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浙江文旅
近日,2023年度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示范項目評審立項工作完成,《AIGC數字文化管家賦能鄉村振興的模式創新》等13個立項項目上榜,具體名單公布如下。
一起來看看上榜的項目,有哪些特色吧!
AIGC數字文化管家
賦能鄉村振興的模式創新
“數字文化管家”借助自主研發的數字人和AI技術,實現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智能化、個性化推廣與傳播,為基層文化空間提供定制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體驗,促進鄉村文化與外界的信息交流互鑒,幫助推動
鄉村文化的創新與傳承,保護與發展,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泰順縣廊橋文化園景區
虛實融合體驗項目
本項目旨在借助新興的增強現實(AR)軟硬件技術,立足弘揚與展示泰順廊橋文化、古廊橋建筑知識,面向年輕游客群體參觀打卡體驗,打造了一套在廊橋內虛實融合,內容生動、形式有趣、技術領先、有益于游客體驗和傳播的數字文旅體驗項目。
基于數字展覽技術的文化遺產保護
與旅游創新綜合解決方案研究
針對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擬利用元宇宙多維的數字虛擬環境、開放式的文創生態,構建文旅元宇宙內容創作及維護平臺,通過360數字孿生、數字化3D展館和AR導覽系統等,為傳統景區提供云游產品,推動文旅產業發展。
線下景區360交互式全景
嘉善文化資源數字化與公共文旅
云服務研究
項目依托數字中國建設,旨在建設嘉善文化數字平臺策略,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主要目標包括梳理文化資源、創新文旅云服務平臺策略,打造嘉善文化IP品牌,提升知名度,促進地方文化多樣發展。
《生死營救》沉浸式優秀影視文化
智能游樂系統研發
項目位于橫店夢外灘度假區,以科幻影視劇拍攝片場穿越歷險為主題,創造性地集成雙膠囊形曲幕、動感平臺、特效動畫制作、超大3D投影融合等技術,將環行于景區的有軌電車作為體驗平臺,呈現沉浸式的視聽體驗效果。
人工智能技術融合甌越山水詩
可視化意境的文化資源數字化研究
本項目是計算機科學與甌越山水詩人文藝術相結合,將山水詩文化以多種不同形態進行呈現,突破傳統山水詩傳播的時空界限,彌補傳統山水詩呈現的“意境體驗”不足,提升非專業人士山水詩理解與審美鑒賞能力,促進甌越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聚焦高科技對文旅產業的集成創新應用效果。
數字詩人IP形象生成
面向沉浸式文旅的音樂驅動3D
數字人實時交互關鍵技術研發
本項目研發音樂驅動的3D數字人實時交互技術,通過多模態生成式技術,建立人體動作與音樂的關系,實現3D數字人全局一致的動作響應,并結合音樂情緒及個體差異,生成豐富個性的人體動作,為文化旅游提供沉浸式體驗,為市場注入新活力。
“漫漫絲路”沉浸式
數字流動展的研發與應用
項目聚焦中國絲綢和絲綢之路文化,以中國傳統紡織服飾藏品數字化和絲綢之路系列主題展覽為基礎,廣泛融入數字化多媒體展覽展示和全媒體傳播領域的先進技術,打造豐富立體的沉浸式可流動的絲綢和絲路文化體驗。
大數據助力非遺系統性
保護的應用示范
本項目搭建浙江非遺數字大腦,綜合運用大數據分析模型、指數評估體系和三色智能監測預警模型實現對全省241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和996項省級非遺項目的全鏈閉環分析監測管理,助力非遺數字化保護、研究和傳播。
面向大型節賽事的文旅市場動態監測
與智能管理服務平臺開發及應用示范
本項目針對大型節賽事背景下文旅市場的治理難題,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開發集系統模型構建、數據動態采集、智能化分析與響應為一體的文旅市場智能化管理服務平臺,并以杭州第19屆亞運會為契機開展實踐驗證和應用示范。
“絲路航標”基于景感生態學的浙東
沿海燈塔數字記憶建設研究
項目以“絲路航標”為題,著力浙東沿海燈塔的數字化保存和創新轉化,結合3D建模、全景拍攝、3D打印等技術構建多元文旅應用新場景,探索構建中國航標的數字記憶,為跨時空的知識聚合與傳播提供創新的方法和路徑。
黃泥墩村“陽光票決制”
游戲的開發與應用研究
本項目基于元宇宙、高動態范圍成像等新一代信息與數字技術,以麗水市黃泥墩村“陽光票決制”為樣本,將浙江基層民主創新制度進行游戲化開發,融入VR全景鄉村旅游,助推浙江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數智背景下織錦文化傳承與產品
創新設計研究
《云錦數字化解構與智能設計》是浙江理工大學文旅部重點實驗室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對中國傳統絲綢進行保護與傳承推廣的科學探索,旨在利用數字圖像處理、人工智能、三維建模等方法對云錦進行數字化重建與智能創新設計,從而形成一套服務于傳統織錦展示與推廣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圖文來源: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
“轉載請注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