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國家“十四五”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強調加快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為高校文科科研項目實現規范化、科學化管理和高質量新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文科科研項目管理應從“點、線、圓、層、面、體”多維發力,進一步提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水平,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點”——重難堵痛、靶向發力。厘清把握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發展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堵點、痛點,是靶向發力、協同攻關的基本前提。首先,高校文科科研管理部門要重點關注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專任教師科研隊伍、省部級以上高級別課題以及項目化管理的關鍵時間節點。其次,要倡導師生聯合攻關,培養提升研究生的學術能力是發揮師生學術共同體效能的有效途徑。再次,文科科研項目應廣泛開源、變“堵”為“疏”。最后,高校分類考核中排名相對靠后的科研指標是制約高校發展的短板和痛點,因此要教、科、研等協同發力,逐項攻堅。
“線”——立結并重、精細管理。高校文科科研管理部門要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以及項目管理的信息化和數智化水平。優化科研管理系統和管理模式,升級科研管理信息系統,有助于打破行政條塊分割的數據應用界限,避免重復建設、系統分割、資源浪費,科學有效提高文科科研項目的管理績效。
“圓”——項目閉環、績效兜底。閉環思維是始終貫穿于文科科研管理部門的科學有效管理理念,是提高項目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高校文科科研管理部門運用科學的閉環模型和專業的項目管理工具,將項目管理結構化、信息化、數智化,有助于激發研究人員的內生動力。與此同時,要發揮科研評價體系的作用,把改革績效考核作為兜底措施,將課題按期結題率列入目標考核指標體系,加快項目流轉,以根治“重立項輕結項”痼疾,引導學術創新,促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層”——項目分層、人員分類。社科規劃類和教育人文社科類這兩大項目序列是縱向科研立項突破的兩個方向。每一個序列都由“國家—省—市”“重大—重點—一般—青年”等不同層級的項目構成。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校內主體是專任教師、輔導員、部分行政人員和研究生。高校文科科研管理部門應根據申報人員的特點和級別,精準推送宣傳相關課題,做好人員導流,以減少“塞車”或“空路”現象。
“面”——開疆拓土、橫邊縱頂。項目數量限制和選項不足是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申報“擁堵”的主要原因。高校文科科研管理部門有必要在課題項目遴選方面開疆拓土,廣泛探索申報資源。縱向課題重在級別,橫向課題重在挖潛,智庫建設重在實效。要積極對接科研主管部門、地方政府以及合作企業,推動重點領域人才、團隊、平臺、項目、成果等方面的資源配置,以平臺化、項目化、一體化方式推進政校企密切合作,產學研深度融合。
“體”——全科全域、交叉文理。科研項目管理不僅僅是文科科研管理部門的單兵作戰,而是科研管理部門同各學院(部)、系(專業)、所、團隊、平臺、相關職能部門等的協同作戰。高校文科科研管理部門應積極打造學術共同體,凝聚全校、全員、全科、全域力量,大力做好文理交叉、學科滲透、聯合攻關、融合發展;要以學科交叉融合為推手,打破制約知識、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流動的壁壘,開展校內外專家跨學科研究的定期交流,提升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創新水平。
站在繁榮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歷史發展方位,高校文科科研管理要實現高質量新發展需通過“點—線—圓”盤存量,向存量要質量;通過“層—面—體”保增量,向增量要體量,構筑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共同體,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中擔負起歷史使命和時代擔當。
(作者單位系青島理工大學)
《中國教育報》2024年01月08日第6版
作者:郭印 劉明強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