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州天堂爱爱,做爱视频国产全过程在线观看,成人试看30分钟免费视频,女人无遮挡裸交性做爰视频网站

? ? ?

2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2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

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2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

北京科技大學 趙基淮

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2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

安徽農業大學 程瑞

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2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

華中科技大學 曹英豪

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2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

湖南文理學院 楊松銘

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2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

桂林旅游學院 李凌志

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2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

海南大學 黃俊瑋

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2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范佳賓

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2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

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 鄧越

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2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

云南大學 馬國賢

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2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

青海師范大學 拉木卓瑪

編者按

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指導,中國青年報社、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聯合開展的“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推報活動,已連續舉辦14屆。14年來,共產生140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7081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顒右浴扒啻鹤詮?奮勇爭先”為主題,開展以來深受高校師生歡迎,尋訪青年榜樣,弘揚自強精神,在社會上形成了較大的品牌影響力。

活動堅持為廣大青年學生成長成才創造廣闊舞臺和良好發展條件,為“強國一代”營造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一批批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在“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推報活動的輻射和影響下,堅持與時代同步、與民族共命運,高舉“自強不息”的青春旗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

趙基淮:用算法助病人減緩病痛

對于趙基淮來說,聆聽這世界的聲音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他小時候因為一場罕見疾病,導致雙耳聽力障礙,并伴有不定期的失聰、眩暈和嘔吐,是一級殘疾人,只能依靠配戴助聽器和電子耳蝸生活。

“從小雖然聽不到,但這更加明確了我努力學習的目標,因為我知道,這是能夠彌補身體缺陷、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趙基淮說。本科學習結束后,他決定繼續讀研深造,并最終考入北京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計算機技術)專業。

自幼患病但成長于信息時代的趙基淮,有一個“算法夢”。他希望未來能夠在計算機算法方向繼續深造、實踐,并投身醫療領域,通過深度學習和算法等技術手段服務醫學發展,通過自己的能力幫助更多“趙基淮們”減緩病痛帶來的傷害。

在研究生階段初進實驗室時,他便申請進入醫療相關的課題組,跟隨導師參與多個重點項目。

在與北京協和醫學院合作的基于影像分析的宮頸癌FIGO分期自動診斷項目中,他參與設計算法針對CT影像以及PET影像宮頸癌的智能識別,幫助醫生識別宮頸病灶區域,利用信息化手段輔助醫療診斷。

在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合作的基于深度學習的宮頸異常細胞圖像檢測與分類項目中,他參與設計算法對宮頸異常細胞進行智能識別,減輕醫生在進行異常細胞的定位和識別時的工作量。

學習之余,趙基淮繼續服務和他一樣的病友。2015年,他牽頭創建公益病友群,一方面積極解讀疾病注意事項,緩解病友及家屬的焦慮情緒,另一方面通過分享個人事跡,為他們消除迷茫,送去希望。

程瑞:鄉村創客力促老區發展

程瑞是靠助學金開始大學生涯的。

為此,他在學業上不敢有絲毫懈怠。本科期間,他就加入學校實驗室,參與多項省級科技項目,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5篇,獲授權發明專利一項,實用新型專利10多項。但畢業之際,他放棄了企業拋來的高薪橄欖枝,投身農村自主創業。

“一個外鄉學子在異地創業,難度可想而知?!背倘鹫f,但在家人和同學的質疑中,他仍堅持下來,日夜拼搏,勞累過度甚至出現咳血癥狀。

他的公司致力于安徽六安老區農產品品質升級和成果轉化,成功申報和完成了六安市科技項目,項目總經費100萬元,并取得5項科技成果,申報發明專利20項,還吸收了50多名大學生就業,與多所院校共建合作基地、就業見習基地、創新創業基地,年產值1000多萬元。

一路走來,他深知創業不易,積極回饋國家和社會,對接社會資源和學校成果,幫助有夢想的學子在老區創業,最后有20多個團隊留在了老區。他還主動給大學生群體講解創新創業知識,提供比賽和學習指導。

他聯合六安共青團組織及有關單位,深入校園、社區、鄉鎮,組織SIYB創業學員企業提供就業崗位,帶動4000多人次實現就業;會員企業在貧困村建立扶貧車間26個,有效帶動就業脫貧。

創業三年后,程瑞又到安徽農業大學攻讀碩士。在他心里,“只要確定一件事,用心堅持下去,勇于挑戰自己,不怕失敗,在挑戰自我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你會發現發光并非太陽的專利,你就是自己的陽光?!?/p>

