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薛哥。最近VIP會員群的讀者咨詢辦公樓智能化系統設計任務書,今天分享一下,10幾個子系統,可以參考一下。
此套完整的CAD圖紙素材,VIP會員下載!
****項目建筑智能化設計任務書
辦公樓部分
辦公樓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范圍:
1.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僅需實現必要聯動)
2. 視頻安防監控系統
3. 周界報警系統
4. 室內報警系統(預留報警總線)
5. 電子巡查系統
6. 停車庫管理系統
7. 電梯集中監控及五方對講系統
8. 綜合布線及有線電視系統
9. 通信網絡系統
10. 無線通訊
11. 移動通信信號放大系統(僅需主干路由設計)
12. 信息發布系統
13. 中心機房
與其它設計單位配合
1. 弱電智能化主機房和豎井由土建設計單位負責,若不滿足設備擺放要求或傳輸距離要求,應第一時間將要求提供給項目部;
2. 弱電智能化設計單位須與土建設計單位配合,確保弱電系統預埋預留。
3. 弱電智能化設計單位須與土建設計單位配合確保系統設計滿足給排水、強電等的控制和檢測要求。
4. BA系統設計涉及多個專業的協調與配合,其監控內容及控制策略須與機電各專業的控制要求一致,部分設備自帶機電一體化控制箱的通訊協議必須滿足BA系統統一要求。
5. 弱電智能化設計單位需與電梯供應商配合,確保電梯集中監控及五方對講系統設計滿足要求。
設計深度要求
1. 方案階段
A. 必須保證滿足弱電智能化方案設計階段管控要點
B. 提供方案設計設計說明,并保證滿足本設計任務書
C. 提供所有弱電智能化系統的系統圖
D. 提供所有弱電智能化系統的點位圖
E. 提供樓宇設備監控系統的控制原理圖和點表
F. 提供弱電設備機房布置圖。
2. 施工圖階段
A. 必須保證滿足弱電智能化施工圖階段管控要點(見附錄1、附錄2);當管控要點與國家或當地標準不符時,應以國家或當地標準為準,特別是技防要求等當地規范。
B. 提供弱電系統施工圖詳細的設計說明,說明要滿足本設計任務書
C. 必須提供各弱電智能化系統平面圖、系統圖
D. 平面圖末端點位需根據需求定位
E. 提供弱電機房平面布置圖,電視墻、操作臺大樣圖
F. 提供弱電智能化施工圖設備材料清單和系統造價預算表
G. 施工圖必須滿足弱電智能化系統施工招標要求,并保證標底可控。
設計技術要求(辦公樓)
(一)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該系統由土建施工圖單位設計,弱電智能化設計必須滿足弱電相關消防聯動的要求。
(二) 視頻安防監控系統
1. 點位設置要求:
A. 辦公樓負一層、首層大堂及各出入口設置吸頂固定攝像機
B. 各層走廊設置固定吸頂攝像機
C. 辦公樓地下層、首層及以上各層電梯廳設置吸頂固定攝像機
D. 辦公樓所有電轎廂內設置飛碟吸頂固定攝像機,每部電梯同時設置樓層顯示器
E. 負一層、首層及頂層消防疏散通道(樓梯)設置固定攝像機
F. 通往樓頂(天臺)的所有樓梯通道設置固定攝像機
G. 物業辦公區入口,財務室、出納室入口設置固定攝像機
N、其他參見當地技防辦要求。
2. 技術要求:
A. 前端采用模擬攝像機;
B. 在中控室采用硬盤錄像機和矩陣切換器進行錄像和管理,錄像機采用D1格式,全幀錄像保留30天(或根據當地要求設置);
C. 所有室內(地下停車場除外)攝像機盡量安裝在半球吸頂安裝防護罩內,半球罩不要太大(直徑宜為6英寸左右);
D. 設置UPS,備電滿足4小時(如備用電源引自柴油發電機,備電可以縮短至30分鐘);
E. 系統應自成網絡獨立運行,并可與入侵報警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聯動;
F. 電梯轎廂監控用的視頻電纜(由轎箱到電梯機房)要求包含在電梯廠家提供的隨行電纜內。
G. 攝像機應采用集中供電方式;
H. 必須滿足當地技防設計、驗收標準。
(三) 入侵報警系統
1. 點位設置要求:
A. 辦公樓首層及地下室出入口安裝入侵探測器
