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近日,廣西審計廳的一份報告因為涉及科研經費的使用,引起了廣泛關注。報告顯示,廣西審計廳對9所區管高校2020-2022年度財政補助高校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開展審計,發現一所高校累計獲得財政投入科研經費1.31億元,實現成果轉化卻只有0個。引來眾多網友熱議,“沒有市場轉化,要科研做什么?”“這么多錢花下去,都去寫論文了嗎?”……也有不少網友也表達了截然不同的觀點,“轉化率為0并不等于沒有進展”“科研成果豈是一兩年能出來的”……
科研經費都花到哪里去了?
2023年7月25日,教育部和工信部分別發布2022年度部門決算。
教育部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中,主要為教育部所屬單位承擔科研項目支出的科學技術(類)支出 389,789.71 萬元,約占總支出的2.8%。
科學技術類支出中,基礎研究方面為282,802.60萬元,含機構運行、實驗室及相關、重大科學工程、專項基礎科研、科學人才隊伍建設、其他研究支出等;應用研究方面為76,574.39萬元,含社會公益研究及高技術研究;科技技術與服務為1,260.63萬元;科技重大項目為29,121.2萬元;其他科學技術支出為29.88萬元。
在工信部公布的2022年一般公共預算中,科學技術支出 560,985.43 萬元,占2022年支出的27.1%。
其中,含機構運行支出 5,090.83萬元,實驗室及相關設施支出9,484.08萬元,專項基礎科研支出21,974.7萬元,和科技條件專項支出7,485.3萬元。
高校科研轉化成果哪家強?
2023年5月,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共同編著的《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22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發布。報告顯示,2021年共有3649家高校院所以轉讓、許可、作價出資和技術開發、咨詢、服務方式轉化的合同總金額為1581.8億元,總合同項數為564616項??萍汲晒D化總合同金額超過1億元的高校院所數量為314家。
具體到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總合同金額排名中,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位居前三。
在高校院所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方式轉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額排名中,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排在榜首,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緊隨其后。
同時,高校創設和參股公司數量有所增長。截至2021年底,高等院校創設和參股公司數量為2110家,其中,中央所屬高等院校創設和參股公司數量為729家,地方所屬高等院校創設和參股公司數量為1381家。
高校科研存在哪些問題?
此次廣西壯族自治區審計廳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高校科技成果市場轉化率低。二是高校科技項目立項聚焦重點不夠突出。三是科研項目結余資金閑置。
7月25日,教育部發布的《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項目績效評價報告》也顯示,評價調研的27所高校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國家知識產權局戰略規劃司和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推出的《2022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盡管我們專利產業化率整體持續上升,但作為我國科研資源和人才隊伍最為集中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熱議之后,我們應該如何反思?
針對“高校1.31億科研經費成果轉化率為0”之事,海報新聞時評稱,對待科學研究,應當避免用急功近利的心態來評判,更要防止對制約科技進步的問題視而不見。
包括廣西審計廳在內的相關各方,在明確高??蒲谐晒D化率低這個問題的同時,及時找到導致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的原因更為迫切。一方面可以用更加全面詳實的信息來回答公眾的疑問,避免公眾在猜測中加深誤解;另一方面針對阻礙科技成果轉化進度的因素,要辨證施治、有的放矢、逐一改進。
話題熱度終會過去,但這個話題帶給我們的反思應當持續下去,并在反思中不斷完善政策措施,不斷破除壁壘障礙。只有這樣,類似的事件才不會重演,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才能實現加速度。
數據來源:中國政府網、教育部網站、工信部網站、國家知識產權局
編輯:馮世娟 王雨萌
制圖:徐鑫
策劃:魏鵬 馮世娟
本文來自【海報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