曹英豪:科研攻關醫學“卡脖子”難題

曹英豪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的一名博士生,他熱衷于科技創新,并將攻克醫學領域“卡脖子”難題作為自己的目標。

在曹英豪看來,作為生命科學的重要領域,醫學的發展必須依靠科技的引領和推動。他在導師的指導下,發揮自身思路活、協作創新能力強的優勢,組建醫工交叉項目團隊,用實際需求牽引研究,讓科學技術真正從實驗室走出來,走向臨床,服務社會。

此前,他們團隊研發的“一種消化道病灶探測設備”獲得全國和省級創新創業比賽大獎。曹英豪作為項目負責人參加蘇州市高新區領軍人才項目申報,獲評“領軍人才”,得到200萬元人才項目資助,用于消化道腫瘤精準探測設備的進一步研發和轉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積極參與科技抗疫。作為學生第一參與人,他加入學校新冠肺炎應急攻關醫工交叉團隊,針對新冠病人呼吸狀態持續監測困難問題,申請“新冠肺炎應急攻關項目”,研發對平時和疫情時期都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智能監聽設備。項目研究進展順利,并獲湖北省重點研發項目資助。

楊松銘:維和戰場上的中國“金花”

5年,1800多個日夜,這一段軍旅生涯,特別是維和女兵的經歷,讓楊松銘終生難忘。

楊松銘高中時看到電視上的閱兵式,就有了入伍的志向。她2014年考入湖南文理學院,并于大二時攜筆從戎,實現了軍旅夢。

在部隊選拔南蘇丹維和士兵時,她主動報名:“我不是獨生子女,我沒有結婚,也沒有對象?!蓖ㄟ^一道道嚴格選拔,2018年8月,楊松銘成為單位舉薦的唯一一名女兵,成功入選中國第五批赴南蘇丹(朱巴)維和步兵營,也是維和步兵營里年齡最小的女兵。

2018年11月,楊松銘隨部隊來到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她每天都要全副武裝,穿戴厚重的防彈衣和頭盔,和戰友一起執行營區防衛哨、城區巡邏等任務。她充分發揮維和女兵以及英語專業優勢,主動承擔起營隊英語教員、接待員以及報道員等工作。

南蘇丹常年戰亂,當地女性的家庭和社會地位較低。作為維和女兵,楊松銘承擔了女性權益保護官職責,為當地社會治安和女性合法權益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

楊松銘和戰友成功協調處置了多起虐待女性暴力事件,并為受害女性提供醫療援助。2019年3月,她受組織委派參加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國際勞動婦女節大會,11月又參加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反性別暴力活動。楊松銘這朵維和戰場的中國“金花”,為國際女性權益維護發揮了積極作用。

由于圓滿完成了維和任務,聯合國授予她“和平勛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授予其“和平使命紀念章”。

2020年9月,楊松銘退伍復學跟班到湖南文理學院學習。為了盡快適應學生身份和生活節奏的轉變,補齊學業上落下的功課,楊松銘把部隊里敢打硬仗的作風帶到了校園,她把每天的學習時間安排精確到分,課堂上的筆記密密麻麻,課余時間在圖書館總能看到她的身影。

李凌志:兩次見義勇為的退役大學生

李凌志2017年考入桂林旅游學院,2018年響應祖國號召光榮參軍,服役于法卡山英雄部隊,2020年退役復學。

盡管現在回歸校園,但戍守南疆的艱苦歲月讓他得到了歷練,體會到了作為一名邊防戰士的責任與擔當,更懂得了在危急時刻要敢于挺身而出。

2021年8月17日凌晨,李凌志通過家中窗戶發現,一男子趴在木梯上,拿著工具在盜竊路邊的電纜。他迅速下樓,大聲呵斥木梯上的男子。待男子下木梯后,李凌志便上前抓住他,并立即拿出手機報警。

男子害怕報警,奮力反抗,還掏出隨身攜帶的銳器,將李凌志臉部劃開了一道口子,頓時鮮血直流。男子揮舞著兇器趁機掙脫,迅速逃離現場。

“那邊有人偷東西,趕緊別讓他跑了!”渾身是血的李凌志沖進附近一家輪胎店。見此情景,店主和在場的幾個朋友也馬上報警。受傷的李凌志被送往醫院,其臉部、脖子處被嚴重劃傷,最長傷口達14厘米,受傷處縫了30余針。事發后,當地警方將嫌疑人緝拿歸案。

這已不是李凌志第一次見義勇為。2021年4月7日晚,李凌志路過南寧市桂春金浦路口時,突然聽到群眾呼救聲。他迅速沖向現場,發現一輛電動車撞倒護欄上,一名當事人躺在地上昏迷不醒。李凌志憑著在部隊中學到的急救常識對當事人施救,同時撥打了120急救電話。20分鐘后,急救車趕到。正是因為李凌志的果斷行動,挽救了一條生命。

談到兩次見義勇為經歷,李凌志說,沖上去是本能反應,當時并沒有多想。盡管因此受傷,但他仍堅定地表示,“不后悔,因為我是黨員,是退役軍人!”

