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 陳杭)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人大常委會12日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近日已公布實施的《關于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的決定》(下稱“決定”)。據介紹,京津冀三地將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多措并舉培育創新生態,共同推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等開放共享,推動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加強合作。
“京津冀協同發展從根本上講要靠創新驅動,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建立健全區域創新體系,整合區域創新資源,形成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法制辦公室主任王榮梅表示,決定共二十條,為提升京津冀區域協同創新能力提供法治保障。
決定明確,在北京與天津合作方面,要唱好京津“雙城記”,將北京科技創新優勢與天津先進制造研發優勢相結合,拓展合作廣度和深度,共同打造區域發展高地;在北京與河北合作方面,要將北京科技創新優勢與河北環京地緣優勢相結合,建立緊密的分工協作和產業配套格局。加強北京通州與河北北三縣的創新合作,推動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在天津與河北合作方面,兩地要圍繞化工產業、生物制藥、臨港經濟等加強創新合作。
根據決定,京津冀三地將共建科技園區,發揮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引領作用,共同打造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園區生態。
決定還提出,京津冀三地共同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創新發展,推動具有前瞻性的創新試點示范項目、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在雄安新區落地,推動創新型、高成長性科技企業向雄安新區轉移。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張志松表示,北京高水平推動中關村在天津濱海、寶坻和河北保定合作園區建設,積極促進北京科技服務標準、模式、技術向津冀延伸。今年前11個月,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5620項,成交額653.8億元人民幣,分別同比增長6.6%、77.6%。(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