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太原10月25日訊(實習記者劉迎春)近日,山西農業大學在陵川縣丈河村舉辦農業院校服務鄉村振興論壇暨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行動總結會,總結學校開展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取得的成效。
山西農業大學作為我省“三農”領域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主要力量,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時代使命。從2019年開始,山西農業大學高位推動、主動作為,深入研究、充分論證,舉全校之力,統籌校內外力量,從我省鄉村地域的多樣性、系統的差異性和發展的動態性出發,對接特優農業戰略,選定應縣望巖村、定襄縣橫山村等8個村,探索實施“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行動”,形成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新模式。
在應縣望巖村,對接我省“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范區建設”戰略,聚焦生態畜牧與果菜一體化康養農業科技示范,從奶牛、肉羊、苜蓿、玉米、果蔬等產業入手,實施系列示范推廣項目,探索生態畜牧產業文化村和生態康養小鎮建設路徑;在定襄縣橫山村,對接我省“優質雜糧示范區和國家級雜糧產地交易市場”戰略,突出支部共建,強化科技支撐,重點實施雜糧產業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扶持西瓜、甜瓜等特色優勢產業,建設以功能雜糧為亮點、瓜菜產業為特色、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科技示范村;在祁縣西六支村,對接國家“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深入推進黨建引領促鄉村振興,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開展現代設施農業園區建設和優良新品種的示范與推廣,打造櫻桃、葡萄、番茄、草莓、玉米大豆套種等特色優勢產業,建設以設施農業為支撐、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科技文化示范村;在陵川縣丈河村,對接我省“農村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建設”戰略,探索鄉村振興建設路徑;在萬榮縣閻景村,對接我省“山西運城水果出口平臺建設”戰略,突出果業技術集成示范,建設觀光旅游農業項目,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樣板村;在汾西縣段村,以特色牛羊產業提檔升級為切入點,通過養殖區規劃、基地建設、養殖新技術示范推廣、鄉土人才引育、科技小院、科普教育等舉措,著力打造主導產業突出、發展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在霍州市馮南垣村,整合校院力量,支撐有機旱作農業、設施農業、油料景觀和霍州年饃等產業升級,打造以有機旱作、特優農業、紅色研學游 康養文旅游為支柱產業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在上黨區振興村,校地雙方簽訂共建協議,制定示范村發展規劃,依托人才科技優勢,探索資源型鄉村轉型發展的振興新路。
通過4年多的項目實施和建設,為山西乃至全國各類型鄉村振興的發展蹚出了新路。
(責編:candy)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