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發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一名女子為了自家車隊的利益,竟偷偷給6輛交通執法車裝上了GPS定位器,此事一度上了熱搜。記者了解到,大連市一男子為了報復別車,竟然在對方車上安裝定位器。近年來,定位器的濫用引發大家對于侵犯個人隱私的擔憂。不少人好奇,定位裝置是哪里來的?未經同意在他人車上安裝定位器,違反哪些規定?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事件1 女子給6臺執法車安GPS
為了躲避交通執法檢查,女子朱某竟動起歪腦筋,先后在6輛交通執法車上安裝GPS定位器,“監控”交通執法人員動向……前不久,湖北襄陽市襄州區公安局網安大隊接到報警稱,交通綜合執法大隊在檢修執法車時,發現車輛底盤多出一個黑色小方盒,進一步檢查后確認為GPS定位裝置。
民警通過調查發現,該單位的11輛執法車中,有6輛被安裝了GPS定位器,民警通過GPS定位器的電話卡,很快鎖定了嫌疑人朱某。據嫌疑人朱某交代,自己名下有一個運輸車隊,為躲避執法人員檢查,想到了給執法車裝定位器,通過手機APP精準掌握執法車輛的位置,通知車隊司機繞開執法車輛。
經查,朱某在2023年6月,以每部350元價格網購6部帶有磁吸功能的GPS定位器,趁執法車后半夜在襄州站停放時,先后3次在6輛執法車上安裝。朱某因阻礙國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被依法行政拘留8日,并處500元罰款。媒體對此事進行報道后,迅速在網絡上引起關注。
事件2 男子給“仇人”安定位器
記者了解到,汽車GPS定位儀追蹤器設計、研發的出發點,更多是幫助管理車輛,定位查詢車輛的位置,進行防盜追蹤。一些汽車運輸公司、公共交通公司也能根據GPS定位器提供的數據來進行車隊管理調度、數據管理和數據分析,實現交通的智能化、現代化。然而,如今確實有一些人利用GPS定位功能動起了歪腦筋,將其偷偷安裝在目標車上,隨后做一些不好的事。記者了解到,我市也曾有人利用定位器從事不正當行為。
2019年,住在甘井子區的張某,稱他駕車途經大連市自然博物館時被一輛吉利博越吉普車別停,因心有不滿,他便記住該車輛車牌號碼。隨后,張某采用開車跟蹤、安裝定位器的方式,于2021年2月5日在甘井子區一小區找到被害人郭某的車輛,張某將被害人郭某車輛漆面損壞;2021年4月25日,張某將被害人車輛漆面損壞;2021年5月4日,張某將被害人副駕駛一側車窗砸壞,并用油漆在車身涂寫侮辱性語言。
經鑒定,郭某車輛毀損價值為11895元。法院判張某犯故意毀壞財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
記者調查
網上隨意售賣定位器引人擔憂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使用GPS定位、跟蹤、錄音……涉嫌侵犯他人隱私的事件屢見不鮮,個別明星的車上也曾被安裝GPS定位器,引發人們對侵犯個人隱私的深深擔憂。
那么從哪里可以買到這種定位器設備?記者了解到,如今這種定位器在網上很容易買到。“高清軌跡,定位準得離譜。”“不用充電,定位神器”……記者在淘寶上搜索發現,出售這類設備的商家比比皆是,價格從十幾元到幾百元不等。商家宣稱定位器的功能主要是“實時定位和錄音”,只要將其安裝到車輛上,就可借助定位器的后臺軟件或系統,隨時精確定位某輛車的行駛活動軌跡,以及對方說了什么。
從外形看,GPS定位器小的只有硬幣大小,大的如煙盒般大小。記者注意到,這些商家的銷量普遍不錯,有的甚至已經賣出10萬個。客戶評價中,一些買家購買定位器的用途是為了隨時知道丈夫、妻子的去向,“有了這個,老公、老婆去哪兒都知道。”“錄音很清楚,車里說話都可以聽到。”
律師說法
私安定位器屬侵犯他人隱私
那么未經同意隨意在他人車上安裝定位器,違反哪些規定?記者就此采訪了北京市盈科 (大連)律師事務所的王金海律師,他表示根據刑法之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對個人信息做了詳細解釋:“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系方式、住址、賬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這里明確指出,公民個人信息包括行蹤軌跡。
王金海表示,未經他人同意,在他人汽車上安裝定位器的行為,屬于侵犯他人隱私權的行為,應進行治安管理處罰;情節嚴重的,涉嫌觸犯刑法,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此外,如果跟蹤的器材具有竊聽功能,并且非法使用這一竊聽功能,還可能構成非法使用竊聽專用器材罪。
王金海律師表示,市民遇到類似情況,應立即向警方報警,尋求警方幫助,由警方拆除定位器,保存違法證據。切勿自己拆除定位器,否則后續維權困難。
王金海律師提醒廣大市民,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各種高科技產品的門檻也不斷降低,各種微型攝像機、GPS定位追蹤器等也進入尋常百姓家。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些科技新產品的時候,應了解相關法律規定,嚴格遵守使用規定,正確享受這類電子產品帶來的便利。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佟亮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