黃俊瑋: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黃俊瑋出生在一個貧寒的農村家庭,他自幼失去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相信讀書能改變命運,靠著微薄的工資供他讀書。他也很爭氣,于2016年考上了海南大學。

但天不遂人愿,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母親癱瘓在床。黃俊瑋沒有猶豫,選擇休學一年,在家中照顧母親。在他的悉心照料下,2018年,母親病情好轉,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他回到學校復學。

然而,意外再一次降臨,黃俊瑋回校后,母親在家中不慎摔倒,又變成了生活無法自理的狀態。為解決母親的醫藥費和家里的生活費,他再一次提出了休學申請,并把母親接到海口的出租屋里,一邊打工,一邊照顧母親。

賣水果、送外賣、做銷售、發廣告……黃俊瑋要打幾份工,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在打工間隙,他都會回到出租屋里,為母親做一日三餐,喂母親吃飯。每餐結束后,他就放下碗筷為母親按摩,防止母親肌肉萎縮……

“無論如何一定要照顧好母親。”他每個月都會帶母親去醫院復查、拿藥,抬著母親進檢查室、化驗室、透影室。在夜晚,他還要定時起來給母親翻身、倒尿……這樣的生活,一堅持就是三年。

但命運似乎對他格外殘忍,2020年12月16日,他在打工后回到家中,發現母親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币贿B串的痛苦遭遇,并沒有把黃俊瑋打垮。他與小伙伴共同創立了家庭維修平臺,從事專業、高效、共享的上門維修服務,并在學校的幫助下,于2021年2月重返校園。

范佳賓:把部隊優良作風帶回校園

范佳賓是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生,曾于2015年9月入伍,在服役期間他參加了中印聯合軍演集訓隊、2017年洞朗邊防管控任務。

“我要把部隊優良的作風和品格貫穿到學習和生活當中。”退役入學后,他十分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堅持理論知識與學科實踐相結合,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還獲得了國家獎學金。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第一時間投身抗疫一線,成為一名社區防疫志愿者。其間,得知長壽湖子竹村小石壩和奉節朱衣鎮的水果因疫情運輸不便,出現滯銷情況后,他第一時間利用所學知識和網絡平臺為果農搭建銷售渠道,解決了近10萬斤的積壓水果,還自掏腰包訂購了200斤橘子,送給堅守在抗疫志愿服務崗位的戰友。

2020年暑期,他組建的社會實踐團在重慶市南川區木涼鎮、豐都縣包鸞鎮開展了新時代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問題的調查研究,通過實地走訪、與養殖戶交流、進入鎮政府和村委會學習,深度了解了當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發展舉措與建議。

他還積極投身校園青少年之家建設,參加各類志愿服務,依托“青少年之家”和“城鄉市民學?!钡容d體,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80余場次,服務青少年1.4萬余人次。

此外,他探索打造“五位一體”特色志愿服務項目集,發揮各專業的服務優勢,開展各類公益服務活動,直接服務對象(校內外)累計達50多萬人次,目前已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管理和服務體系。

鄧越:腦癱女孩憑實力叩開國家隊大門

因為早產缺氧,鄧越一歲時被確診為腦癱,行走極為艱難。童年時,她曾接受過兩次復雜手術,卻收效甚微,直到游泳康復的出現。在浮力作用下,鄧越可以完成許多陸地上做不了的腿部動作。憑借天賦與勤奮,鄧越于2013年入選四川省殘疾人游泳隊。

每天訓練6-8小時,游五六千米,累哭是家常便飯,但她的努力沒有白費,2015年,鄧越在第九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狂攬兩金三銀,并打破一項全國紀錄和一項世界紀錄,用實力叩開了國家隊的大門。為備戰2016年里約殘奧會,鄧越在北京經歷了長達10個月的封閉集訓,最終在里約拼得一銀一銅。