B. 變配電室、生活水泵房安裝防侵入報警裝置
C. 物業財務室、出納辦公室安裝防侵入報警裝置,并設置報警操作鍵盤
D. 屋頂水箱安裝報警裝置;
E. 以上A-D項除財務室安裝報警操作鍵盤且能聯網報警至監控中心外,其他由消控中心集中控制
F. 每間辦公室引入報警總線至室內弱電箱
G. 其他參見當地技防辦要求。
2. 技術要求:
A. 防盜報警系統應具備同視頻監控系統聯動功能;
B. 有吊頂區域采用吸頂安裝,無吊頂區域采用壁掛安裝, 探頭選擇需要具有防寵物功能。
C. 系統的防區應無盲區和死角,且應24h設防。
D. 控制、顯示記錄設備應符合下列要求:
a. 系統應顯示和記錄發生的入侵事件、時間和地點。
b. 系統可由控制中心統一進行撤防和布防操作,也可根據具體需求在現場按時間、區域、部位實現通過密碼管理的任意編程設防和撤防;
c. 系統應具有自檢功能及設備防拆報警和故障報警功能。
E. 現場報警控制器宜安裝在具有安全防護的弱電間內,應配備可靠電源。
F. 系統應自成網絡獨立運行,與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出人口控制系統等聯動,具有網絡接口、擴展接口;報警時聲光顯示,手動復位,系統能自動記錄報警信息。
G. 必須滿足當地技防設計、驗收標準。
(四) 出入口控制系統
辦公樓公共區域不設計出入口控制系統
(五) 電子巡更系統
1. 點位設置要求:
A. 暫定設置**個巡更棒、**個巡更鈕;
B. 點位需根據物業保安人員的巡更路線設置。
2. 技術要求
采用離線式巡更系統;必須滿足當地技防設計、驗收標準。
(六) 停車場管理及車位引導系統
與商業共用
(七) 樓宇設備監控系統
1. 控制內容:
a. 新風機組
b. 空調機組監控
c. 空調冷熱源
d. 空調冷熱量計量
e. 送(排)風系統監控;
f. 給(排)水系統監視;
g. 公共照明系統監控;
h. 電梯
i. 配電系統監測等內容。
2. 技術要求
A. 基本要求
a. BA系統與分項能源管理系統(若有)相互開放通訊協議,實現實時數據共享。
b. 監控站主控終端設置在消控中心,監控站分控終端設置在物業工程部辦公室。
c. 系統應滿足物業的集中監視管理和就地管理,提高系統使用效率和可靠性,減少系統故障風險。
d. 系統具有多個工作站聯網的功能,以完成不同分系統間的信息傳輸,實現物業管理對各分系統的總體情況的監測和管理。
e. 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應具備系統自診斷和故障報警功能。
f. 系統采用由管理、控制、現場設備三個網絡層構成的三層網絡結構.
g. 現場控制器(直接數字控制器DDC)應具有的功能:
h. DDC應具有直接數字控制和程序邏輯控制功能,并具有聯網協同工作的功能,在完成初始化、控制程序下載后,具有獨立的工作能力,可脫離中央操作站獨立執行控制任務。
i. DDC必須完全符合RS485、BACNET、LONWORK、MODBUS等開放性技術標準。
j. DDC應具有下述基本軟件功能:比例、比例 積分、比例 積分 微分、開/關、時間加權、順序、算術、邏輯比較、計數器等,對于復雜控制要求的應用場所,還應提供高級控制算法。
k. DDC本身故障時,能自動旁路脫離網絡,并在主控/分控計算機上及時報警并顯示,不至影響整個網絡的正常工作,故障排除后能自動投入運行。
l. DDC應具有操作面板或標準RS232通信接口,以便現場編程或修改其控制參數,同時不影響DDC和整個網絡的正常運行。
m. DDC程序可通過控制室操作站編寫后下載,也可在現場便攜式操作終端或筆記本電腦上編寫。
n. DDC應具有數據通信接口,可接入便攜式操作終端或筆記本電腦,同時具備電源故障保護功能,在系統長時間斷電后應保證不會丟失數據,來電后能恢復正常工作,無須重新下載程控或編程。
o. 為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對群組監控設備不宜采用一臺以上的DDC監控同一工藝流程。
p. 在進行系統配置時點數必需有10%以上的預留。
B. 新風機組監測:
a. 新風機組的監控:
