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數字化高標準農田
近年來中央持續加大支持建設高標準農田力度。同時,地方政府也進一步加大對本地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投入力度。為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的建設,雖已初見成效,然而隨著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加快,根據已建設完成及正在建設中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已呈現了諸多問題。針對我公司對本市12個旗縣的驗收項目都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表現的具體形式,總體反映了我市當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現狀、還需要解決的問題,根據分析的結果為推動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取得成效,實現真正意義的“高標準農田”。
高標準農田存在問題的匯總
數字智慧建設高標準農田的簡介
數字智慧建設高標準農田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數字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要求, 推進以智慧水利建設為重點,是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提升糧食產能的重要舉措,是推進農田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路徑。按照“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的要求,以數字化場景、智能化模擬、精準化決策為重點,推進農田數字化、監控自動化、調度智能化建設,整體提升高標準農田現代化發展水平。特此打造“實用”的數字信息化高標準農田;要與日常業務深度融合,不斷迭代升級,實現省時省工、節水節能、增產增效,建設“好用”的數字高標。
“數字智慧”系統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功能
一、高標準農田
“數字智慧系統”將實現高標準農田自項目的前期規劃、設計、施工、檔案資料、運營實現一站式系統的監管,加強并提升高標準農田的施工質量管理,對施工過程進一步監督。
項目前期規劃
數字智慧系統,將優化招投標平臺模式上,采用線上審圖,宜可引進自治區及國家級專家、線上評審我市初步設計、提升本市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質量。也可駐入優質的設計單位提升本市高標準農田的設計規劃質量。將我國的先進的建設高標準農田的理念植入我市。
項目檔案資料
通過數字智慧系統,我市高標準農田項目按項目監理系統檔案,自項目立項文件、設計資料、工程預算文件、規劃設計批復文件、中標單位信系、項目驗收、工程信息資料同時關聯施工過程中的影像資料, 可全面、直觀了解項目及工程分布情況,便于項目檔案管理與后期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規劃。以電腦版和手機版端口,各參建單位建設、設計、監理、施工、運營將高標準農田項目所有資料均上傳至我公司研發的數字化管理系統平臺,監管單位可在手機端、電腦端系統平臺一站式監督管理。隨時了解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的掌握,及時監督進度和質量。當發現不合格程序及文件時,線上通知其整改。并保留整改記錄。我方進行大數據分析,以排名方式警告。
“數字智慧”系統對高標準農田項目施工質量和進度的進一步管控。由施工方根據項目驗收標準將現場的實際進度資料上傳至平臺,由上級審查
“數字信息化”系統的主要意圖
1、建立全過程項目信息化平臺。采用模塊化、集成化、平臺化的思路,建立一套管理的系統平臺,平臺可以互聯互通的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平臺;
2、建立統一的數據中心。將工程信息數據和財務數據等科學有效地進行一體化規劃管理、有機整合,形成統一的數據分析與決策系統,信息資源集中展現。建立項目、合同、土地等相關的數據庫系統,并建立完善的工程項目管理業務流程、完整的數據統計分析體系,信息流進行一體化管理,實現跨越業主方多部門上級審批機構、各參建單位的高效的協同管理和信息有權限共享,實時反映項目任意時刻的動態投資與工程進度,從而全面實現對投資項目各個階段的信息掌控,為各級領導提供方便、直觀的分析決策數據和圖表。
3、系統功能模塊:涵蓋建設階段全部管理內容,包括流程審批、立項和前期報批報建、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包括年度投資計劃、分解的季度和月度投資計劃、計劃調整等)、設計管理(包括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變更設計、專項設計等)、招標采購、供應商管理、甲供材和甲控乙供材管理、投資控制(包括四級預算、計量、支付、簽證、變更、審計、結算、決算等)、進度控制、安全控制、工程統計、合同管理、質量管理、檔案管理、報表管理、驗收移交、竣工備案等項目全生命周期。
4、數據中心和數據庫:建立工程相關的流程管理、知識管理、項目信息庫、合同信息庫、土地信息庫等相關信息數據庫,對投資項目進行全方位的數據收集、整理、匯總,提供領導總覽、管理駕駛艙、項目報告、項目跟蹤等分析、監控模塊。
5、掌上APP或移動辦公:建立移動端辦公APP或手機端應用,實現移動端的相關流程發起和審批,數據信息和統計報表查詢,現場進度查看和拍照上傳,督查督辦,會議通知、智慧工地等功能。
檔案資料的板塊如下:
數字化賦能 高標準農田有了智慧“守護人”
通過建設5G 智慧農業云平臺,打造高標準農田管護一張圖,使用主體,運維主體,政府機構實現數據信息化共享。包含智能灌溉、土壤墑情監測、蟲情災害監測、氣象監測、苗情監測等多個子系統,這些子系統通過高標準農田里建設的物聯網、農業氣象站、土壤墑情監測站、蟲情檢測信息設備,水肥一體智能灌溉等設施發揮作用。可以實時采集濕度、溫度、風速、雨量、土壤墑情等數據,在智慧農業云平臺可以實時查看監測。
為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提供智慧種植、植保防控、災害預警、減災應急、高效灌排等產能保障服務,借助信息化手段推進解決我市高標準農田“重建設 輕管護”問題。
可視化系統指揮
1.氣象環境監測管理(氣象災害監測預警)
采用該系統實時監控田區不同生長期環境信息,為農業生產管理決策提供支持。通過收集的溫度、濕度、光照、土壤墑情等環境指標進行實時監測,實現作物病害預警,及時防止病害等發生。
2.土壤墑情監測
土壤墑情監測系統能夠全面、科學、真實地反映被監測區的土壤變化,可及時、準確地提供各監測點的土壤墑情狀況,為減災抗旱、施肥灌溉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信息。
3.蟲情災害監測
通過搭建在田間智能蟲情監測設備進行數據分析與統計,判斷該區域作物發生蟲害的趨勢,發出有效預警,提醒相關管理人員以及職能部門提前采取防治措施,為預測和預防蟲害流行提供可靠數據,真正做到防災、減災。
4. 苗情監測
結合作物長勢情況、氣象情況以及土壤墑情和病蟲害情況,實施掌握田區農作物的健康情況,分析長勢并且預估產量。
5. 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
建設智能機井灌溉系統和水肥一體化系統,測量項目區域面積、作物行距、按照基地實際情況設計滴灌或噴管系統方案。對水資源數據,用水情況、灌溉情況等進行科學管理,通過鋪設滴灌帶、噴灌系統、配置水肥一體機,實現水肥自動化。
智慧高標準農田的優勢
通過搭建數字化平臺,將農田、農作物的實時狀況以數字呈現,再通過大數據分析,選出最適合農作物生長、最有利農田可持續種植、最節省農機消耗的方法,從而達到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補齊全程機械化過程中的短板,實現大規模種植的節能、增質、提效。實現涉農數據的共享交換、匯聚融合,構建涉農數據的采集、分析、應用能力,以數據服務產業,帶動農業農村產業發展。
可有效支撐現代農業農村產業布局發展,通過利用物聯網、農業行業的數據應用成果,服務農業新型主體,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水平、降低農業生產風險,提升農業決策效率,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