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第四軍醫大學提高軍事醫學創新對戰斗力貢獻率
一批創新成果服務戰場緊急救治
本報訊 特約記者張智軍、通訊員王立報道:擔負多項軍隊重大研究任務、數次參加跨兵種衛勤演練的第四軍醫大學,新學期伊始,召集一線科研人員進行衛勤力量建設大討論,把脈會診聯合作戰衛勤保障難題,探索現代化戰救技能等課題,提高軍事醫學創新對戰斗力的貢獻率。
緊貼軍種建設需求發力。著眼新組建部隊保障需求,依據前期深入軍兵種部隊調研情況,重新構建航空航天醫學、軍事心理學、軍事口腔醫學、野戰內外科學等13個軍事醫學學科群,瞄準作戰方向實際衛勤需求規劃學科研究方向,確立衛勤力量建設目標系、路線圖。抽組24個課題組圍繞單兵自救裝備、飛行疲勞監測預防、戰場環境損傷防護等展開攻關,研發的新型軍醫戰救背囊、微型便攜式多功能自控輸液器、新武器防毒面具,在衛勤保障演練中初顯戰力。
瞄準現代戰爭要求突破。加快模擬未來戰場的新型衛勤基地建設,圍繞一線救治、遠程會診、傷員后送等要素環節,展開實兵實裝實情訓演,推廣應用高仿真戰創傷模擬人、“電子眼”錄像設備等信息化裝備,動態監測和復盤評估衛勤演習,加大組訓科技含量,破解演練分離、訓戰脫節頑疾。該校還針對現代戰爭新型武器大量涌現的實際,啟動了“新型武器損傷與防護研究及應用”項目,相關研究已取得重大進展。
借助軍民融合發展提速。該校先后與多家科研單位合作交流,在人才培養、平臺建設、裝備研發上共建共育,牽頭成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研制的人源化修飾型抗體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國家1類新藥獲批進入臨床。他們與某高校共同研發的野戰條件下口腔治療智能機器人,在后方專家指導下,可自行確定頜面傷員牙齒缺損的最佳修復方案,現地完成救治,在依托國家創新平臺提升軍事醫學保障能力上邁出堅實步伐。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