線最鼓舞人心的色彩、最溫暖人心的光芒。
“五級基層組織架構大大提升了基層組織動員能力,提高了黨員就地轉換、快速轉換效能。”廣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把做實網格黨建作為進一步織密組織體系的破解之策、關鍵之舉,讓基層黨組織更有凝聚力、戰斗力,在應對疫情防控等緊急情況中也有了更為有力的抓手。
全面推行“大黨建”制度
每周一次法律咨詢服務,每月一次法治專題論壇。如今,在白云區鶴龍街廣州法律服務集聚區,區域“大黨委”已成為上下聯動、互聯互促、多元參與的議事平臺。
“我們打破傳統行政隸屬和組織關系壁壘,打造基層區域黨建共同體。”鶴龍街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廣州法律服務集聚區,整合市中院等機團單位、國有企業、“兩新”組織等29個黨組織,通過定期召開的廣州法律服務集聚區大黨委會議,區域非公經濟黨組織、律所等都可以就有關的問題商討,提出自身的需求,并及時得到解決,構建以法治為基礎的基層社會治理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增強基層黨建整體性系統性是完善組織建設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廣州著眼于讓街道社區有能力有資源抓好基層治理,全面推行街道“大黨工委”、社區“大黨委”制度,加強街(鎮)與駐區單位“契約共建”,推動建立健全基層基礎信息臺賬,完善黨建引領下多方參與的協同共治機制,凝聚起城市治理的“最大公約數”,形成“一呼百應”的城市治理格局。
同時,在強化黨員干部基層治理骨干力量基礎上,推動50多萬共青團員下沉網格,統籌整合廣州街坊、巾幗資源者、工會會議等群團力量,構建“1 1 N”基層治理隊伍,確保平時主動聯系服務群眾,緊急關頭能夠實現統一調度、協調聯動,形成黨群聯動、眾志成城抵御風險挑戰的強大合力。
花都區新華街“清華姐姐”基層服務平臺依托社區“大黨委”機制,組織區內在校專職心理老師、黨員服務隊開通24小時在線心理咨詢熱線,為廣大居民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從化區生態設計小鎮利用黨建一體化聯動工作機制,僅用89天,就把一個舊農貿市場打造成為世界生態設計大會永久會址……通過聯建共建破解黨建資源分散化、碎片化的難題,基層黨組織統籌協調的資源多了、力量足了,基層治理從過去的“單兵作戰”向“協同善治”轉變。
未來,廣州將深入實施城市基層黨建“整區提升、示范引領”行動,完善村黨組織書記“三個一肩挑”工作機制,深化模范機關創建,加強國有企業、高校、中小學、公立醫院、科研院所黨組織建設,全面提升新業態新領域黨建質量。
“條條”和“塊塊”雙向連接,破除了以往“各抓各”的問題,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行業系統部門等主動融入屬地中心任務和黨建工作,一座超大城市的基層黨建實現了“單向發力”到“聯合驅動”的轉變,形成加強基層治理、服務基層群眾的強大合力。
一線視點
居住地黨員工作站
服務群眾“零距離”
“集聚黨建、服務、交流、科教、文化五位一體的現代化功能,黨員工作站啟用了,以后咱們黨員有專屬陣地開展活動。”近日,黨員工作站啟用的消息一出,黃埔區蘿崗街道羅蘭社區居住地黨員工作群熱鬧了起來,社區轄內的500余名下沉居住地黨員迎來了他們的“新家”。
“依托居住地黨員工作站,可以輻射帶動下沉黨員主動到社區為民辦實事,在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同時,讓每名黨員回到社區能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八小時以外也能主動為群眾服務。”蘿崗街道黨建辦負責人說道。
黨員是基層治理的紅色力量,陣地是凝聚黨員力量的平臺。去年以來,蘿崗街道把黨員下沉居住地發揮作用作為“一號工程”,全面推進街道和社區、企業基層黨組織“標準 質量 示范”建設,同步升級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八個社區以及非公企業樂飛家園黨建陣地,為轄內居民群眾以及企業員工打造10分鐘黨建服務圈。
目前,蘿崗街道共接收居住地報到黨員4197名,組建網格黨支部56個,網格黨小組124個,組建黨群服務隊66個,同步接收區直機關下沉干部734人,迅速組建13個“第一方陣”黨支部和13支“第一方陣”服務隊,建立完善街道、社區、樂飛家園共10個居住地黨員服務陣地2000余平方米。
