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春理工大學
供稿:科學技術研究院
日前,2019年度吉林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公布,我校共有11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3項。
本次評選中,以我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獲獎8項,其中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吉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國際合作獎1項。
在獲得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項目中,張心明團隊研制的“結構特征量靜態參數測試技術及其設備”,研發了系列質心偏心測試設備和轉動慣量測試設備,突破了多個結構特征量測試的關鍵技術;付躍剛團隊研制的“仿生光學技術及應用”項目,完成了寬譜段、大視場龍蝦眼光學系統的優化設計,總體研究為國際先進水平,產品進入實用化。
在獲得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的項目中,趙海麗團隊申報的“嵌入式偏振態測量儀”項目,在國內首次研制出非機械調整條件下激光偏振特性測試類儀器,部分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韓太林團隊開發的“激光數字掩模印刷電路板圖形轉移系統”,以數字微鏡陣列為空間光調制器件,用調制后的405nm激光曝光基底上的光刻膠,獲得的曝光圖形與印刷電路板圖形一致,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
李平團隊研制的“基于無線激光傳輸的局域物聯通信組網技術”,利用無線激光傳輸與射頻通信相結合的手段,提升物聯網絡主鏈路與支路的通信效率,獲得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在吉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獎項目中,蔣大勇團隊研制的“氧化鋅基紫外光電探測器的性能調控及機理研究”,首創三明治結構的氧化鋅基紫外光電探測器,實現器件性能的精確調控,并獲得光生載流子的雪崩效應,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劉萬強團隊研制的“Ti基準晶復相材料電化學儲氫特性的研究”項目,在新型Ti基準晶儲氫合金的設計、制備和性能優化等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取得了創新性成果,有效改善合金電極難活化、室溫容量低、循環穩定性差等問題,獲得吉林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國際合作獎獲得者彼得約翰布萊斯頓克羅斯教授是英國華威大學工程學院教授,我校“微納操縱與制造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致力于光學檢測技術研究,在數字全息顯微術等領域獲得多項成果。
此外,以我校為第二完成單位獲得吉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以我校為第四完成單位獲得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