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標題大家也可以看出來,本文跟昨天的《領導先答應讓我續簽合同的,現在又變卦了,我該怎么辦?》不大一樣,昨天主要是針對體制外8億人。
系統內就業的另外大概2億人,適用于本文。
雖然沒有具體的數字,或許也沒人統計,但可以估算,這2億人中有編制的,全國大致在4000萬人。包括公務機關的大部分人,事業單位內的一半人,央企國企的少部分人。這4千萬屬于干部身份,不適用《勞動合同法》,沒有失業風險,這就不會出現所謂的“勞動合同到期”的問題,因為沒有勞動合同。
那么他們是什么合同呢?你自己百度,或者看我過去的文章,在這里《試用期長達1年,合理嗎?》也寫過,摘錄部分如下。
還有1.6億人呢?
這就是體制內簽訂勞動合同的人,主要包括正式合同工和外包合同工,人數大致分別為0.6億和1.0億。兩者合稱“半體制內”。
從鄙視鏈來說,前面的大半體制內瞧不起后面的小半體制內,即前者希望自己跟有編制的同事一樣,所以自稱“正式工”,并貶低后者,說人家是“臨時工”。整個歷史變遷非常復雜,要看由來的見這里《第三方外包合同工,能不能去?》。
無論如何,本文主要對應的是這1.6億人,無論你是跟本單位直簽的勞動合同,還是跟外包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都有解約的那一天,要么繼續續簽,要么你自謀職業。
這部分人的處境比較騎墻,因為身處體制內卻使用的體制外用工機制。就合同來說,別人大多以為他們是終生制的,但實際上他們也要先簽訂一個3年的合同,再來一個5年或8年合同,第三次續簽成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還是適用《勞動法》以及體制外的《勞動合同法》,也會被辭退和裁員。
當然,這1.6億人中,實際上大概還包含1千萬人是簽訂的勞務合同,就穩定性和工資待遇來說,還不如勞動合同,感興趣的看這里《公司說不跟我簽勞動合同,但簽勞務合同,行不行?》。
外包崗位的短期一兩年甚至幾個月的勞務合同工,這才算是真正的臨時工,剛剛所述的那跟本單位簽合同但沒有編制的人,就是希望貶低所有1億外包合同工成外包勞務工,從而突出自己的正統性。不過這1千萬臨時工,本文不表,因為不在勞動合同討論范圍內。
我們將昨天提問的那位群友的真實情況,再呈現如下:
幽哥老師您好!又來請教您了[抱拳][抱拳]
我在目前的事業單位待了3年,即將面臨續約的事情。我們單位類似國企分部,目前總人數大概150人。
本來我的直屬領導A已經幫我安排好了轉崗去隔壁部門,A也已經跟我需要轉去的崗位的負責人B,提前打好了招呼。(那個崗位和我這個崗位原本在未重組時都歸這個直屬領導A管,重組后該崗位被另外一個部門總C管)A領導這是好心,本部門沒有位置了,為了留住我在目前單位才幫我安排這個轉崗,這樣可以續簽合同了。
現有部門直屬領導A本來想提前和大家打個招呼并公布我轉崗的,但是那個崗位的下屬D,卻突然搶在A前面說他們部門只要專業對口的人,不要外部門轉過來的人。D還問這個多出來的人是誰。而他們崗位的負責人B也趕緊附和說“我們不要外專業轉過來的人”。我的直屬領導A一臉無語的表情,但是也沒發作。A后來也沒找過我。(事情發生在前天)
原本我們事業總E說如果我能找到其他部門愿意接收我就能留下,目前情況有變,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并不能留下了?
能請問您我是否需要跟直屬領導A再次溝通確認我是否留下?單位本來就開會說不會裁員,但是B及B的下屬D這么一鬧騰我是不是留在這里就懸了?
請教幽哥老師,我后續該如何去做呢?
