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做了幾個月的動物實驗,得到多個顯著性差異結果,那你知道怎么科學地報告這些結果嗎?
準確報告實驗步驟和動物使用情況在研究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并有助于后續研究的再現性和轉化到臨床應用。
近年來,動物實驗報告在各期刊所占比重越來越大,但有研究顯示國內動物實驗報告存在較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我們國內普通期刊對論文中實驗對象的描述似乎沒有SCI期刊那么詳細規范,部分作者因此養成了對材料與方法介紹粗放的習慣,這種習慣用于SCI論文寫作就會吃虧。
如一位博士研究生在一篇關于豬的流胃液研究的論文的材料與方法部分中這樣描述用于實驗的豬:“Five pigs were purchased from a farm and treated before experiment.”隨后就描述怎樣抽取流胃液檢測。
這里,作者沒有交代:
①豬是從哪里買來的,讀者無法知道作者所購的豬是否具有代表性。
②實驗用豬被買回來后接受處理(tent)或調理適應(acclimatization)的過程,如:存放實驗豬的圈舍規格、光照時間、環境溫度的控制等,為了調節豬的生理指標而設計的豬飼料的配制、喂飼料的方法,等等。這些都沒有交代,讀者不知道豬是在怎樣的生理條件下接受實驗的,這不符合SCI論文關于動物實驗描述的要求。
③還有一點沒有交代,而且在SCI論文里必須交代:只要用動物做實驗,就要在實驗之前向當地有關動物保護委員會提出申請,并得到批準,并且說明整個實驗操作和對實驗動物的保護措施均符合本國政府制定的動物實驗保護條例。論文里的實驗動物該怎么寫?
01 中文期刊對實驗動物描述的要求
中文期刊通常會對實驗動物描述的要求作特定說明,主要分為兩種,內容大同小異。
其中一種,如《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醫藥導報》《藥物不良反應雜志》《中華醫學雜志》《中國醫藥生物技術》等期刊對論文中實驗動物描述的要求:①品種、品系及亞系的確切名稱;②遺傳背景或其來源;③微生物檢測狀況;④性別、年齡、體質量;⑤質量等級及合格證書編號;⑥飼養環境和實驗環境;⑦健康狀況;⑧對動物實驗的處理方式。
另一種,如《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中華實驗外科雜志》《中華內科雜志》《北京中醫藥》《疑難病雜志》等雜志對論文中實驗動物描述的要求:①品種、品系描述清楚;②強調來源;③遺傳背景;④微生物質量;⑤明確體質量;⑥明確等級;⑦明確飼養環境和實驗環境;⑧明確性別;⑨有質量合格證;⑩有對飼養的描述(如飲料類型,營養水平,照明方式,溫度,濕度要求);?所有動物數量準確;?詳細描述動物的健康狀況;?對動物實驗的處理方式有單獨清楚的交代;?全部有對照,部分可采用雙因素方差分析。以《中華醫學雜志》為例:
02 國外SCI期刊對實驗動物描述的要求
著名學術刊物一般由發達國家的學術團體主辦,這些發達國家的法律比較健全,涉及實驗動物的規章制度較多,為了避免科學或倫理的沖突,保證刊物的權威性,多數刊物都對實驗動物的應用作了嚴格的要求。
SCI對實驗動物描述的要求比較少看到像中文期刊那樣做出特定說明,但長期形成的共識與中文類似。
另外,論文中語言表達準確與否也是評判論文質量的標準之一。具體可參考《實驗動物 術語》(標準號:GB/T 39759-2021)的內容。
目前NATURE和CELL等雜志對動物實驗的撰寫要求直接參考ARRIVE 指南,若是我們能夠在動物實驗的設計和執行階段及早學習和了解ARRIVE 指南,則能避免實驗設計和結果報告中存在缺陷,以及投稿階段遇到麻煩。
什么是ARRIVE指南?
ARRIVE (動物研究:體內實驗報告) 指南是由英國國家實驗動物替代、優化和減少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the Replacement, Refinement and Reduction of Animals in Research, NC3Rs)創設,旨在通過提高動物研究設計,分析和報告的質量,使報告的信息量最大化并將不必要的研究減至最低程度。
該指南最初于2010年發布,并得到多家科研雜志、主要的資助機構和學術團體的贊同。
2020年7月在PLOS Biology雜志上發表更新后的指南——ARRIVE 2.0。該版本提供了易于閱讀的表格,其中給出了必要和推薦的要求,以改進基于動物實驗的研究。
為了確保最關鍵的問題最先被關注到,這部指南的清單條目按優先級劃分為了兩部分,每一部分的條目之間沒有等級之分。在動物實驗研究報告中,充分報告兩部分內容是最佳的。
該指南適用于任何與活體動物相關的研究,從哺乳動物到魚,也包括無脊椎動物,涉及了生命科學全鏈條。
指南在整個動物實驗研究過程中都是有用的
(1)在動物實驗研究的計劃期間:指南及其解釋與說明文件,對活體動物實驗的設計、減少偏倚、樣本量估算以及統計分析等方面提供了建議,以幫助研究人員設計嚴謹和可靠的實驗。
(2)在動物實驗研究的實施期間:參考指南有助于讓研究人員將研究方法的重要信息記錄下來,這些信息將在后期稿件撰寫時有用。
(3)撰稿時:在寫作時可使用該規范進行核查,可以有效地提高動物實驗設計,可確保動物實驗所提供的信息被充分地評估和利用,以促進基礎研究評審過程的完整性和透明化。
(4)投稿時:確保所有研究相關的信息都具備,以評價該研究。在投稿SCI文章過程中,我們時常會被問及關于動物研究中的一些信息,有些信息將成為是否投中文章關鍵,特別是在實驗設計方法上。最后,實驗動物真的為我們人類醫學的發展貢獻了非常多,無論是日常普通的破傷風針,還是高端的腫瘤靶向藥,它們的研發過程都犧牲了不計其數的小生命。希望大家做動物實驗的時候朝著規范、無痛的方向做最大努力!
參考來源:[1] The ARRIVE guidelines 2.0: updated guidelines for reporting animal research[2] 科技期刊對實驗動物描述要求的調查分析及其規范建議,李繼平等,2016[3] 實驗動物不會寫?看這一篇干貨就夠了!(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wXREfeIqM0pU_AUaS3DuqQ)[4]. 實驗對象描述的標準是什么?(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MGuhcv0vG7KXEou1STGpzg)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