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農村老齡化現實,北京市門頭溝區破解基層干部隊伍后繼乏人難題
黨建助理員在鄉村治理中大有作為
本報記者 賀 勇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30日 11 版)
核心閱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帶動。當前一些地方農村存在干部“結構老化、素質偏低”,農村黨建工作“后繼乏人、力量不足”等問題。北京市門頭溝區在試點先行的基礎上,開展選派農村黨建工作助理員工作。既緩解了農村工作力量不足的問題,也儲備培養了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優秀人才。
數據顯示,北京市共有3917個村黨組織,32.8萬名農村黨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帶動。近年來,北京市高度重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農村基層黨建水平持續提升,強化了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仍存在薄弱環節。如有的村黨員隊伍老化問題嚴重,村黨組織后繼乏人。
為解決農村干部“結構老化、素質偏低”,農村黨建工作“后繼乏人、力量不足”等問題,北京市門頭溝區在試點先行的基礎上,在全市率先開展選派農村黨建工作助理員工作。目前,在2017年兩個試點鎮先行選派25人的基礎上,今年為其他7個鎮新選派95名農村黨建助理員,其中本科以上學歷44人,有53人為本區外出務工的優秀農村青年,既緩解了農村工作力量不足的問題,也吸引了一批本地優秀青年回村,儲備培養了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優秀人才。
村干部結構老化有多嚴重?
村兩委班子6個人中,年齡最小的50歲,最大的已經69歲
門頭溝區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賈莉莉介紹,作為北京市唯一的純山區,門頭溝山區面積占98.5%,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問題十分嚴重。全區966名村兩委干部平均年齡約53歲,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僅占總數的32.1%,農村干部隊伍年齡結構老化,學歷普遍偏低的現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村級組織作用的發揮。
在妙峰山鎮炭廠村,黨支部書記邢衛兵介紹,村兩委班子6個人中,年齡最小的50歲,最大的已經69歲。據記者了解,門頭溝全區村兩委干部中,年齡最大者已經75歲。
從嚴治黨,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規范化、制度化要求不斷提高,農村干部隊伍能力結構與新時代新要求不適應的問題日益凸顯。
“自己年齡比較大,電腦、智能手機用起來都比較吃力,很多需要電腦處理的工作就不得不跑到鎮上求人幫忙,費時費力不說,有時候還真是誤事。”上葦甸村村支部書記劉進元坦言。說起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上葦甸村兩委其他成員也都是一知半解。
劉進元這樣的老村支書向組織部門反映這一難題后,門頭溝區委創新黨建工作模式,自去年起,先后在軍莊鎮、妙峰山鎮兩個鎮,試點選派了25名符合條件的年輕人,擔任農村黨建助理員。
經過近半年的試點,選聘黨建助理員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為此,今年2月門頭溝區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全面推廣選派農村黨建助理員的工作,首批按照每100名農村黨員配備1名黨建助理員的標準,計劃招錄90人。截至目前,共完成2批招錄工作,新選派黨建助理員95名,已上崗就職,配備了黨建助理員的村達到120個。據了解,下一步門頭溝區將緊鑼密鼓地開展新一輪黨建助理員招聘工作,盡快實現村村都有黨建助理員的目標,進一步激活農村黨組織的“神經末梢”。
黨建助理員擔啥責?
既宣傳黨的政策,也負責聯絡村民群眾、管理信息設備等
付尚華是妙峰山鎮炭廠村的黨建助理員,一大早,他就從20多公里外的家中趕到村委會,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來到炭廠村工作,頭一個任務就是整理檔案。”走進付尚華的辦公室,只見他的文件柜里整整齊齊擺放了兩排、27個文件檔案盒,分門別類擺放了炭廠村“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黨員積分、美麗鄉村建設等不同內容的文件材料。另外,他還自己整理刊出了6期炭廠村月報,把村里的大事有條有理地記錄下來。
付尚華并不是炭廠村人,過去一直在外開出租車。去年,聽說門頭溝區公開招聘黨建助理員,有過10年當兵經歷的付尚華覺得自己正適合這個職位,于是報了名。經過考試和選拔,他成了門頭溝區首批黨建助理員。他從檔案整理、黨員聯絡、政策宣傳、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這類日常事務做起,為村里的各項工作開展打開了新格局。
在整理檔案的過程中,付尚華記錄下了全村39名黨員的入黨紀念日,為他們每人設計制作了一份黨員政治生日賀卡。75歲的老黨員李成民說:“我的黨齡有49年了,這是我第一次過政治生日,讓我感受到了黨組織對我們黨員的關愛,太有意義了!”
“按照職責定位,黨建助理員是鎮黨委派駐到村開展基層黨建工作的專門力量,接受鎮黨委的領導,協助村黨組織開展工作。”賈莉莉介紹,雖然名稱叫做黨建助理員,但實際要承擔“六員”的工作職責,包括黨的政策方針的宣傳員、黨員活動的組織員、村級組織的信息員、村民群眾的聯絡員、信息設備的管理員、基礎工作的檔案員,并完成鎮黨委、政府交辦的其它工作。
黨建助理員給村莊帶來的變化,邢衛兵最有體會:“以前向鎮里報送信息很費勁兒。小付來了后,能夠熟練使用電腦,鎮、村、村民之間聯系更順暢了。他還協助村里逐步規范了‘三會一課’的流程,幫村里完善了‘一規、一表、一冊、一網’,促進了黨支部規范化建設水平的提升。”
激勵機制如何建立?
規范待遇保障,優先補充進農村后備干部隊伍
“自從有了黨建助理員,各村的黨建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門頭溝區妙峰山鎮黨委書記丁章春說。然而,如何使付尚華這樣的黨建助理員隊伍有干頭、有盼頭,一直保持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激情,依然需要不斷創新、不斷完善各項措施。
記者了解到,在今年參加黨建助理員面試的124名考生中,有19名在后續考察中自動放棄資格,棄選率為15.32%,意味著黨建助理員崗位的吸引力,特別是山區崗位的吸引力仍然不強。另一方面,隨著大學生村官政策的調整,大學生村官人數逐年減少。農村人才匱乏的問題更加突出。
“像付尚華這樣的優秀黨建助理員還有一批,怎么能留住他們,區里也在做制度上的設計。”賈莉莉介紹。
為規范待遇保障,提高工作熱情,門頭溝區按照每人每月實發工資不低于3500元的標準落實基本待遇,并按規定為黨建助理員繳納“五險一金”。
同時,為引導廣大黨建助理員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激發他們到深山區任職的熱情,區委提出取得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黨建助理員基本待遇每人每月增加300元,到深山區任職的每人每月增加320元。基本待遇所需資金全部由區財政負擔。在此基礎上,鼓勵有條件的鎮村設立績效獎金,健全激勵保障機制,為黨建助理員隊伍建設提供有力支持和工作保障。
黨建助理員會不會遭遇職業“天花板”?這也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記者了解到,門頭溝區將農村黨建助理員作為農村后備干部選拔的重要來源和培養的重要平臺,表現優秀的農村黨建助理員優先補充進農村后備干部隊伍,鼓勵他們參與村兩委換屆選舉,并將此項工作作為考核各鎮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完成情況的重要指標。同時,在符合相關規定的基礎上,注重從優秀農村黨建助理員中選拔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
“總之,通過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等多種方式,增強黨建助理員扎根農村工作的熱情,為農村黨建助理員發揮作用、展示才能搭建平臺,讓黨建助理員在工作中得到鍛煉,在崗位上得到認可,在素質上得到提升,切實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人心穩的工作隊。”門頭溝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陸曉光表示。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