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陳建
通訊員 鐘三軒
4月15日,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第三十一屆、三十二屆頒獎大會暨第十一屆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在湖北武漢舉行。18名院士、數十位國內頂級學者、專家以及500余名嘉賓出席會議。極目新聞記者獲悉,近年來中建三局研發經費投入年增長率均超30%,自主研發了“工程指揮中心”“零海拔屋”“橋梁造塔機”“地下造隧機”“智能清淤機器人”等硬核裝備,被譽為“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典型”。
此次大會由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中國鐵道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中建三局承辦。其中,本次第十一屆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以“大跨橋梁與空間結構、深埋特長隧道建造技術”為主題,旨在更好地服務重大工程建設。論壇上,中建集團首席專家、中建股份副總工程師張琨作了“智能建造技術創新與實踐”主旨報告。
近年來,中建三局始終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全方位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建設了世界跨度最大鋼桁梁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公鐵兩用大橋——荊州李埠長江公鐵大橋;全國首條深層污水傳輸隧道——武漢大東湖核心區污水傳輸系統工程PPP項目;海拔4000米的“世紀性戰略工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高原項目等,基礎設施項目合同額連續7年突破1000億元。
空中造樓機
在武漢長江主軸核心段,依托中建三局自主研發、全球首創的“空中造樓機”,高386米的武漢長江中心主樓拔節生長,目前已沖出地面173.9米,建成后將成為武漢長江南岸的閃耀明珠。
“空中造樓機”首次實現大型塔機與模架集成,工人們在其全封閉平臺內可同時進行4層核心筒立體作業,形成一個功能齊全、綠色安全的“移動建造工廠”,可達3天一個結構層的施工速度,縮短20%工期,能抵抗14級颶風,助力武漢綠地中心、北京中國尊20座逾300米的摩天大樓(其中400米以上11座)沖破云霄,奠定中國超高層建筑施工技術在世界的領先地位。
近年來,“空中造樓機”先后登上央視《大國重器》《大國建造》紀錄片,作為房建領域唯一裝備入選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推薦目錄(2020年版)》。
這是近年來中建三局勇當建筑業原創技術策源地,持續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以2021年揭牌投用中建三局工程指揮中心為例,其由客戶來訪宣傳中心、決策指揮調度中心、企業經營分析中心、預警告警風控中心、運營賦能服務中心組成,擁有全景監控、會商系統、單兵巡檢、遠程協同等功能,可對海內外近2000個項目實時監測、遠程指揮,及時響應業主需求,保障工程優質履約。
智慧裝備的另一代表就是“零海拔屋”,功能齊全,可滿足多人群的長期辦公、生活、醫療等需求,能在30分鐘內將海拔4000米的人居環境指標調節至“零海拔”水平。可實現“搭積木”建造,2層18個模塊的300平方米高原宜居建筑群,僅用3天就可拼裝建造完成。艙體每平方米承壓能力達5噸以上,建筑群每小時漏氣率僅2.7%,遠低于高壓氧艙規范值。還可自主控制增壓補氧和氣流組織。并通過光伏發電和余熱回收等技術,實現“零能耗”運行。
零海拔屋
據統計,中建三局近年來累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15項,主、參編國家及行業標準69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356項,詹天佑大獎33項,授權國家專利4466項,其中發明專利1333項。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