新風機與新風閥應設聯鎖控制,除夏熱冬暖地區外,當加熱盤管表面溫度低于5度時風機停止運行,新風閥關閉,加熱盤管水路兩通閥全開,溫度回升后機組恢復正常工作;
新風機啟??刂茟O置自動控制和手動控制;確認當機組處于樓宇自控系統控制時,可控制風機的啟停;
當發生火災時,接受消防聯動控制信號聯鎖停機;
在寒冷地區,新風機組應設置防凍開關報警和聯鎖控制;
新風機組根據送風溫度與設定值偏差自動調節空調水閥開度,保證送風溫度達到設計要求;
過濾器堵塞狀態,提醒運行操作人員及時清洗或更換;
送風機運行狀態及故障報警。
b. 新風機組的參數檢測:
新風機組應設置送風溫度、濕度顯示;
設置加熱盤管表面溫度過低報警;
設置新風過濾器兩側壓差監測、壓差超限報警;
設置機組啟停停狀態及閥門狀態顯示;
C. 空調機組監測:
a. 空調機組的監控:
空調機組應設置風機、新風閥、回風閥聯鎖控制;
空調機組啟停,設置自動控制和手動控制;
當發生火災時,接受消防聯動控制信號聯鎖停機;
在寒冷地區,空調機組應設置防凍開關報警和聯鎖控制;
根據回風溫度與設定值偏差自動調節空調水閥開度,保證回風溫度符合達到設計要求;
根據送風溫度與設定值偏差自動調節送風機轉速,保證送風溫度達到設計要求;
供冷季當室外空氣焓值低于室內空氣焓值時,自動調整新風閥及回風閥開度,按最大新風比運行;
當室外空氣焓值高于室內空氣焓值時,新風量根據室內CO2濃度控制,但不得高于設計最小新風量,且不得低于設計最小新風量的50%;
新風閥應與風機聯鎖控制,除夏熱冬暖地區外,當加熱盤管表面溫度低于5度時風機停止運行,新風閥關閉,加熱盤管水路兩通閥全開,溫度回升后機組恢復正常工作。
b. 空調機組檢測:
空調機組設置送、回風溫、濕度顯示、趨勢圖;
設置加熱盤管表面溫度過低報警;
空氣過濾器設置兩側壓差的監測、超限報警;
設置風機手/自動轉換狀態;確認空調機組是否處于樓宇自控系統控制之下,當機組處于樓宇自控系統控制時,可控制風機的啟停;
空調機組新、回風閥開度;
空調機組送風機運行狀態、故障報警。
D. 空調冷熱源監測:
冷水機組內部主要運行參數,通過供應商提供的數據總線通信接口,輸入樓宇控制系統并能在控制終端上顯示;
冷熱源設備啟、停順序控制;
根據冷卻水供水溫度控制冷卻塔風機的啟停及調速運行;
計算空調系統冷、熱實際負荷,同時將冷、熱計量值遠傳到能源分項計量系統,自動控制供熱設備投入數量或提出供冷設備運行數量方案;
根據空調水系統供、回水總管間的壓力差或供回水溫差使循環泵變頻變流量運行,但通過冷水機組的最小流量不得低于額定流量的70%,且應在供回水總管之間設壓差旁通閥;
通過氣候補償控制器自動調節供熱設備的出水溫度,采用熱交換器一次水設電動調節閥、供熱鍋爐燃燒器自動分段控火等手段實現;
設置總供冷、熱量計量裝置及分業態、分環路冷、熱量計量裝置,自動計量冷、熱量消耗;
消防水池蓄冷系統采用智能負荷預測方式控制蓄冷池及冷水機組的運行。
冷熱源進出口和空調水系統供回水溫度、壓力及總流量等主要參數監測、冷熱源設備及空調水循環泵、冷卻水循環泵、補水泵等運行狀態監測;
E. 送(排)風機監控:
a. 對風機啟??刂疲荒馨搭A先編排時間程序或與其它設備如空調機組聯鎖動作啟停風機;
b. 顯示出各風機運行狀態及故障報警,并記錄累計運行時間;
c. 系統應與消防系統報警系統的聯鎖,當發生火災報警后,消防聯動應強制停止相關的送風機(或強制改為消防風機);
d. BA 系統實時對風機的手/自動運行狀態進行監視,了解風機的運行狀態。
F. 生活給(排)水系統檢測:
a. 監測變頻給水泵、污水提升泵運行狀態及加壓給水系統的供水壓力;
b. 給水泵、污水提升泵運行故障報警;
c. 給水貯水箱超高、超低水位報警、污水集水池超高液位報警。
G. 公共照明系統監控;
a. 公共區域及地下室照明采用BA系統的分布式控制器;
b. 智能照明系統的控制器應有自動控制和手動控制等功能。正常工作時,采用自動控制,檢修或故障時,采用手動控制;
c. 智能照明按分區時間表程序開關控制;室外照明獨立設置自控器,如有必要應有BA系統網絡連接的通信接口;
d. 照明控制箱應由分布式控制器與配電箱兩部分組成,控制器與其配用的照度傳感器選用現場總線連接方式。
H. 供配電系統檢測:
a. 進線開關、聯絡開關、雙電源(發動機)切換開關設置分、合閘狀態顯示及故障跳閘報警。
