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學是生物醫藥學科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是生物醫藥相關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連接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3大產業的重要橋梁紐帶。近日,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公布了2023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擬立項項目清單,全市共12項入選,華東理工大學2個項目位列其中。
上海市2023年“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擬立項項目清單(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圖源:上海科技
合成生物學以嶄新的思維方式和強大的創造力開啟了生命與非生命的對話,而且通過與數理科學的“定量概念”、工程科學的“設計概念”、合成科學的“合成認知概念”等理念和策略交叉融合,推動生物學向工程科學轉化。
上海市正在搶抓先機,抓緊以產業、人才和政策優勢,在合成生物這一高端制造業發展重要引擎上加速布局與發力。今年10月16日,在2023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開幕式上,《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創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產業集群行動方案(2023-2025年)》正式發布;11月,上海市合成生物產業協會宣告正式成立。
回望歷史,上海在“造物”領域的優勢清晰可見,而坐落于上海的華東理工大學作為我國最早從事生物工程相關教學與科研的單位之一,長期以來依托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平臺,聚焦生物技術工程化與產業化中的關鍵科學問題,著力開展生物制造的源頭創新、技術突破和成果轉化應用,為推動我國生物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如何將構建的菌株實現工業規模的高效生物制造,是合成生物學產品產業化的瓶頸之一。針對這一問題,華東理工大學與青島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了新型研發機構——華東理工大學青島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研究院建立了合成生物學成果轉化平臺和高效生物“智造”技術,為合成生物學產品的產業化落地和生物制造企業提質增效提供技術支撐。
研究院科研團隊在國內外生物制造技術方面具備豐富的技術與市場資源,業務領域涵蓋傳統生物發酵產品、現代生物醫藥產品和大健康領域產品。團隊與國內外200余家生物技術頭部企業和研究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為企業新增產值超200億元,同時培養了大批核心專業技術人才,為推進我國生物技術的產業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和人才支撐。
多年以來,華東理工大學為國家培養出以楊勝利院士、李永舫院士、劉昌勝院士為代表的1萬余名具有扎實工程學基礎和生物學基礎、注重實踐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優秀人才。
近年來,學校不斷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2020年,生物醫藥(工科試驗班)獲得教育部批準,并于 2021年獲批首批教育部生物醫藥現代產業聯合學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和生物工程學院聯合開展“應用化學與生物科學”雙學士學位項目,培養復合型人才。
合成生物學作為引領生物技術產業化和實現綠色生物制造的顛覆性前沿技術,將催生“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成為各國科技創新的必爭之地。面對新的發展機遇,華東理工大學將繼續為支撐服務我國生物產業變革、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關注“華東理工大學本科招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華東理工大學新聞網、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官網、華東理工本科招生網、上海科技、科學出版社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