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重慶不斷深化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的工作部署。兩江新區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如何圍繞“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取得突出成效,還將采取哪些新舉措?就上述相關問題,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對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羅藺進行了專訪。
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兩江新區推進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有何重要意義?
羅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也是我國“十四五”及更長時期高水平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兩江新區成立十周年之際,重慶市委、市政府專門出臺《關于推動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兩江新區要努力成為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向我們提出更高目標要求,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兩江新區的信任和重托。
引領就是要走在前、作表率,示范就是要當標桿、當樣板。建設“兩高兩區”是兩江新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行動,是兩江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應有的使命擔當,是兩江新區扮演好重慶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主力軍”角色的應有之義,有利于更好發揮國家級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要素集聚力、產業支撐力、創新驅動力、開放引領力、城市帶動力,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截至目前,兩江新區在推進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方面取得哪些顯著成效?
羅藺:一是綜合實力強。GDP多年在我國19個國家級新區中排第4位、占全市約15%,總量和增速均居全市區縣前列。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稅收收入占全市比重分別達到21%、12.4%、14.4%、17.9%。
二是產業能級高。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形成汽車、電子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兩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汽車產業加速邁向高端化、智能化,電子產業加快研發創新和補鏈成群,現代服務業持續提質增效。百億級龍頭企業1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18家。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均達50%以上。
三是開放環境優。從內陸腹地到開放門戶,區域輻射帶動力增強,是中新(重慶)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和重慶自貿試驗區核心承載區,擁有果園港、兩路寸灘綜合保稅區、悅來國際會展城、江北嘴國際金融中心等戰略性開放平臺。承擔了國家安排的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等近20項試點,打造了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多功能經貿平臺以及中德、中瑞、中意等多個國際合作產業園。外資企業數量及注冊資本全市領先,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進出口總額占全市約30%,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占全市50%以上,跨境電商交易量占全市66%。
四是創新動力足。成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雙核心區,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兩江協同創新區、禮嘉悅來智慧園三大平臺。兩江協同創新區引進國內外一流大學、大院、大所37家,“硬核”科研團隊90余個,禮嘉悅來智慧園打造“智慧生活的一天”等實景體驗,成為“永不落幕的智博會”。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增長快、規模大,“創客兩江匯 創新兩江行”氛圍濃厚。
五是城市面貌新。從園區變城區,城市形象煥然一新,智慧之城成為靚麗名片。建成區面積達到3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到27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90.6%。魚復、龍興、水土三大新城實現“產城景”深度融合,高起點打造寸灘國際新城,照母山、金山片區商業氛圍濃厚,禮嘉智慧天街、光環購物公園等一批商業綜合體先后投用。截至目前,已建成城市公園121個,建成區綠地率32%、綠化覆蓋率42%。
六是民生保障好。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萬元、為全市平均水平的1.4倍。集聚了一批優質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資源,成功創建全國首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學前教育公辦率提升到53.9%、普惠率達82.4%、毛入園率104%,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建成保障性住房1300萬平方米,入選全國首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
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兩江新區將如何助力主城都市區加快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大都市?
羅藺:一是大力推進國際化。持續提升開放通道、開放平臺、開放型經濟能級,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做大做強果園港等開放平臺,建好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多功能經貿平臺等國際合作載體,加快建設寸灘國際新城、龍興國際足球場等城市新地標,建設國際消費中心核心承載區。
二是大力推進綠色化。堅持把城市融入自然、把自然引入城市,深入實施“公園長制”,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保護好天際線、山脊線、水岸線,打造“一半山水一半城”的高品質生活新空間。堅持綠色發展,認真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部署,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以建設產業功能區實施“鏈長制”為抓手,推動產業集聚集群。
三是大力推進智能化。用好智博會永久會址優勢,匯聚全球智能要素,打造智慧之城。高標準建好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汽車軟件、人工智能等產業鏈條,壯大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加快推進智能制造,依托魚復、水土、龍興等產業新城打造智能產業集聚區和智能制造創新走廊。以禮嘉悅來智慧園為示范,深化拓展“住業游樂購”全場景集,推進全域一體化示范應用。
四是大力推進人文化。將以人為本理念貫穿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提高公共服務品質,培育現代、開放、時尚氣息,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增強城市軟實力,讓城市充滿人情味,讓市民更有幸福感。加強多功城考古遺址等歷史遺跡保護,依托兩江國際影視城、龍興古鎮、園博園等優質文旅資源,營造宜居宜業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
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未來兩江新區將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帶動“兩群”發展?
羅藺:兩江新區將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工作部署,強化引領帶動、當好標桿示范,以產業協作為引領,全面推進重大戰略、重點產業、基礎設施、科技創新、招商引資等領域合作,在“一區兩群”協調發展中展現更大擔當。
在帶動渝東北城鎮群方面,深化與萬州區對口協同發展,進一步強化產業協同、創新協同、開放協同、人才協同,建好萬州(兩江新區)綠色智造賦能中心、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萬州園等合作載體,推動相關企業深度合作,引導其延伸鏈條,拓展市場。統籌推進城市提升和鄉村振興,加強智慧城市、美麗鄉村建設,協同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共同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在帶動渝東南城鎮群方面,加強與黔江區、武隆區等區縣深度互動。發揮兩江新區產業優勢和武隆區頁巖氣、電力、生態等資源優勢,圍繞頭部企業補鏈、強鏈,完善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共同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以交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為重點,共同爭取和加快推進武兩高速、渝湘高鐵、都市快軌等項目建設;共同搭建招商引資平臺,共同組織招商推介活動。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