作為運動員,鄧越摘得了40多塊國內外游泳賽事的獎牌。常年訓練備戰,讓鄧越遠離了課堂,但求知的渴望從未在她內心熄滅。閑暇時,鄧越堅持補習文化課,并于2020年考上了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

“在國外比賽時,正是這條語言的紐帶,拉近了我與世界的距離。”學習語言沒有捷徑,教室里,她總是最早來、最晚走;圖書館里,也常能看見她背單詞、練聽力、做筆記的身影。

經過一年的大學學習,鄧越對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規劃。目前,她已成功申請赴波蘭留學攻讀本科,學習中歐跨文化研究專業。對于殘疾人的身份,鄧越從不避諱,她愿意把這段痛苦的經歷化作溫暖的光束,去照亮更多殘疾人朋友的生活。

2020年10月,鄧越開始參加全國無障礙體驗官培訓,利用業余時間走訪全國各地,調研無障礙設施的使用情況并形成報告,為殘障人士擁有更便捷的生活貢獻力量。

馬國賢:為“獨龍娃娃”打造美育教室

馬國賢是西部計劃云南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曾于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云南省獨龍江鄉支教服務。

教學工作之余,他走遍獨龍江6村18組,開展家訪、推廣普通話等工作。他逐漸發現,由于單親、留守、年幼即進入寄宿生活等諸多現實原因,當地學生的心理問題較為突出,“感覺他們的認知水平和求學欲望比較薄弱?!?/p>

2018年12月,馬國賢設計美育課程,希望用藝術治愈孩子們的心靈。他自發籌款3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同時與當地學校課外活動資助相銜接,對當地美術教師進行系統培訓。

他們的美育課程以云南非遺蠟染、扎染為主,包括創意繪畫和手工等多種形式的美術體驗,將獨龍族文化元素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主要表達內容,讓孩子們在藝術創作中盡情表達心境,滋養孩子們的審美態度和價值取向,促進扶貧扶志。

項目落地時正值獨龍江嚴冬,面對長時間的大雪封路、通訊電力中斷等阻礙,馬國賢克服種種困難,于2019年3月25日為當地學校建立起“非遺創意美育教室”。

2019年6月,他將學生的作品裝了滿滿兩個大行李箱帶出大山,在昆明市云南大學東陸園舉辦了“秘境獨龍——獨龍江鄉非遺工藝師生作品展”,展示了近200幅“獨龍娃娃”的特色作品。

2021年7月,他再到獨龍江,看到教室墻上又增添了新的美術作品,他感動不已,也讓他更加堅定好好學習,砥礪前行。

拉木卓瑪:小小年紀扛起一個家

拉木卓瑪是一名來自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銀草原的姑娘,她的父親是一位殘疾人士,家里僅靠母親一人務工維持生計。

7歲那年,在拉木卓瑪還有兩天就可以去小學報名入學時,一場車禍卻讓她的家庭雪上加霜,父母都受了傷,母親的傷勢嚴重,家里唯一的經濟來源也斷了。年幼的拉木卓瑪決定放棄上學的機會,留在家里照顧父母。

此后的一年里,小小的拉木卓瑪扛起了一個家,由于母親無法下床,她幾乎包攬了媽媽一切的日常需求:洗衣、做飯、為媽媽打洗臉水、倒尿盆……

一年后,父母逐漸康復,拉木卓瑪才如愿走進校園,她也因此更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讀書格外勤奮。中考那年,拉木卓瑪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海北州第一高級中學

步入高中,她更是鉚足了干勁。高三時,為了抽出更多的時間看書,她晚上還在一個廢棄的小衛生間里學習,因為那里沒有人打擾她,她有時候甚至坐著就睡著了,醒來又繼續讀書。

山東援青干部得知拉木卓瑪的家庭經濟困難,與她結成了一對一幫扶對子,為她減輕了后顧之憂?!皬哪菚r起,我的夢想就是當一名人民教師,去幫助更多像我這樣的學生改變命運?!?/p>

2019年,她考上青海師范大學英語專業,開啟了新的生活,但她學習上的拼勁一如既往。她是學院里第一個過英語四級的人;參加學校了創新創業實踐項目并成功立項,赴青海大學參加城北區創新創業比賽;今年暑期,她又主動學習視頻剪輯、圖片編輯等新媒體工具……

“經過一步步的努力,我覺得離自己當人民教師的目標越來越近,我期待夢想照進現實的那一天。”拉木卓瑪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12月23日 04 版)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5日 上午11:22
下一篇 2024年4月5日 上午11:29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