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校本教研的意義
第一條 校本教研是以校為本的教研。它以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每一個教師為研究主體,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提升感性經驗,使教師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在研究的狀態下開展工作。
第二條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是深入推進和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的需要,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是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
第三條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重建和改造常規管理,目的在于把學校建設成學習型組織,努力打造一支研究型的教師隊伍。
第二章 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
第四條 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
1、教師即研究者。
2、校本教研是實踐者的研究,解決問題的研究。
3、校本教研是基于學校,在學校中,為了學校。
第五條 校本教研的模式形態是“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
第三章 校本教研的基本內容
第六條 全校教師要從學校發展、學生發展和自身專業發展出發,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學期初,教務處印發“蘄春小第二實驗小學教育教學問題征集表”,并在開學一周內進行整理,提煉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形成研究課題,作為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七條 我校校本教研的方向:
1、關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研究。
2、關于新課程理念下的微型課題研究。
3、關于學生綜合閱讀、經典誦讀的研究。
4、關于學生個性化作文。
5、關于藝術教育。
6、關于校園文化建設,辦學特色的形成。
第八條 根據研究的主要內容,制訂研究方案,做到“四有”,有研究形式、方法,有活動安排,有主要責任人,有研究總結。
第四章 校本教研的組織形式
第九條 校本教研由教務處組織,教研組、課題組、年級組具體實施。
年級組單周星期一組織教師集體備課,雙周星期一進行專題研討。
教研組單周星期四組織聽課評課活動,雙周星期四系統地開展“六大活動”:①教育理論專題講座;②讀書報告會;③“五優”評比;④教改經驗交流;⑤教育觀念討論會;⑥學校發展論壇。
第十條 每周星期五作為“科研日”。“科研日”主要是開展課題實驗研究,由課題組組長負責組織開展活動,主要是學習課題相關理論,每學期要整理一本學習材料;學習科研方法,每學期舉辦2期培訓;完成“八個一”,期末組織考核;與專家對話交流,每學期2次,作好科研活動記載,每學期不少于10次。
第五章 推進校本教研的策略
第十一條 促進教師反思的策略
1、強化反思意識。教師要把反思作為專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2、強化反思環節。學校統一印制“教育教學反思卡”,實行“單元反思制”,每學期每個教師上交一篇“千字文反思”。
3、強化反思成果。每學期舉行一次反思交流評比,并將優秀成果整理成集。
第十二條 促進同伴互助的策略
1、實行年級管理,同一年級校本教研任務不能完成的不分享學校成果。
2、實行梯隊培訓。對中青年教師編成梯隊,推動進步。
3、開展真情互動。采取“擂臺”、“辯論”、“沙龍”多種形式促使教師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第十三條 每學期組織教師進行一次開門學習,聘請資深專家與教師“面對面”,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研究能力。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