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劉慶生
我曾經寫過一篇博文《我對美國NSF本子風格的解讀》(2017年2月7日)。文中對比了中美兩國自然科學基金本子設計欄目的異同。
盡管兩國基金本子基本內容欄目相似,但是美國NSF設置的欄目還是要簡潔些。
最近,一位年輕人在撰寫一份國家級項目申請書時遇到一些容易混淆欄目。為此,依據我的認識,就這些欄目內容談點意見。
一份科研項目立項書大致涉及如下欄目:
項目科學意義:
主要指“為什么值得做?”,從理論上闡述為什么要做?有的應用研究類型項目還要闡明應用價值和前景。
立項依據:
涉及三部分內容:項目科學意義(即為什么值得做?);前人研究狀況分析與評述,別人在相似領域做得如何?要充分體現“站在前人肩膀上”,即存在問題;簡述申請人團隊的研究優勢,對于一些競爭性項目這一點尤其重要,似乎“非我莫屬”,或者我的團隊是目前這個方向做的相對最好。
即“為什么要做?”,“別人做的如何?”,“為什么我們最適合做?”。
研究目標:
指這個項目最終要達到的目的(解決的問題)和基本要求,相對研究內容要宏觀一點。
一般研究目標最好為一段精辟的用專業術語表達的文字,而不具體分點。
對于某些規模較大項目,研究目標也可以分成幾點:理論方面要達到什么目的;應用方面要達到的要求;涉及研發類型的方法技術方面要達到的指標等。
研究內容:
指緊密圍繞“研究目標”實施的具體研究內容。
一般依據項目規模及難度設計幾個研究內容。要注意每個研究內容之間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的邏輯關系。
科學問題:
一般屬于基礎或應用基礎類型項目中核心問題的理論表述,具有“宏觀”和“理論”的文字表述特點。
科學問題一般用不太長的一句話表示較好。不要與解決的若干具體問題混淆。
具體問題一般是由圍繞“科學問題”延伸出來一個或幾個組成,且相互之間具有邏輯關系。
關鍵科學問題:
如果屬于重大或重點項目會涉及多個“科學問題”(但也不能太多),需要依據這幾個“科學問題”與研究目標之間的重要性及邏輯關系,準確判斷“關鍵科學問題”(一般最好設計一個)。
關鍵技術問題:
屬于達到研究目標,完成設定的研究內容時需要使用的若干研究方法技術中相對最為重要的技術,或屬于要達到目標的某些“技術瓶頸”。
也許有多個“關鍵技術問題”,但是要分清楚層次關系。要注意若干個關鍵技術之間的邏輯關系(主次和重要性)。
研究思路:
屬于研究項目實施技術路線和方案的“指導思想”,是具體實施項目采用技術方案整體構思。
研究思路清楚了才可能設計出合理的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否則就容易在實施過程中產生重復或前后顛倒,不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研究方案(具體一點):
將研究思路具體化。只有研究思路清楚了,才會設計出合理的研究方案。
主要涉及先后順序,有條不紊實施研究內容。
研究路線(更具體,通常用文字 框圖表示):
將研究方案細化。它與研究方案密切相關,其實有時兩者合在一起。
它是具體實施采用的方法步驟細節(分析測試,計統分析,計算模擬等)。
要注意設計研究路線時步驟的分級和層次之間的邏輯關系,一環扣一環。用框圖可以很好展示研究路線中的層次關系。
項目可行性:
大致由兩部分組成:項目本身可行性與實施條件可行性。
前者要闡述立項依據是否充分,科學問題是否準確可靠可行,是否具有基本的相關(物理數學和技術)基礎;后者是涉及申請人和團隊的軟硬件條件的可行性,不能過度依賴外部條件(通過合作除外)。
項目特色與創新:
特色是指比前人“高明一點”(有意義的”不一樣“)之處。創新主要體現在“選題”和“研究方法路線”兩方面。
既要體現項目相對目前同行研究的類似項目有點進步,體現“站在前人肩膀上”,但也不能為了抬高自己貶低別人。
創新點應在充分查閱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提出,切記想當然。避免用“填補空白、首次、率先”等高大上詞匯,以免引起同行反感。
創新點不可過多,否則會失去真實性,或被認為實施困難。基礎研究強調“科學性”(學術性)方面的創新;應用研究強調“應用價值”方面的創新性。
研究基礎:
申請人和團隊的研究基礎,重點是團隊具有的與項目密切相關的成果基礎(承擔項目、論文記錄、專利和獎勵等)和技術基礎,其次還可以簡介團隊成員的學術背景,尤其是國際合作和交流背景等。
研究基礎并不限于與申請項目相關性,這對于拓展新的研究方向項目尤其重要。
上述內容只是我個人理解,不一定準確,僅供參考!
2018年12月24日,2019年1月19日補充修改
轉載本文請聯系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注明本文來自劉慶生科學網博客。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1157908.html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