“下沉居住地黨員的到來,不僅擴充了社區服務力量,也為社區治理工作注入了新鮮活力。”羅蘭社區黨支部書記孫華坦言道,社區現常住人口近萬人,但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僅有13人,“社區工作如何開展,如何落到實處”一直都是縈繞大家心頭的問題。“居住地黨員主要由在職機關黨員干部職工組成,平時了解區域情況,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能夠聞令而動、挺身而出,是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
民生實事惠百姓,樁樁件件暖人心。結合居住地黨員專業特長以及工作性質,蘿崗街道構建“基層黨建 社會治理”工作模式,制定“為民辦實事清單”以及“月度熱度活動表”,積極組織居住地黨員下沉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讓每一名居住地黨員都能做到“與居民談一次心、幫群眾解一分憂、為社區破解一個難題”。截至目前,羅蘭社區黨支部共組織黨員參與創文創衛、疫情防控、法治宣傳、教育講座等志愿服務活動243場,參與黨員數3000余人次。
居住地黨員工作站的建成,將有效實現“黨員活動有陣地,服務群眾零距離”的目標,進一步增強黨員認同感、責任感和歸屬感,提升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為推動全體居民群眾共同參與社區建設,羅蘭居住地黨員工作站推出“我為社區獻一計”征集服務,把“話筒”交給群眾,重點收集社區建設與發展、社區治理、社區服務、公共環境衛生等民生事項相關意見和建議。目前,羅蘭黨員工作站已接收轄內黨員和群眾的“獻計”154條,協調處理145條,持續跟進9條。
“有了黨員志愿者的幫忙,我們提出的問題大部分短時間內就能解決,需延時解決的,工作人員也會及時跟我反饋。”說到反映問題跟進情況,羅蘭社區鄰里街坊紛紛豎起大拇指。
基層聲音
番奧社區中心黨委書記褚寶燕:
讓黨員干部
“沉下去”“實起來”
黨員干部下沉社區是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重大舉措,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抓手,是充實基層治理力量,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應有之義。因此,黨員干部下沉社區既是應時之策,也是擔當必需。
番奧社區強化基層黨建“一盤棋”思想,整合融合黨建資源,突出黨建引領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著力構建功能定位科學合理、資源要素高度集約、多元共治活力迸發、治理效能顯著提升的“一張網”體系,為創建網格引領基層治理提供有力支撐。黨員干部下沉社區,下沉的是工作重心、人員力量、資源要素,提升的是服務意識、能力水平、黨群關系。我們要更加重視基層、更好服務基層,必須要讓黨員干部下沉社區“沉下去”“實起來”,以更大力度推動資源力量向社區傾斜。
社區治理一定要堅持黨建引領,社區與下沉單位建立合作機制,健全“街道黨工委—社區中心黨委—網格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責任區”的區域化組織體系。這些年,我們把疫情防控經驗融入社區治理,把抗疫好做法轉化運用到社區治理。社區探索把黨組織體系建到小區,扎根到樓棟、延伸進居戶,讓“戰斗堡壘”進一步升級。把抗疫精神財富轉化為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強大力量,以推動單位黨建與街道社區黨建互聯互動為重點,推動在職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常態化、長效化,做到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提高下沉黨員防風險、解難題、打硬仗的能力。
數讀
●廣州大力推動黨組織全覆蓋建在全市20849個綜合網格上,目前,全市綜合網格黨支部實現應建盡建、全面覆蓋,建立樓棟(單元)黨小組3.96萬個,劃分黨員責任區50.98萬個。
●在原來27萬在職黨員回社區報到的基礎上,推動全市76萬名黨員不分級別、不分領域全部下沉到居住地并編入所在的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目前全市到居住地報到并編入網格、樓棟黨組織的黨員有73.2萬名,占全市黨員總數的96.29%。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