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29日訊(通訊員 石林杰)2021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開局之年,空殼樹鄉堅持把鄉村振興工作擺在“三農”工作首位,緊緊圍繞省委“三高四新”戰略、市委“兩地兩區一龍頭一家園”發展定位和縣委“335”總體思路及縣政府“5511”行動計劃,依托“農業 文化 旅游”的總體發展定位,根據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和縣鄉村振興指揮部統籌調度,抓住國家知識產權局定點幫扶的機遇,堅持以“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為總目標,以“黨建引領”為總抓手,重點圍繞“唱響一組歌,用活一泉水,打造一片葉,建造一畝園,創新一壺酒”五個一工程持續發力。凝心聚力抓謀劃、抓招商、抓項目、抓服務、抓對標對接、抓基層治理、抓穩定、抓安全生產,促進鄉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工作平穩起步。
堅守“一條底線”,確保脫貧成果“守得住”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該鄉研究制訂《空殼樹鄉2021年關于開展防返貧致貧動態監測的行動方案》,全面逐級壓實監測預警責任,推動防返貧監測幫扶機制落實落地、發揮實效。該鄉嚴格監測對象標準,確保應納盡納。通過個人申請、干部走訪、“省平臺”行業數據反饋、網格化管理等多種途徑對全鄉所有農戶進行動態監測。
同時,穩步推進兩項幫扶工作。針對全鄉1011戶脫貧戶和86戶監測戶,縣、鄉、村共派出215名結對幫扶干部圍繞“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標,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對結對戶定期走訪監測,保障所有一般脫貧戶和監測戶全覆蓋。
該鄉還扎實開展“兩不愁三保障”排查整改,出臺了《實施方案》,按照“聯村班子 包村干部 駐村工作隊 村兩委干部”模式組成排查組,對脫貧戶、邊緣易致貧戶、低保戶、重病戶開展排查,認真梳理存在的風險點和薄弱環節,列出問題清單、整改清單和責任清單,建立專門臺賬,分類分級落實相關幫扶機制,分類管理,精準幫扶,對貧困戶和邊緣戶幫扶效果定期跟蹤監測,確保消除風險點。
引產業富村民,確保銜接“起步穩”
該鄉推行“農文旅”融合,按照“文化 旅游 休閑農業”的總體發展思路和定位,立足實際,以“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人才振興”為工作抓手,形成了以“圍繞鄉情出思路,圍繞思路出藍圖,圍繞藍圖抓落實”的發展新格局。重點圍繞桑植民歌的非物質文化傳承基地“民歌寨”建設為主線,形成以陳家坪村為基點,向四周輻射,帶動白馬泉大米加工廠、湯溪峪溫泉、農業科普園等項目建設發展,促進全鄉經濟共同進步的良好格局。目前,該鄉9個行政村有8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5萬元,其中白馬泉村創立了“白馬山泉”優質大米品牌,收入達30萬元。
“引育并重”,預防返貧措施有效。該鄉大力實施鄉賢助力行動,以建立各類鄉賢理事會為平臺,設置衛生保潔、產業指導、文明監督、災害監控、疫情防控等村級義務崗位8個,成功吸納175名鄉賢參與鄉村基層治理工作,建立了100余人的人才信息庫,為鄉村治理后續推進提供了人才保障。2021年,通過主動對接并發布各類就業信息56條,為全鄉新增就業崗位16類75項,實現985戶1905人成功就業。
健全體系促進產業興旺。該鄉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做好“山、水、林、田、河(庫)、草、歌、酒、房”文章,制定了“產業富鄉、民生興鄉”的發展戰略,形成以金土地合作社為核心的“園區帶動1 4”模式,集中流轉土地800余畝用于發展蜂蜜、蔬菜、豪豬、桂花樹、油茶等富民產業。加大新型工業、農業園區建設,完成玻璃廠擴大投產,加強輕鋼別墅加工、蜂蜜加工、人工粽葉等項目的引進,鼓勵農戶以土地入股、參與分紅,就近務工。2021年,全鄉種植粽葉面積約50畝,覆蓋3個行政村,年產量約5萬斤,總產值約15萬元。煙葉基地種植面積由原來551畝,擴增至895畝,覆蓋5個行政村,煙葉產量24萬斤,同比增產45%;總產值達260萬元,同比提高了78%。
惠民生美環境,確保鄉村振興“提成色”
補短強弱促基層設施建設提升。近年來,空殼樹鄉緊緊圍繞“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始終堅持把農村“路、水、暖、氣、電、數、鏈、廢”等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首位,致力于對全鄉水利灌溉、道路建設、農網改造、路燈亮化、飲水入戶等一系列民生工程進行改造,不斷創優發展“軟實力”,不斷厚植民生福祉。目前完成了馬路市場的整治,行政村之間道路硬化達到100%,村組道路通暢率達到92%,農網改造率達到100%,飲水入戶率達到90%。
統籌兼顧促人居環境提質。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五年整治提升行動,通過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各村配備保潔員并配齊環保設施,有效解決了農村生活衛生設施不足的問題。2021年,全鄉聘請保潔員42人清掃主干道生活垃圾,各村添置推拉式垃圾桶300個,清運處理垃圾3500余噸,垃圾集中處理率達100%。此外,該鄉堅持評優選先與環境衛生整治相結合,持續開展“最美保潔員”“最美家庭”等評比活動;積極發揮黨員、村組干部、志愿者等先進典型的引領示范作用,帶頭引導群眾廣泛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大控違治違工作力度,形成人人關注人居環境、時時維護人居環境的良好氛圍。
數字賦能促鄉村治理提效。該鄉打造星級便民服務大廳,全面推進鄉村兩級政務(便民)服務窗口“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加快推進“一站式服務”“一門式辦理”工作,確保已進駐鄉村兩級政務(便民)服務大廳的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和公共服務(代辦)事項業務辦理高效運行。據統計,2021年累計接待辦理群眾辦事165件,打通了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同時,該鄉推進鄉村雪亮工程建設,完善村規民約,維護基層政權穩定,實現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覆蓋鄉村,打造良好的治安環境,助力鄉村振興。2021年,通過加大社會矛盾的摸排化解力度,實現糾紛調解率達100%、成功率達90%以上,切實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
據該鄉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全鄉將繼續發揚苦干實干作風,在推進集鎮亮化工程的基礎上,加大對蓮花臺村紅薯加工廠、虎形村金土地綠色工業園、八斗橋村梅花鹿養殖園、空軍村桃園基地、白馬泉村黃蜀葵花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力度,打造以桑植民歌寨為主導的鄉村旅游示范基地,繼而向四周擴散,積極帶動周邊村加入,全面推動全鄉整體向好向上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