老師,我最后一個問題,就是我去求事業總,算不算是與虎謀皮呢?我不太能理解事業總E和我的原領導A心里在想些什么,他們心里如何定位的。原本我自己在本部門的崗位上還是干的得心應手的,只是因為活少了。現在領導A在這幾年的工作中比較器重我,而我實際上和這里的任何大領導都沒有關系只是社招來的。
我也不知道B領導作何想法,明明跟他打過招呼了,為何還附和D的說辭。
原本事業總想搞外包,而實際上我們這個工作做外包實不好實現,所以事業總讓我幫別的部門也去干一些活,保證自己手里總是有活干——這是領導A轉述事業總的話。要是這個和我原先工作接近的崗位也接收不了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另外要是送禮的話,不知道該給領導送什么,送價值多少的呢,送給哪個?目前我的工資稅后幾千塊。
以上這個單位中,總計150人,我們選取群友續簽事件中牽涉到的人員,來找下她這個續簽事宜的突破口。
這個自成一體的單位中,級別最高的應該有兩個人,一就是管理日常事務的這個事業總E,其實他就是這150人單位的總經理。但有個人跟他平起平坐甚至行政級別還比他高個半級,這就是支部書記F。這倆人應該都是有編制的。如果女群友能請得動這個F書記出面,則此事大概率能成,續簽無虞。
下一個級別的人,應該是新過來不久,即在上次重組過程中,要么從總部調任過來,要么上面安排過來,要么其他兄弟部門空降過來的這位C,C是個部門總,級別應該介于E跟AB等經理之間。C大概率也是有編制的,為了他而重組了,或者他就是重組的原因之一,從A等經理名下挪了不少人頭到新來的C名下了,連B及其人馬也匯報給C。
群友如果能搞定C,也很有用。A去找C也有用,只是A在此資格老一點,不將隔壁空降的C放在眼里,至少暫時不拽他,而是找他手下的B。說明A跟B打交道比較多,還算熟悉。級別上倆人都算經理,但A高了半級,所以A找B說事,有些心理優勢。
A可能是當初應屆校招進來的,一開始是大集團下的一個辦事員,后來成立了這個事業部,A過來做了小主管,開始參與招聘并管理兩三個外包員工。再后來單位也通過社招外聘新人,在A做到類似資深經理的時候,手下十來個人了,A將我們這位群友從私企招了進來。群友是海投簡歷、陌生面試進來的,A比較器重她,主要因為她聽話,還愿意干活,其他人則一半不聽指揮。
A有點唯唯諾諾,上下都不敢得罪。所以,重組的要求下來后,他就交出去了幾個職位;要縮減人手的命令下來后,他主動報了幾個上去,包括我們這位群友在內,不續簽合同。
但是不續簽的人中,A相對跟群友關系好一點,所以想保住群友,A就去找老大E試探,問能不能將群友留下。
A應該是個女性,已婚了。她去找大領導E,E沒有拒絕她的提議,只不過讓A幫助群友再想點其他辦法,比如還在A名下增加點活,同時到其他部門也要點活,湊一個人頭,或者干脆直接將群友轉到其他部門。“之前你不是轉了幾個職位到C那邊去了嗎?你讓她自己也去找找看。”這句是E對A的交代,沒有打包票,只是給了個方向。
E是讓A安排群友去找C的,剛剛說了,但是A良心好,A自己來,她覺得跟C不熟,所以直接找了B,因為這個目標職位暫時在B名下。B管了三四個人,其中最小也是剛畢業進來不久的就是員工D。
群友應該是個小主管級別,一旦轉過來,則匯報給B,但級別比D高,不但成了空降資深老員工,且很可能需要D匯報給群友。D當然不高興,本身就憋屈,匯報給沒編制的小經理B,此刻還要再在自己和B之間再增加一個小主管,D當然氣不打一處來。所以D到處宣揚“本部門需要專業對口的人,不要外部門轉過來的人”。
其實D這個學妹說了根本不算數,人微言輕。但是B假裝附和,因為當初A打招呼的時候沒有允諾任何好處或者價值交換,甚至連帶著群友本當事人來B這里內部交流下都沒有,還不談內部面試了。另外,將群友調過來應該得到C的同意,或者上面E的授權,哪怕F的一句話也行,可惜現在啥也沒有。B附和自己的手下D也是在就坡下驢,主要不是護犢子。
