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黃守道(右一)在指導調試設備。通訊員 攝
全媒體記者 余蓉 王智芳
【名片】
黃守道,男,中共黨員,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海上風力發電裝備與風能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9年獲湖南省首屆“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2023年,榮獲“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稱號。
【故事】
因一臺廢舊拖拉機,他與電機技術結緣;畢業10多年后重返校園潛心科研、教書育人,他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電氣領域高層次人才。
“不要讓工科學生光寫論文,更要學會解決實操問題。”9月4日,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內,黃守道和記者聊起了他的為師之道。
從事教育工作27年,他嚴謹對待科研,真誠對待學生。正如他的在讀博士生黃曉輝所說:“老師幫助我們在實踐項目中錘煉自己,使我們不僅學業取得進步,人生也得以成長。”
嚴謹治學,用心鉆研從教之道
黃守道從小愛鼓搗,尤其是機器里面繁雜的電路,他總想搞清楚。“讀中學時,我自己搗鼓,把村里壞了的拖拉機修好了。”黃守道說,這引發了他對電機技術的強烈興趣。
1979年,黃守道考入湖南大學電機系,選擇繼續“和電機打交道”。1983年畢業后,他被分配到湖南電機廠工作,在生產一線從事電機研發工作。1995年,當得知母校缺乏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他選擇回到母校任教,堅守至今。
“我們應該從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出發,課程設置也是依據這一出發點決定的。”黃守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國家、企業科研項目,在科學實踐中育人,在技術創新實戰中成才。
言傳身教,黃曉輝對此深有體會:“老師比我們年輕人更有干勁,只要不出差,他基本上都待在實驗室。遇到項目關鍵期,他也會和我們一起熬夜。”在學院辦公室、會議室,全國各地電氣學科學術交流會場,都可見到黃守道忙碌的身影。
傳道、授業、解惑。黃守道秉持嚴謹治學,對學生負責、對職業負責的態度,培養出一大批專業基礎扎實、實踐能力過硬的優秀電力工程人才。
潛心學術,帶領學生勇攀科研高峰
作為一名大學教師,除了教書育人之外,黃守道還致力于為學校、師生搭建更廣闊平臺。他認為:“一流學科建設和一流人才培養相輔相成,一流學科建設是根本。”
早在2000年,黃守道牽頭成立了“電力電子與電機系統”學術小組,團隊成員僅3名副教授、2名講師、4名碩士研究生。經過20余年的努力建設、發展,研究團隊現有38名固定成員,包括13名教授、16名副教授,并涌現了一批高層次人才。
黃守道瞄準風力發電的技術前沿,聯合企業組建產學研團隊,歷經10多年艱苦攻關,發明了大型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強振動抑制、低風速啟動、寬風域高效運行關鍵技術,在一些行業龍頭企業應用。2010年,他帶領團隊研制出5MW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成為當時國內海上單機容量最大的風力發電機,并在之后的運行中經受了尼伯特、莫蘭蒂等多次超強臺風的極限考驗。
2022年,他作為實驗室主任,主持“海上風力發電裝備與風能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工作。實驗室于今年順利通過重組評審,成為目前風電領域唯一的全國重點實驗室。
黃守道說,他和團隊仍繼續堅守在風力發電最前沿,還將在“大規模海上風電機群服役全周期質量評估與調控技術”和“超導風電制氫一體化關鍵技術”開展深入研究,志在讓海上“大風車”“吹”出更多電。
本文來自【華聲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