b. 變壓器的低壓出線側設置0.4kV零序電流顯示及歷史數據記錄。
c. 設置變壓器線圈溫度顯示、超溫報警、運行時間累計及強制風冷風機運行狀態顯示。
I. 電梯監控:
a. 電梯上下行、故障、停層信號的監視。
b. 具體聯網模式以電梯商提供要求為準。
(八) 電梯集中監控及五方對講系統
1. 點位布置:
根據電梯供應商要求設計電梯集中監控及五方對講線纜敷設路由。
2. 系統技術要求
A. 按照實際設置的電梯,設計電梯集中監控及五方對講系統線纜敷設路由,并提供聯網系統圖;
B. 實施界面:電梯廠家完成電梯機房、電梯轎廂、電梯轎頂、電梯井底坑電話線路敷設,并在電梯機房預留通訊接口,弱電設計需完成電梯井道至消防控制中心的線纜敷設;
(九) 綜合布線系統:
1. 點位設置要求:
A. 辦公樓應采用光纖入戶設計,每戶接入兩根2芯皮線光纜引入多媒體箱;
B. 每間辦公樓配置一個多媒體箱,有線電視為SWYV75-5或RG6線纜一根
C. 物業辦公區域根據家居布置設置信息點,或按每6平米設置1對數據語音點;
D. 消控中心設置2對數據語音點;
E. 門衛室設置2對數據語音點;
F. 主要設備機房按物業要求設置信息點;
2. 技術要求
A. 綜合布線的外網中心配線架均設在運營商弱電設備機房內;
B. 辦公樓的干線光纜均直接敷設至運營商弱電設備機房;
C. 辦公樓戶內網絡布線采用超五類線纜,電話布線采用四芯電話線纜;
D. 物業辦公及自用物業的干線電纜、光纜均直接敷設至物業IT室;
E. 地下室弱電橋架和線槽由建筑設計單位負責設計(建筑智能化設計單位負責深化設計),弱電各施工單位按照圖紙設計要求有計劃的使用地下層的弱電橋架和線槽;
F. 干線子系統所需的電纜總對數和光纖總芯數,應滿足工程的實際需求,并留余量;
G. 有線電視傳輸系統由當地運營單位設計。
(一十)
(一十一) 通信網絡系統
1. 點位設置要求:
A. 物業IT機房設置數據核心交換機、語音程控交換機;
B. 接入層交換機根據物業自用信息點布置及弱電設備布置情況設計;
C. 出售物業不考慮通信網絡系統;
2. 技術要求:
A. 語音交換機具有自動轉接、語音提示功能功能。
B. 若采用虛擬程控交換系統,由物業公司和運營商協商確定。
C. 核心交換機應采用不少于24個光口的三層交換機。
D. 接入層交換機應采用8、16、24口的二層智能交換機,帶網管功能。
(一十二) 無線對講系統
1. 點位設置要求
對講天線應根據建筑特征設置,信號覆蓋率應不小于95%。
2. 技術要求:
A. 頻段分配:4個頻段;
B. 呼叫方式:分頻段全呼;
C. 中繼臺設置:至少設置2個中繼臺,根據項目建筑形式確定放大方案;
D. 采用數字系統,中繼臺為全雙工模式,手持機為數字系統;
E. 覆蓋區域內場強信號大于35vu/m,建筑紅線外小于33vu/m(或按項目當地規定要求);
(一十三) 移動通信信號放大系統
系統具體設計由當地運營商指定的通訊業務服務單位負責設計。(GSM、CDMA、PHS、3G、WLAN)信號放大應滿足項目地現行的行業要求。采用基站直接耦合信號方式的引入信源,設備設于弱電機房。弱電設計單位應完成放大系統主干線槽設計。
(一十四) 背景音樂:
純商業辦公區域不考慮背景音樂系統
(一十五) 信息發布系統
1. 點位設置:
A. 商業區域入口預留信息發布信息點;
B. 商業區域電梯廳預留信息發布信息點;
C. 商業區域手扶電梯口信息發布信息點;
2. 技術要求:
A. 系統采用網絡在線型信息發布系統;
B. 系統具備本地播放、直播、分屏播放、定時播放等主流播放模式;
C. 核心服務器設置于物業IT室,系統平臺應具備基本編輯、剪輯功能,并具備素材庫;
D. 系統可根據物業要求設置分控工作站,由工作站對播放內容進行權限控制;
E. 系統應能支持1080P視頻流暢播放。
(十五) 安防控制中心
與商業公用
最新精品資料介紹
這套弱電資料,匯總了大量的技術文檔,313個PPT方案,279個標準規范,60個設計方案,119份圖紙素材,8套施工圖紙,20套工程量清單,20個施工組織設計,69份visio拓撲圖及圖塊,54個excel表格,完整的施工過程文檔及驗收文檔等等,非常的全面。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