最終群友能否轉到B名下,尚不得而知,只是兩三天前才發生了D公開不愿意要新人的說法,但是D說了不頂事,得看其他人的態度。A還沒有跟群友商量群友的合同能否繼續續簽,A應該也在想辦法,只不過群友自己這兩天干著急。
這里面也有可能A覺得三年來,群友一點表示也沒有,所以準備將她踢出去,首先不是辭退,而是踢到別的部門去。但是此時發現內部給群友轉崗并不容易。A目前可能會以D和B那一唱一和的對話為借口,假裝不能幫群友搞定續簽。這是為了引起群友這個鐵公雞主動提出請A帶著她,一起去找事業總E面談、公關,哪怕周末、晚上吃飯,或者去E家里拜訪也行。
A是想幫群友的,不過后者人情世故方面不給力,平時工作中內外部交往也不行,自己的合同都快到期不續簽了,她自己都沒有去想人任何辦法,人事經理也沒去找,也沒有找FGHIJK等等領導,且我幫她牽線搭橋的B經理,她也沒去公關,連D小學妹她都沒去打個招呼。“要么就讓她吃吃苦頭?”A目前正在這樣猶豫著。
昨天的選擇題目前還在。
大家到了這里,應該能看到,群友不被續簽,主要原因實際上在她自己,前面三年只顧著做好業績、只對A領導一個人負責,其他人她并不去過多交接甚至打招呼。至今跟一把手即事業總E都沒怎么打過照面,連自己的合同是否續簽,接下來轉崗怎么安排,都是通過A夾在中間傳話,群友自己不出面。
可見這位群友在社招來此事業單位之前,已經在體制外待了十來年,民企私企的體制外思維已經根深蒂固,雖然進了事業單位半體制崗位,但是三年來都沒融入其中。
現在即將被通知合同不續簽了,她慌了,因為沒有關系,內部資歷也不夠,活多倒也好,但現在沒活了,內部獎項也不多,業績乏善可陳,人脈3年來也沒有培養,大領導不大認識,連人事總監人事經理她都想不到,自己直接找事業總E甚至請書記F、工會主席W幫忙,等等,她都完全想不到……
以上大部分人并沒有編制,但大多有些關系。其他就類似群友這樣后來進入的,目前她進入3年沒有融入其中,即將面臨不續簽合同這位的群友,就是事業單位、央企國企等半體制內崗位上半途出道的典型。他們當初過分看重了體制,但苦于進不去而在體制外被毒打。好不容易通過社招和熟人內推進去了,又不能很好地適應,最終還是可能會面臨失業的風險,盡管忍受了3年的低薪。
……
那么,事已至此,群友還能待下來不?
方法的最有用突破口,你找下《甄嬛傳》中大結局的一句話,“后宮的一切爭斗皆因皇上你而起。”
這里從ABCD一直W再到Z,他們中其實就一個事業總E在做掌舵人。他的日常生活中很大一塊就是來將這150個人反復比較,排序,重組,轉崗,辭退、不續簽、調離等等。正常150人平均每年會有大概30個人合同到期,他主要就在考驗這30個人,每個月考驗大概三四位。
“為何我要留下你,你先告訴我原因”……這是他內心反復多次在問的話,只不過他不愿意明說,大多通過A、C、B等去轉達。
所以,這份也就幾千塊月薪的工資,還是個合同工,E對這也沒啥大的說法和指望,只要群友去找A,并一起來找下老總E即可。都開會說了不裁員了。
也就差事,差人,差錢,三者你現在有了人,就差另外倆了。哪怕錢沒有,你來謙虛地打個招呼,欠個人情,不談感恩戴德,你只要來噓寒問暖混個臉兒熟,也成啊!
群友此刻去送禮甚至送錢,這是沒用的,時間來不及了。此時差的就是事,其實就是上門懇求了,情真意切即可,也不要講那些苦大仇深酸楚的家庭故事,不要訴說某某同事不好,更不能一哭二鬧三上吊。意思到即可。
因此,群友能否續簽合同,主要看他今明后這幾天能否找A去一起見下E了,此時跟啥BCD的,一點關系也沒有。
看一部劇,你會糾結其中的每一個人,覺得都是利益相關方,沉迷于各種小鬼和人精,并各種對他們每個人的分析,甚至有身家背景的了解、調查、暗訪。看完這部劇,你才會恍然大悟,原來幕后有人在操盤。
如果大家不懂的,你再回去看下這篇即可,《同事說大領導說夢見我離職了,這是咋回事?》。
本篇至此,如果你有建議或者好的主意,可以留言,感謝!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